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大學有什么用,都是考試之前一個星期才開始預習,學了四年也沒有學到什么?”
“上了這四年學,到最后還不是從事自己的本專業,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即使上了大學依舊找不到一個好的工作,還不如提早走到社會鍛煉鍛煉!”
上面的話在當今大學生泛濫的社會里出現的是如此頻繁,現在早就不是之前那個考上大學就有一個金飯碗的年代了,每年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比比皆是,找到工作進而從事本專業的人所占的比率更是不到百分之五。
花費了四年時間到最后仍舊沒有用武之地,那么上大學到底有什么意義?
二、
其一,大學是讓你認清自己的過程。
大部分人畢業之后從事的都不是本專業,我也是其中一個,我學的是工科,但是現在從事文學出版相關的純文科生工作,跨度之大讓我的同學一直搖頭感嘆著,“你大學連續拿的著三年的獎學金都白費了!”甚至我的專業老師,都遺憾地勸告我還是從事自己本專業比較好。
但是我還是絲毫未猶豫地選擇了現在這個行業。
有人會問我,為什么你當初不直接選擇一個文科呢?
說實話,在高中的時候,一股勁的就只顧學習的我們,大概心里面就只有“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大學”的夢想,而對自己真實的喜好,以及真心想要從事的行業一點都未曾考慮過。
當時稀里糊涂,直奔著一個“工科生好找工作”的說法,選擇了一個工科的專業。
之前的迷茫在這四年變得慢慢清晰起來。
讓我知道我為什么不喜歡從事這個專業的工作,并讓我認清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而真真正正的去努力奮斗。
讓我可以不浪費之后四十年的時間放在一件我不喜歡的事情上。
為自己不喜歡的目標而努力,那是盲目的,因為你也不知道自己最終到底想要達到那個高度,因為無論到達哪個位置,你都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當你把自己的喜歡當成事業的時候,你有了目標,有了方向,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即使在工作上遇到困苦的時候,你也覺得這是可以撐過去的。
三、
其二,大學是一個讓你有“夢想”,視野開拓的階段
我想過如果我沒有上大學而是高中畢業便早早的來到社會,我會干什么?
大概會找一份像服務員那樣子的工作,然后過幾年找一個合適在一起的人嫁了,過兩年再生一個孩子,就這樣柴米油鹽醬醋茶地過完這一生。
而大學的這四年讓我知道人生在世,不僅僅只是“活著”而已。
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活著更有意義的事情。
這是一個讓我接觸到大千世界的過程,他打開了我對世界好奇心的那一扇大門,讓我的視野得到極大的拓展。
他讓“夢想”這個詞不僅僅存在于遙不可及的夢里面,使得“夢想”跟我們靠的更近。讓我們對碌碌無為,對平淡的生活變得不甘心,而正因為這份不甘心點燃了我們心中的火,讓我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四、
其三,大學是一個開始形成你三觀的時間。
在高中的時候,我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有沒有思考過三觀這個問題,但是我上高中的時候身邊的人包括我在內是沒有的。
心里面唯一念叨的便是,學習,吃飯,考大學。
要問考一個什么樣子的大學,反正就是一個好大學,如果更進一步問想要從事的專業的話,更是一片茫然。
更不要提自己的三觀是什么了。
而大學的這四年就是讓你形成自己三觀的時間。
現在網絡的發達你會接觸到社會上面的大量的新聞,你的心智也開始慢慢地成熟起來,不僅僅是保留著高中時候的學習就好。
甄別是非的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也變得慢慢地成熟起來。
你的世界里面不再只有放假就玩這個念頭,而是開始變得慢慢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思考。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在開始隨著你慢慢成熟而逐漸形成你自己的三觀,而你的三觀決定了你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
一個人的三觀是自己的磁場源,他吸引著跟自己同樣磁場的人,朋友,愛人都是因為你的三觀而被吸引,并可以長久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經常說看一個人怎么樣要看一下她身邊的朋友。
五、
其四,大學是一個讓你學會承擔責任,知道怎么做人的時期。
我們在成年之后步入大學的校園,這四年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正正的大人,而不僅僅是年齡上的。
我們漸漸了解到了父母的艱辛,也明白了自己在之后的時間內對于家庭扮演一個什么樣子的角色,我們從之前撒嬌打鬧只認吃喝玩的思想轉換到了明白自己以后要養育這個家。
以前那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覺得全世界都應該在乎自己感受的小霸王或小公主現在懂得會照顧別人,這四年讓我們懂得不再自我,知道顧及別人的感受。
我們會開始漸漸發現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渺小到從你身邊行色匆匆走過的人不會看你一眼的地步。
我們的思想漸漸成熟,明白要怎么去做一個人,做一個父母的孩子,做一個好人。
我想這就是大學四年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我們褪去了孩子時期稚嫩的外衣,認清了自己,都在朝著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的方向發展,他讓我們變得成熟,知道夢想并為之努力,讓我們努力地做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