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一例一般心理問題的咨詢案例報告。結合求助者的相關資料和有關的心理測試結果,從生物原因、社會原因、心理原因等幾個方面分析了該心理問題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然后根據合理情緒療法進行了有效的干預,求助者的癥狀明顯緩解,基本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社會功能。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焦慮;合理情緒療法
一、一般資料
求助者,女性,35歲,漢族,某縣城中學數學教師馬某。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一)主訴:
最近兩周多食欲不振,總是失眠,耳鳴,頭暈,心悸,工作時總是不能集中精力,很是煩躁,焦慮。
(二)個人自述
? ? 今年前半年,我代畢業班的數學,中考后,我所代的班級的成績還不錯。居于全校十多個平行班的中游,因此整個假期我都過的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終于在工作中翻了身。可是誰知,本應該代七年級數學的我,秋季開學后卻又沒有排課!對我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因為以往我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因此不善于和領導,同事溝通交流,在管理學生上也比較軟弱,雖然我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學生總是說我不夠幽默,過于嚴肅,領導和同事總認為我性格軟弱,管不住學生。雖然我工作近十年,但每逢開學排課時總被刁難,有好幾次都是半路接別人的班級。為了能被領導和同事及社會認可,在代上輪學生時,我可下了血本,三年里我起早貪黑,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不斷摸索如何和學生處好關系……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終于覺得自己在教師這個行業上干的得越來越得心應手,我和學生的關系也逐漸變得融洽了,我的課也逐漸得到了同事的認可和學生的歡迎,再加上不錯的中考成績,我滿以為今年排課時不再被刁難。可是,開學后我還是又一次沒課可代!我去找領導,領導卻說是學校數學教師過剩,沒有辦法,要我去教務處打雜!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數學教師現在卻無課可代,一方面這樣會影響我的績效工資,職稱考核,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是領導對我工作能力的否定。我覺得自己很失敗,很糟糕,覺得在學校和同事,學生面前極沒有面子,也覺得在學校抬不起頭。因此我不斷的失眠,頭暈,耳鳴,心悸。不可抑制的煩躁,焦慮。害怕上班時和同事打招呼,工作中也不能集中精力,總是丟三落四。我希望能得到您的幫助,盡快的擺脫這種困境。
三、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一)咨詢師的觀察情況
? ? ? ? 求助者衣著整潔樸素,頭發整齊,身材勻稱,五官端正,舉止得體,有禮貌。陳述自己的事情時,思維連貫,邏輯清晰,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表達到關鍵部分時略有傷心。神情有點緊張,焦慮。
(二)了解到的情況:
1.既往史:既往身體健康,無重大器質性病史,無手術史,無傳染病史。
2.個人史:出生在農民家庭,兄妹四人,從小做事認真踏實,追求完美。性格內向,朋友很少。學習成績優秀。
四、心理測驗結果:
? ? ? (一)、EPQ:E38;P45;N62;L35;顯示求助者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 ?
(二)、SAS:標準分57分,為輕度焦慮。
(三)、求助者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1、生物原因:不明顯。
2、社會原因:存在負性生活事件,對先前的自我肯定產生了懷疑,自信心也受到了影響。朋友少,缺乏社會支持系統。
3、心理原因:
1)、存在認知錯誤:覺得自己很糟糕,否定自己,認為別人以后肯定會看不起自己。
2)、缺乏有效的溝通方式:不與人交流,有事埋在心里。
3)、性格內向,敏感,自卑,懦弱,膽小
五、評估與診斷
(一)、綜合以上資料,對求助者的初步診斷是:一般心里問題。
(二)診斷依據如下:
綜合上述收集的資料,可以看出,求助者精神活動與智力正常,無幻覺、妄想和思維紊亂,無重大軀體疾病表現,心理沖突是由于“開學初學校沒有給自己排課,安排干教務工作,覺得領導全盤否定自己,認為自己很糟糕,特別沒面子,別人以后肯定會看不起自己”這樣的信念而引起的,心理活動內在協調一致,人格相對穩定,屬于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
根據馬某的癥狀,結合心理測驗結果,其問題的產生因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為近期發生,其反應強度可以理解,不良情緒持續不到一月,反映內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六、咨詢目標的制定
通過求助者和咨詢師商討,商定如下咨詢目標:
(一)、學習情緒調節方法,提升自信心;
(二)、改善情緒狀態,降低焦慮情緒。學會自我調節;能以愉悅的心情、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
(三)、在達到上述目標的基礎上,最終達到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標。
七、咨詢方案的制定? ?
(一)主要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維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個體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來改變、控制其情緒和行為。
? ? 根據合理情緒療法的原理,結合本案例可以看出:馬某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其存在不合理信念,如:“覺得自己很糟糕”,“覺得自己特別沒面子,別人肯定會看不起自己”“領導也總是在排課時刁難自己,自己有了成績也不予承認等一些具有“絕對化”、“糟糕至極”、“過分概括化”特征的不合理信念,導致自我挫敗感。因此,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助者減少或消除不良情緒的困擾。
(二)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
1、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1)、責任? :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積極主動地與咨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2)、權利: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有權利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 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咨詢師;? 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3)、義務? :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2、咨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1)、責任? :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例外;? ?
2)、權利? :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 ? 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3)、義務? :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遵守咨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詢的次數與時間安排:
1、時間安排:每周1次,每次50分鐘左右。?
2、咨詢收費:100元/小時? 心理測驗:不收費
八、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
(一)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二)心理幫助階段;?
(三)結束與鞏固階段。
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階段: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第1~2次)
目的:? ?
1、了解基本情況;? ?
2、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
3、確定主要問題;? ?
4、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
5、進行咨詢分析。? ?
方法: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 ?
過程:?
1、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2、做心理測驗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3、確定咨詢目標;? ?
4、與求助者交談,收集臨床資料,探尋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5、將測驗結果反饋給求助者,并作出初步問題分析。? ?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第3~4次)
目的:?
1、加深咨詢關系;? ?
2、介紹ABC理論;?
3、鼓勵、引導求助者發現影響其情緒、行為中的不合理信念;?
4、進一步領悟對自己的問題及與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方法:會談、合理情緒療法? ?
過程:? ?
1、反饋咨詢作業,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他的思維定勢和行為定勢;
2、根據ABC理論,引導求助者結合自己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
1)我怎么這么糟糕;
2)別人以后肯定會看不起我;
3)校領導總是刁難我,以后肯定也不會“重用”我了。
歸納起來,就是她對自己的一種“絕對化”、“糟糕至極”和“以偏概全”的反應,是不合理信念的典型表現。?
3、學會合理評價;? ?
4、與不合理信念辯論;?
5、幫助求助者改變思維,并放棄以往的不合理觀念,用合理的信念嘗試著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第三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第5~6次)
目的:? ?
1、鞏固咨詢效果;? ?
2、進一步與不合理信念辯論;?
3、自信訓練。?
方法:會談、合理情緒療法? ?
過程:? ?
1、反饋作業:檢查討論,鼓勵繼續執行;?
2、繼續與不合理合理信念辯論,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3、進行自信訓練,提高求助者應付焦慮性情緒反應的能力,進一步改善睡眠。?
4、心理測驗;?
5、結束咨詢,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
九、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自我評估:
通過這一階段的咨詢,覺得自己當初的很多看法都發生了轉變,心態也平和了很多,心情好了,睡眠也好了!
2、求助者朋友對她改善狀況的評定:
情緒穩定了,基本回到之前狀態,人也慢慢自信開朗起來了。
3、心理測量結果:
通過咨詢前后心理測量結果的比較,顯示求助者焦慮癥狀明顯改善。?
4、咨詢師的評估:
通過觀察與了解,發現求助者逐漸改變并修正了咨詢前的不合理信念,心態變得平和,不良情緒明顯改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郭念鋒主編.?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5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