不管你的目標是堅持讀書還是堅持運動,如果把精力全部放在目標的實現(xiàn)上,幾次中斷就會讓人產(chǎn)生消極心理,你既自責,也責怪環(huán)境,還會焦慮自己是不是要失敗了。在財富管理專家李·布勞爾看來,這是因為你關(guān)注的是任務本身而不是愿景,他認為目標必須和愿景聯(lián)系起來,沒有愿景的目標很難實現(xiàn)。他建議人們要清楚自己的愿景,愿景越具體,就越能找到實現(xiàn)的方法。
布勞爾在《布勞爾象限》一書中,介紹了他堅持閱讀的經(jīng)驗。微信公眾號“筆記俠”分享了書里的部分內(nèi)容。
布勞爾從一位籃球教練那里學到了“薯片理論”,這個理論很簡單,人們在打開一包薯片時,很少有人只吃一片,往往都會超額完成。布勞爾說,人人想要大步前行,而不是走小碎步;環(huán)境不夠完美時,人們總想等到合適的時機再邁步,但這一切的關(guān)鍵其實是要開始行動。付諸行動后,人們往往會超出自己設定的最低目標,“阻礙你達成目標的并不是書的頁數(shù)的多寡,而是你能不能打開書,付諸行動?!?/p>
利用薯片理論,布勞爾十幾年來每天都會讀書。他說,一旦開始行動,你會發(fā)現(xiàn),閱讀就像吃薯片一樣停不下來。制定目標的目的,不是讓你在遙遠的未來取得什么成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開始行動作為目標,制定一些容易達到的目標,讓自己行動起來。
文章作者認為,領(lǐng)導力就是管理者的個人性格塑造力,以及下屬建立有益紐帶的能力。 如今千禧一代已成為多數(shù)公司的主力,除了薪水、獎金和福利,他們也想要生活的意義、幸福以及與他人的社會聯(lián)系。人性化的領(lǐng)導力會給公司帶來好處。根據(jù)咨詢公司麥肯錫的數(shù)據(jù),如果員工有內(nèi)在的動力,那么32%的人會更加投入工作,46%的人會對工作更滿意,16%的人會表現(xiàn)得更好。
如何創(chuàng)造出更人性化的領(lǐng)導力?文章也分享了4個建議。
第一,要人性化。制造公司巴里-韋米勒的CEO鮑勃·查普曼(Bob Chapman),在作出影響員工的決定前,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的孩子、父母或好朋友在這里工作,他們會歡迎這個決定嗎?通過這種方式,他把每個管理決策都轉(zhuǎn)化成個人問題,確保不會被自己的地位和權(quán)力蒙蔽。
第二,要有自我意識。文章介紹,一位銀行CEO通過加強自我意識,更好地理解和領(lǐng)導自己后,也提高了團隊的參與度和業(yè)績。“當你理解自己的時候,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同情你所領(lǐng)導的人,反過來也會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動力?!?/p>
第三,要大公無私。麥肯錫公司全球總經(jīng)理多米尼克·巴頓認為,無私奉獻是良好領(lǐng)導的基礎。無私并不意味著,你會成為別人的受氣包,無私其實來自于自信和自我關(guān)懷。文章建議,當你準備做出一個決定時,問問自己是為了個人利益還是他人的利益?
第四,要有同情心。同情心就是想給別人帶來快樂,它是一種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通用語。
比方說,中國人都特別熟的一個詞,“儒家”。
對于儒家,你究竟知道些什么。是周公、孔子、孟子、朱熹這一大堆人名?還是,《五經(jīng)》《四書》《傳習錄》《三字經(jīng)》這樣的著作?還是,仁義禮智信這樣的原則?還是什么祭天、祭孔、穿漢服、磕頭這樣的禮節(jié)?
其實都不是,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你把上面的這一套全部記住了,你只是單擺浮擱的記住了一些知識,但儒家究竟是什么?你還是說不出來。
那應該怎么辦呢?這就要回到思想的出發(fā)點再來看,一套思想體系的本質(zhì)到底什么?
其實,所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體系,都在回答一個問題,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更好的過完這一生?或者,用王爍在文章中的話說,就是如何不被命運傷害?
其他的,比如對世界的看法,對于政治的主張等等,都是衍生出來的。為啥?因為世界不斷在變化,知識不斷在增長,對外部世界的具體主張都可以與時俱進。但是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那就是人性,人面對的基本困境,還有,人要自我提升的需求,這些東西是不變的。所以,要想把握一個思想體系的核心,關(guān)鍵看它的人生哲學。
今天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王爍在《30天認知訓練》里面講的一篇,關(guān)于斯多葛學派的。斯是斯文的斯,多是多少的多,葛就是諸葛亮的葛。
過去,我也是多次在書里看到過這個詞,知道它是古希臘的一個學派,知道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哲學家芝諾,還記得它的一些具體主張,等等。但是又怎樣呢?我還是不知道斯多葛到底是指什么。不信你也可以到百度百科上去搜一搜這個詞條,保證你看完跟我一樣一頭霧水。
但是這次聽王爍老師的課,那真是三言兩語,我立即感知到了斯多葛的魅力。
斯多葛學派在歐洲流行的時間很長,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再到后來的歐洲。很多我們熟悉的人物,羅馬的名將、哲人、作家、政客,都是斯多葛學派的。
比較著名的人物,像羅馬的名將小西皮奧,就是毀滅迦太基的那位。還有,羅馬后來著名的賢君,奧勒留。王爍甚至說,連近代的作家羅曼羅蘭都肯定是一個斯多葛思想的信奉者。你看,這是不是和中國的儒家很像?綿延幾千年,儒家的具體主張變化了很多,但是核心的人生哲學是不變的。
那斯多葛的人生哲學是啥?就是把自己的環(huán)境剝離,認知到自己是一個純粹的人,專注思考自己的生命擔當。所以,斯多葛學派的一個最底層的思維方式是:總是設想最壞情形,假設一切已被命運奪走,我該怎么辦?我怎樣仍然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據(jù)說有一位古羅馬的女人,孩子死了三年了,但是她仍然不能擺脫喪子之痛。這個時候斯多葛學派的塞雷卡就安慰她: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從幸運女神那里暫借而來,它隨時會把它收走。
然后賽雷卡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這可以說是斯多葛派最重要的心法,“愛我們所愛,但要知道我們所愛的都如朝露?!本褪?,像朝露一樣轉(zhuǎn)瞬即逝。
其實這樣的話,古往今來很多人都說過。比如,那個著名的斯多葛,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奧勒留。號稱五賢君之一的奧勒留。他就說,“我必然會遭遇負義、無禮、背信、惡意和自私自利之人——我以提醒自己這句話開始每一天。”你看,是不是很神似的一句?
再比如,作家羅曼羅蘭說,“真正的勇氣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卻仍然熱愛生活?!?正是通過這句話,王爍說,羅曼羅蘭肯定是一個斯多葛。心法相通嘛。
再有,詩人里爾克說過一句話,他說,對待做事,態(tài)度應該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同時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當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時又知道這件事根本無關(guān)緊要?!蹦憧?,這也是斯多葛式的主張。這在西方,是一個重要的思想傳統(tǒng)。
不管外界環(huán)境怎么糟糕,我都已經(jīng)預想到了。不管事情怎么失敗,我本來就預計它會失敗。不管損失多么慘重,這東西本來就不是我的。但是,我還要盡我一個人的本來職責,從父母兄弟,到朋友家國,一件也不能少。
你看,這和中國儒家講的盡人事,聽天命是不是思路一致?和中國儒家講的誠意、正義、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是不是惺惺相惜?
知道了這個心理基礎,你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理解斯多葛派的其他主張了。
比如,控制能控制的,無法控制的要放手。
再比如,對抗命運對未來的安排,但接受已成現(xiàn)實的過去與現(xiàn)在,仿佛它是宿命。
再比如,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這樣可以更好地反思生活的甜美,獲得意志力、勇氣和自制力。
再比如,要勤于反思。每天都要反思,我今天改正了什么?今天抵制了什么?今天有什么收獲?
像羅馬皇帝奧勒留,他執(zhí)掌大權(quán)幾十年,用歷史學家的話來說,他從進入權(quán)力核心到死在皇帝任上,奧勒留幾十年間始終是同一個人,沒有任何改變。
他沒有被權(quán)力敗壞。為什么?就因為他每天都用一個斯多葛的標準反思自己。他把自己每天的反思記下來,這本日記的題目叫“致我自己”就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
他死后,這本日記出版,才改成那個著名的名字,叫《沉思錄》,成為斯多葛學派的經(jīng)典。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斯多葛派的人生哲學,就可以去看這本書。
聽到這兒,你可能會說,我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為什么還要了解斯多葛呢?對,了解斯多葛的那些主張,除了專業(yè)學者,可能確實也沒啥用了。
但是,它留下來的這一系列的人生哲學,仍然有效。因為有些難題是自古不變的。因為在侮辱、焦慮、災變、老去、死亡面前,無論你是羅馬人還是現(xiàn)代人,你都想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與喜悅。那些古來圣賢的思考肯定會滋養(yǎng)我們。
說回到我們中國人,如果我們要向儒家學習,學的是什么?難道是要背四書五經(jīng)準備上京趕考,或者穿上漢服祭孔?當然不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理解儒家的人生哲學,知道什么叫君子人格,把它作為我們自己過好這一生的精神資源。
測謊儀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用電極測你的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監(jiān)測你的心率、出汗、皮膚的電反應。然后間接推導你是不是在撒謊。
聽著很高科技。但是實際上,這個邏輯鏈條是很成問題的。
第一,測謊儀在監(jiān)測生理反應上,肯定是靠譜的。因為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反應是幾乎不受我們理性控制的,如果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系統(tǒng)訓練,一般人控制不了這些反應。
但是,第二,通過你出汗增加,心率加快,就能判斷你是啥情緒?這就沒那么靠譜了。為啥?因為個體差異啊。撒謊之后,每個人的心理反應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害怕,有的人內(nèi)疚,還有的人是得意啊,因為得手后有快感嘛。就算同樣是害怕,每個人的生理反應也不一樣。所以,測謊儀測出來的結(jié)果,沒法精準對應到人的情緒上。
我們再想第三層。就算測謊儀能夠判斷出來這個人是不是恐懼了。那又能說明什么呢?他可能只是害怕被人以為是撒謊而已。所以,單憑測謊儀是測不出謊的。
但是,問題在于,測謊儀的這些缺陷,不僅我們知道,那些用它的專家更知道,而且知道得更清楚。那為什么他們還要用呢?因為他們還有其他方法。王爍在課程中舉了兩個例子:
比如,測謊專家給你綁上測謊儀之后,會給你提一個很刺激的問題。比如說,想要確定你有沒有竊取公司的商業(yè)機密,他們測謊時會塞進這樣一個參考問題:“你過去十年有沒有未經(jīng)允許從公司拿過辦公文具?”換句話說,你有沒有在辦公室小偷小摸?問這個問題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樹立一個參考標準。
你想,這個問題加進來之后,會產(chǎn)生什么效果?真的犯罪的人,會對這個問題反應比較小,畢竟只是小偷小摸嘛。而對竊取商業(yè)機密呢,生理反應就會比較大,因為那是要坐牢的。
而那些無辜的人呢?他們的反應會正好相反。反正我沒有竊取過商業(yè)機密,但是在公司小偷小摸這種事名聲太不好聽了,所以會更憤怒。你看,即使同樣是恐懼或者憤怒的反應,加進來這個參考問題之后,就比較容易鎖定那個撒謊的人了。
測謊專家經(jīng)常用的另一個方法,是給你提一個只有作案人才知道真相的問題。
還是用剛才那個商業(yè)機密失竊的例子,測試者會問你:“保險柜密碼是123, 是不是?” 密碼確實就是123。那不知道密碼的人,你說啥數(shù)字,他都是那個反應。而如果知道這個密碼的人,聽到這個數(shù)字,和別的數(shù)字,反應當然就不一樣,這也可以幫助鎖定撒謊的人。
好了,關(guān)于測謊儀的運作機制,我們先講到這。這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人和工具的關(guān)系到底是什么。
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工具就是替代人的一部分功能,提高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弓箭就是對人手的延伸,讓我們可以夠的著遠處的獵物。汽車就是人腳的延伸,讓我們可以跑得更快。而對那些不能馬上有效提高我們某一方面能力的工具,我們總是將信將疑。比如測謊儀,它本身有邏輯缺陷,并不能測出謊言,所以很多人就懷疑它的作用。
但是,從我們剛才講的那些方法中,你可以看得出來,測謊儀并不是用來測謊的,它實際上只是彌補了人觀察世界的一個維度。說白了,它只是劃了一道輔助線。真正的測謊,仍然是人和人之間的博弈。而對人來說,有沒有這道輔助線,那差別可就大了。
你看,工具的作用其實是可以分成兩類的。
有的工具是對人現(xiàn)有力量的強化、延伸,最受歡迎。而有的工具呢?看起來不是那么有力量,但是它能給人觀察世界增添一個維度。你說那種工具更有用?就比如說,你是一個馬上就要上陣打仗的將軍,現(xiàn)在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給你增添一千人的兵力,第二是有間諜告訴你昨天晚上敵方的將軍在帳篷里說了什么,你會選擇要哪個?當然是第二個更有用。它并不明顯增強力量,但是它讓了你多了一個感知戰(zhàn)場的維度。
再比如2015年,人類首次觀測到了引力波。它為什么讓全世界的科學家都那么興奮?引力波本身很小。單擺浮8擱地看,它沒有什么意義。但是從科學家的角度看,這是人類在電磁波之外,多了一個感官啊,多了探查宇宙的一個維度啊。就像一個瞎子睜了眼,聾子聽見了啊,能不興奮嗎?所以,這件事之后,馬上就有人預期,人類會迎來一個宇宙學發(fā)現(xiàn)大爆發(fā)的時代。
再舉個例子,移動通信的速度一直在提升。從2G到3G到4G。未來幾年,5G時代也會到來。跟現(xiàn)在的4G比,5G手機的網(wǎng)絡速度會增長幾十倍,一秒鐘的下載速度能達到一個多G。
那你說這有啥用呢?很多人會說,那會不會用手機看視頻更快了???或者手機流量的費用會下降???對的。但這都是現(xiàn)有維度的延伸,是沒法預見5G的真正價值的。
要想知道5G的真正價值,回頭看4G時代就清楚了。
當時從3G提升到4G的時候,也是很多人說,手機可以看電影了等等。但是回顧過去這幾年,真正的價值是在這兒嗎?不是。4G真正成就的東西是移動支付。只有這么快的傳輸速度,才會掀起微信搶紅包的熱情,才會更方便用移動支付買東西。移動支付在中國的大爆發(fā),對中國商業(yè)的推動,比手機看電影這事那就重要得太多太多了。
你看,技術(shù)的演進,不是單維度地增強人的力量,而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在其他維度上對我們猛推一把。所以,5G移動通信一旦商用,可能會讓物聯(lián)網(wǎng)變得現(xiàn)實了,可能會大大加速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可能讓人工智能真正大爆發(fā)。只不過,我們現(xiàn)在還沒法預測而已。
現(xiàn)在大家討論得很熱的區(qū)塊鏈技術(shù)也是一個例子。已經(jīng)成熟的區(qū)塊鏈應用,就是比特幣,還有其他這幣那幣。結(jié)果就是各種投機者扎堆。冷靜的旁觀者很容易得出一個結(jié)論,區(qū)塊鏈技術(shù)不靠譜,除了讓投機者得逞,沒有什么現(xiàn)實的用處。
但是,我既不會參與區(qū)塊鏈的投機,也絕對不敢小看區(qū)塊鏈的未來。為啥?因為從今天我們講的任何工具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得知,一項新技術(shù)的出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到的維度上,它可能作用不大,甚至是亂象叢生,但是,它總會繞到你身后,在一個現(xiàn)在還不知道的地方,在一個全新的維度上,洞開一個巨大的機會。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這個機會具體是什么,但是我們能不瞪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觀察它嗎?
扎格曼說,大多數(shù)人會用階梯這個清晰的層級結(jié)構(gòu),來對標每個人智商和能力的高低。但這種思維模式會人們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理解帶來負面影響?!叭绻咽澜缦胂蟪梢粋€階梯,那么人們最自然的反應就是攀到最高層。假如你處在第五層,那么最直接的目標就是到達第四層。至于采用何種方式,是比對手贏得更多還是比對手犯錯更少,在晉升之路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表現(xiàn)的比你的對手更好?!痹衤榻B,管理學大師斯蒂芬·科維(Stephen Covey)把這種思維模式稱為“稀缺型思維模式”:把資源看作是一個總量不變的蛋糕,如果他人分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就少,反之亦然。
但事實上,智力是一個多維度的綜合性概念。扎格曼說:“所有與智力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比如各類技能、知識結(jié)構(gòu)及不同思維方式都有自己的坐標。只有把這些坐標連接起來,才能構(gòu)成一個整體性的、具象化的個人智力圖形。它更像是一張蜘蛛網(wǎng)?!痹谶@種理念下,每一位成員的技能和才華都是獨一無二的資源,他們更關(guān)系如何讓自己最擅長的技能創(chuàng)造出最大化的價值。斯蒂芬·科維把這種思維模式稱為“豐富型思維模式”,它把個體生命看作是一個可以不斷增大的蛋糕;通過共享與合作,每個人都可以分得更大的蛋糕,而不是相反。
扎格曼說,稀缺型思維模式會讓員工成為“團隊毒瘤”,還會削弱公司凝聚力,助長懶散情緒;豐富型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則鼓勵人們?nèi)シ窒碣Y源、交流信息,信守承諾,從整體上看,它能夠賦予工作團隊以創(chuàng)新動力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