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寫電影的藝術與技術,其中有一個沒來得及寫進去的原因,就是資本對于影視行業的滲透。這個問題如果真的展開來說,可能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在此,不妨來說說看吧。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資本說了算的社會,尤其是最近的十幾二十年間,資本對于各個領域的滲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乜匆郧暗挠耙曌髌罚瑫l現新的作品還不如舊的,也許很多時候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個線性成長的過程,而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進兩步退一步,再進兩步……一部作品想要成功地被拍出來,首先得有資本的注入,通常都是誰出的資本誰說了算。有些演藝明星甚至還會跟資方簽訂一些對賭協議,在協議期間,純靠利潤說話,不管作品質量如何,只要達到合同所要求的利潤,就能對賭成功。于是,這些明星在此期間的作品大多粗制濫造,質量堪憂。這當然對該明星的口碑有負面影響,但是因為這跟金錢利益相比,根本不重要,所以就被無情的忽視了。
反正協議總有結束的一天,結束以后再好好拍戲也未嘗不可,這就是現實。當然,影響影視行業景氣與否的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審查制度。審查嚴的時候,自然出好作品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影視行業,還有教育行業。教育產業化的結果就是教育也被資本控制,資本讓教育怎么發展,它就得怎么發展。因為資本為王,那高校的學術風氣自然就不會好到哪里去。學校能否創造利益才是重點,研究學術問題既生活清貧又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于是乎誰還好好搞研究?不如想想怎么賺錢來得實惠。大學教授們的時間都用來賺錢了,那學術造假抄襲自然就成了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
中小學的教育,除了公立教育系統,其他民辦教育機構本身也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還有校外的各種輔導班和網校,說到底,也是資本說了算。資本是驅利的,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資本的注入。雖然說他們也是在教育學生,但是目的其實早就已經不是教育本身的意義所在了。一個學校只要能招到好的生源,配合以不差的老師,就能取得不錯的升學率,而后就能憑借升學率去招到下一波的好生源,這不得不說也是一個良性循環了。學生學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依然是成績。成績的背后還有利益的驅動,所以自然就要追求更高的成績了,這就是真相。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資本對于人的異化?,F代人的生活,也是被資本統治的。成年人的工作本身,也是為了資本服務的,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剝削員工,讓他們生活的主要時間都被工作填滿了,僅有的下班后和周末的娛樂時間,也是被各種各樣的物質享樂所填滿。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繁忙和壓力之下,下班以后就會傾向于去選擇那些能獲得即時滿足的活動,比如購物、美食、酒吧、短視頻、直播、網絡小說、網絡游戲等等,還有那些無聊的綜藝節目和無腦的連續劇。他們需要這些東西來填滿自己異化后空虛的內心世界。資本還告訴我們,需求是可以被創造的。營銷可以創造本來不存在的需求,讓人們不由自主地去買一些自己本來不需要的東西。這一個個購買的過程就是一個個欲望的滿足,而欲望也是被資本操縱從而被生成的。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普遍的產能過剩,這些多出來的東西總得有個去處吧,那就得不斷地創造消費者新的需求,不斷讓他們掏腰包買東西才能支撐整個體系的運轉。
越來越少的人追求延遲滿足,比如去完完整整地讀完那些買了放在書架上積灰的閑書,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像是一門語言,一件樂器之類的。因為這些滿足感的到來往往要經過一個很漫長的積累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突破。而且這些需要長期刻意練習才能習得的東西,可能在前80%的時間都是十分枯燥又乏味的,還不太能看到明顯的成效,也許取得突破也就是最后20%的時間,大多數人是堅持不了這么久的,還是即時滿足更讓人舒爽。不過,即時滿足的舒爽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沒關系,反正還能去尋找更多的即時滿足,不是嗎?人的欲望總是無窮的,即便沒有欲望也能被資本創造出新的欲望。
悲哀的人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