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年考博士時,感覺很好,各科成績也都很好,但沒考上,原因很簡單,各專業都只有一個名額,我是本專業第二名,套用今天專欄用語,就是“我考得挺好的,然并卵”。
前段時間參加招聘考試,有幾位應聘者,非常優秀,站在人盡其才的立場,他們都應該被錄用。但我們只招一名,那其他人只能是“雖然優秀,然并卵”。
為什么會變成如此?不是我們錯了,而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在發生變化,簡單說,即“這是贏家通吃的社會”。
因為科技、交通、媒體等的高速發展,在每個領域,大量的工作被機器“搶占”,所需要的人在不斷減少。
以前還可以容納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名星、企業存在,而現在被媒體和交通抹平了所有的地域性差異,不再需要省級選手、市級選手,而國家級選手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地域。造成的后果,就是馬太效應——“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從財富角度考慮,以前20%的富翁,掌握著80%的財富,而現在“贏家通吃的社會”,就可能變成10%的富翁,掌握著90%的財富。
有淘寶、京東存在,其它成千上萬的第二流的同類平臺,就只能“然并卵”,有亞馬遜存在,成千上萬的書店,就只能“然并卵”。
我們怎么辦?
——好在世界正在變得多元化。多元化,意味著領域在變,“元”在增加。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小眾,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個“元”,然后在其一個較小的“元”中做到第一。
換言之,以前領域較少,第一也少,現在雖然馬太效應越來越突出,但領域變多了,第一的機會增加了。萬維綱說,今天的大企業越來越少,小企業越來越多,這里邊本身包含有企業類型的增多。
此外,古典老師總結的以前傳統就業的模式是“行業+企業+職位”,新型模式是“圈子+能力+特色”。傳統模式中,行業分化較粗,都是大企業,第一機會很少,通俗說,叫狼多肉少。新型模式的圈子越來越細,你可以做不同圈子的第一,已經有狼多肉也多的味道。
當然,無論狼多肉少,還是狼多肉多,重點是做頭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