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史栩
1.
周幽王對褒姒愛愛愛不完,但褒姒是個高冷女神,成天繃著一張撲克臉。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當有蠻夷入侵時,歷代周王會點燃烽火,各路諸侯第一時間趕來救駕。周幽王玩“狼來了”,壞了規矩。
結果,犬戎真的入侵了,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們卻按兵不動。犬戎不費吹灰之力攻破鎬京,殺死了周幽王。
當時,鄭桓公也在場,未能逃過此劫。
2.
鄭桓公死后,其子鄭武公護送周幽王之子姬宜臼至洛邑。從此,洛邑成為新首都。姬宜臼繼位,史稱“周平王”。
西周告終,東周開啟。
鄭武公因為勤王有功,頗受天子器重,鄭國的實力與日俱增。為了擴張領地,鄭武公的視線盯上了胡國。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鄭武公先把女兒嫁給了胡國國君,不久后,鄭武公問群臣:“寡人打算用兵,可以討伐哪國?”
大臣關其思回答:“可以討伐胡國。”
鄭武公勃然大怒,說:“鄭、胡結為姻親,胡是兄弟之國。你怎么能說出這種話?拉出去砍了!”
胡國國君聽說這件事,覺得鄭國很有誠意,就放松了警惕。不料,鄭國突然發動襲擊。疏于戒備的胡國,就此滅亡。
鄭武公為了麻痹胡國,既嫁女兒,又“借”大臣的項上人頭。后人曹操跟他相比,估計都不好意思自稱“奸雄”。
3.
公元前757年,鄭武公的嫡長子寤生呱呱墜地。
為啥起名“寤生”呢?因為鄭武公的夫人武姜懷他時難產,武姜也因此厭煩他。后來,武姜又生下小兒子叔段。
武姜偏愛叔段,嫌棄寤生。她多次勸鄭武公廢長立幼,鄭武公沒答應。一方面,長幼有序;另一方面,鄭武公或許在寤生身上瞥到了自己的影子,嗅到了相似的雄風。
相比恃寵而驕的小兒子叔段,嫡長子寤生性格沉穩,待人寬厚。但寤生并非一味隱忍,倘若被逼急了,他也會反擊,而且一擊斃命。
4.
鄭武公病逝后,年僅13歲的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
武姜說:“你弟弟叔段封地小,能否把制邑劃撥給他?”制邑,還有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叫虎牢關。虎牢關,也就是“三英戰呂布”的地方。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組成“討董聯盟”,受阻于這道關隘前,寸步難進。
把這等要塞拱手讓給弟弟,鄭莊公當然不答應。他說:“當年虢公死于制邑,可見此地不祥,對弟弟不利啊!除了制邑,鄭國其余任何一塊地方都行。”
武姜:“那把京這座城池給叔段。”
鄭莊公遲疑了3.1415926秒以后,答應了。“京”城雖然富庶,但戰略價值遠不如制邑。武姜參不透這點,替叔段笑納了。
從此,叔段搬到“京”城居住,史稱“京城太叔”。叔段在那兒“高筑墻、廣積糧”,準備搞事情。
大臣祭(zhài)足向鄭莊公進諫說:“京城富庶,豈可隨便予人?望主公收回成命。”
鄭莊公嘆息道:“這是母后的意思,寡人也很為難啊。”
祭足又說:“臣聽說太叔段在京城厲兵秣馬,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鄭莊公撂下一句狠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后來,叔段果然造反,他事先與母親約定里應外合,但鄭莊公其實一直在暗中觀察。當叔段的大軍走到中途時,忽聞后院失火——鄭莊公趁“京”城兵力空虛,一舉端了叔段的老巢。
叔段火急火燎地回兵救援,但他哪里是鄭莊公的對手。叔段被鄭莊公一路吊打,逃亡別國,客死他鄉。
5.
《谷梁傳》評價鄭莊公是心機boy,“處心積慮”地害死弟弟叔段。叔段反罪一旦坐實,鄭莊公立馬就下殺手。
乍一看,似有道理。但是,與其說叔段被鄭莊公所害,不如說叔段為母親武姜所“捧殺”!
鄭莊公怨懟母親武姜,是有道理的。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她!倘若不是因為她厚此薄彼,兄弟倆又怎會反目呢?
因此,鄭莊公發出了毒誓:不到黃泉不相見!
但鄭莊公很快就后悔了,武姜畢竟是他的母親啊。君無戲言,既立下毒誓,便不可反悔。
他為此懊惱,直到穎考叔的出現,解開了他的心結。
6.
某天,穎考叔來訪,鄭莊公設宴款待他。席間,穎考叔悄咪咪地把肉藏起來。鄭莊公發現后,詢問原因。
穎考叔回答:“臣想帶回去孝敬老母。”
鄭莊公聞言,喟然嘆息:“唉,你尚且有老母可以侍奉,寡人卻有心無力啊。”然后,鄭莊公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給他聽。
穎考叔立刻抖機靈:“這好辦啊!只要派人掘地數丈,等挖出水來,即為黃泉。”
鄭莊公聞言大喜,采納其計,終于在地底下見到了武姜。母子倆相擁而泣,鄭莊公激動地說:“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這便是典故「其樂融融」的由來。
7.
鄭莊公已經穩妥地“安內”,現在開始“攘外”了。鄭國奉天子以討不庭,胖揍了幾個不聽命的諸侯國。
眼看著鄭國勢力變強,周平王感到不安,便打算把鄭莊公的權力分給虢公。鄭莊公知道后,就去找周平王理論。周平王趕緊否認這回事兒,甚至提出與鄭莊公交換兒子做人質,史稱“周鄭交質”。
周平王駕崩,周桓王登基。周桓王剛坐上龍椅時,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他才不顧慮鄭莊公的心情呢,立馬提拔虢公,削減鄭莊公的權力。周、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鄭莊公派大臣祭足率兵割了周王室領地的麥子。
周桓王不甘示弱,徹底剝奪了鄭莊公的權力。鄭莊公一氣之下,干脆不去朝拜了。
周桓王豈能忍?雖然周王室式微,但仍是天下共主。鄭莊公不去朝拜,眼里還有天子嗎?
周桓王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他集結了蔡、衛、陳等國兵力,御駕親征。
雙方在襦葛展開決戰,鄭軍大擺魚麗陣。所謂“魚麗陣”,就是戰車沖鋒在前,步兵緊隨其后。如果戰車相當于春秋時代的坦克,那么,“魚麗陣”頗像現代戰爭中的“步炮協同”。總之,“魚麗陣”在當時是一種先進陣法。
此役,鄭軍大破周王室部隊,鄭莊公麾下大將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祝聃本想趁勝追擊,不料,鄭莊公突然下令鳴金收兵。
事后,鄭莊公分賞參戰的諸將,唯獨漏了祝聃。祝聃不服氣,鄭莊公就斥責他:“射天子一箭,已鑄成大錯,豈能褒獎?”
祝聃郁郁而終,鄭莊公一直撫養他的子女長大成材。
8.
話說祝聃射傷周桓王的當晚,鄭莊公就派祭足攜禮去慰問周桓王。鄭莊公既給個臺階下了,落敗的周桓王也不好再板著面孔吧。
于是,鄭莊公恢復了昔日榮光,成為當時最有權勢的男人,史稱“春秋小霸”。
公元前712年5月,鄭莊公打算討伐許國。誓師大會上,鄭莊公親自選拔先鋒官,先鋒官將擁有執“蝥弧大旗”的榮耀。“蝥弧大旗”是鄭莊公的象征,見旗如見莊公。
潁考叔挺身而出,沒錯,他就是前文中把肉帶給母親嘗嘗的純孝之人。潁考叔不僅是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還是上陣殺敵的急先鋒!
只見他把大旗舞動得風聲獵獵,鄭莊公大喜,說:“真猛士啊!先鋒官由你來當!”
話音剛落,子都大聲表示反對,并操起戟刺向潁考叔。
子都是“鄭國第一美男子”,“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孟子》記載: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意思是:子都的帥氣,天下人人都知道。倘若有人不知道,那人一定是有眼無珠。
除了顏值高,子都還是鄭莊公的表兄弟。基于這兩點,子都才有底氣與潁考叔“試比高”。
潁考叔見對方手持戟過來,迅速跳上了一輛戰車,以70邁的速度揚塵而去。子都在后面追,直到對方不見蹤影才止步。
梁子就此結下。
兩個月后,鄭國大軍圍城。“急先鋒”潁考叔左手執盾,右手持“蝥弧大旗”,頭一個向城頭爬去。
眼瞅著潁考叔即將捷足先登,妒火中燒的子都在其背后射出了冷箭。潁考叔腦后又沒長眼睛,哪能提防?當場中箭身亡。這便是典故「暗箭難防」的由來。
順帶提一句,據說子都后來被潁考叔索魂,惶恐而死。
9.
公元前701年,鄭莊公病逝。
鄭莊公這一生,太難了。他13歲繼承王位,被親媽嫌棄,遭弟弟背叛。
鄭莊公這一生,很輝煌。他斗罷艱險,攘外安內,讓鄭國躋身強國之列。
鄭莊公這一生,特任性。他射散天威,從此禮崩樂壞,春秋亂世的魔盒被打開了。
鄭莊公這一生,也孤獨。一代霸主又如何?若沒了母、弟陪伴,也不過是孤家寡人。更何況,鄭莊公死后,僅不到七年的時間,鄭國大亂,走馬燈似地換了四位主子……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END?—
主要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
2、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3、顧頡剛、童書業 《國史講話:春秋》
圖片來自《東周列國·春秋篇》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