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 ? ? 每次捧起這本書,封面上這句話,總引我不由自主念叨幾遍,總是意猶未盡。
? ?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 ? 十五歲的中學生迪倫遭遇車禍死了,她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早已接到任務等候在鐵軌旁的山坡上。他引導她的靈魂經歷重重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成功地穿越荒原,將她送到了靈魂的棲息地。兩“人”在此過程中愛上了彼此,但他們注定要生活在兩個全然不同的世界。迪倫到了靈魂居所卻找不到“家”的歸宿感,于是勇敢地返回荒原,找到了擺渡人崔斯坦,并成功地將其“擺渡”到人的世界。
? ? ? “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 ? 難道這一切并不真實?看書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沒有迪倫的死?沒有擺渡人崔斯坦的存在?只是因為單親家庭的迪倫沒有朋友,缺乏親情,太過孤獨,所以在她的夢里出現了這樣的故事?
? ? ? 對人而言,死總是難以承受的。所以,肉身死亡,靈魂不死。我也看過一些類似的作品,如美劇《鬼語者》等就是這類題材。人死后,靈魂不外乎幾種結局:或去了天堂,或去了地獄,或放不下某些人某些事飄蕩世間,直到解決了遺憾才跟著一道光進入另外的空間。
? ? ? 但在這本書里,有三點不同:一是每個靈魂都可以去往最終的靈魂之家(類似于天堂)——書中沒有把它描繪成一個統一的相同的模樣,而是給不同靈魂提供了一個他活著時獲得安寧幸福的那一個情境。二是擺渡人的存在。靈魂回家要經過茫茫的荒原,爬山涉水,每個靈魂都需要一個擺渡人引導才能回到“家”。擺渡人是一個中間存在,不能去靈魂之家,也無法在人的世界生活。他們只能一直在荒原奔走,和無數要吞噬靈魂的惡魔搏斗。三,穿越荒原的時候,靈魂如果被惡魔抓住被他們撕碎吞噬,就會進入地下,并成為惡魔的一員。
書中還有一點很特別,荒原上的天氣和景象,由靈魂的心理狀態決定。就像那句詩“心晴的時候,雨便是晴;心雨的時候,評亦是雨。”
各不相同的祥和安樂之地最終改變了原本無法改變的命運軌跡。奇特的構思,深深吸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