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月十三號離開,至今未歸,在外將近一月,也是創造個人出差時長記錄了。
對于我來說,出差在外超過半月就會產生焦慮感。公司內不少人對長期出差頗有怨言,但工作所迫,又是無可奈何。如果不可避免,將在外的時間好好規劃是很有必要的。有些人出差久了,回去后各種事務脫節,需要適應一段時間。相對于在家上班,在外有一定的自由但同時也伴隨著不確定。可能兩天沒事情,電話待命;也可能休息時間毫無預兆時被要求緊急就位。有時無所事事,但卻沒法安排行程,困守在附近。
這次出差還好,大體上每天都有事情可做,雖然每天工作現場的盒飯吃得有點膩,但暮色四合回住處時心中是充實的。然而,畢竟生活配套與家里還是相差巨大,來時行李太多,斥巨資購買的相機無法攜帶,手機隨拍總感覺不過癮。七月制定的自由泳學習計劃,如今酷暑到了寒秋,還有三次沒有執行。七夕節沒辦法陪媳婦一起過,不記得這是在外的第幾個七夕,只清晰記得前年七夕在上海,媳婦哽咽著自己去買了婚戒,真是太愧對于她。
不管在哪里,生活總是要繼續。現將個人出差在外的經驗與教訓做一個小的歸納總結,期冀對你有用,對自己也是一種督促。
1.辦理一張公交卡。一卡在手,全城不愁,對于一二線城市超級方便。除了免去坐車時準備零錢的麻煩,嘀的一聲讓自己一下子融入了這個城市,假裝當地人的樣子出行,可減輕一些漂泊在外的孤獨感。
2.用腳步丈量所到的地方。除了行程特別緊急的,我一般都會在完成公務后到處走走。不一定是風景名勝,有時候隨機游走,有時候翻看地圖找個興趣點。有人說:你到處出差,可以到處旅游。其實一個城市來了三四次,該去的景點都去了后,從旅游角度說已經沒多少新鮮感了。但如果把它當做自己的城市生活,是可以看到洛陽看不到的場景與人物的。前年小半年在上海,去逛上海書展,去莘莊公園拍梅花,去1933感受光影斑駁,去朱家角領略水鄉古韻,去找小伙伴把酒言歡,與老同學多次坐同一路公交上班……這兩年又是多次往返成都,東郊記憶探大廠變遷,方所聽上官鼎憶湘江,清明惠王陵觀漢服祭祀,圣誕遇見最美317,元宵逛武侯大廟會,博物館游大美敦煌石窟……
3.多坐少趟多運動。沒有公務處理在住處待命時,來一個葛優躺當然最舒服。但對于我而言,一躺下,所有的正向意志基本土崩瓦解,只能刷刷微信、微博了。所以,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端坐于桌前。屋里待久了,胸中容易郁結煩悶之氣。之前我喜歡到綠地走走,但近來成都也是到處挖路,實在不想夾雜著車流中被裹挾。退而求其次,借吃飯機會,到一個稍遠的地方,多一點就餐的選擇,多一點運動的里程。
4.本職工作與自我提升不可忘。出差在外,工作與生活時常交叉嚴重,甚至沒日沒夜,但必須要及時記錄、及時分析,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回到公司后再統一處理,以后永遠有更多的事情在等著。同時,碎片化自我提升也不能間斷。雖然很多時候手機使用體驗不佳,但總有一些辦法能夠將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每天學一點,寫點東西,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途徑。
革命尚未成功,還需勉力繼續。相信做到以上四點,漫長的出差不再只是沉重的負擔,興許從中還能收獲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