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希望的,從來都不是活成一個“文藝青年”!

其實,很早之前,「文藝青年」就不再是夸人的詞了。

文藝青年的正面是浪漫、詩意、吉他、相機、

文藝青年的背面是矯情and裝B,

有點理想就想過的波瀾壯闊,偶爾無病呻吟,總是熱淚盈眶。


不過依舊有人用“文藝青年”來罵人,也依舊有人樂此不疲的用“文藝青年”自詡,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對于這頂“文藝青年的帽子”,不知道該欣然戴上,

還是該毅然決然的摘下,再狠狠的踩上幾腳以示成熟,

不過,大多數能被形容“文藝”的人,都是有點理想主義,“想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的人。


既然大家都在漸漸懂得生活中的“沉郁不可言”,那盡力過的詩意一點兒,也沒什么不好吧?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種“自娛自樂”的本事。

吉姆·賈木許,是文藝青年會“瘋狂愛”的那一類導演。

染著雪白頭發的賈木許,永遠都是一副“渾不吝”的樣子。

有人說他是“文化騙子”,有人說他是“美國獨立電影宗師”,

賈木許的每部電影都極端自我,電影結構不羈又恣狂,

“決不能缺少藝術”。(比如兩個吸血鬼的極致人生《唯愛永生》也是出自他手)

他形容自己“不是個真正個真正的導演”,是個“電影界的婊子”,

他從不考慮商業和觀眾,他說,

“寧可去拍一個遛狗的人,也不想去碰中國皇帝的故事”,

“能關注些新事物很重要,許多領域都能讓我學到東西,雖然都是淺嘗輒止,但也并不是壞事,生命沒你想的那么長,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只去學一樣東西上。我就是個婊子,不走心,不刻意去收獲什么。”

也許正是賈木許的怪異和隨性,反而能體現出他作品的自成一派,

比如說,2016年剛在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首映的《帕特森》

當時場刊評分高達3.5,現場一票難求,

豆瓣評分也不賴,

很私心的說,我很喜歡《帕特森》,

盡管它看上去那么平淡和無聊,相比起那些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帕特森》甚至寡淡的近乎蒼白

幾乎沒有任何劇情、節奏又不徐不緩,

但對于熟悉賈木許的影迷來說,留白是為了展開想象力,

看似平白無奇,情緒卻很飽滿的電影足以讓他們「大快朵頤」。

可以,這很“賈木許”!

就像電影里的一句臺詞:

留白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主角是新澤西州的一名公交車司機,他和土生土長的小鎮共享著同一個名字:帕特森,

他每天的生活如同上了精準的發條,準確且重復,

他每天開著一樣的路線,透過擋風玻璃觀察著城市的草木變幻、一葉一秋,

他聽著年齡各異的乘客說著荒誕又好笑的對話,

偶爾笑笑,大多數時間沉默,

晚餐后遛他的英國斗牛犬,(ps:斗牛犬是影帝級別)

在同一個酒吧喝上一杯,連啤酒都只喝同款,

繼而,回到妻子身邊,酣睡安眠······

他就是那個“拒絕使用手機的現代人”,

他怕手機破壞了內心世界的安寧和法則,

在帕特森的心里,也的確是有另一番天地的,那個世界,是由詩歌構成。

帕特森把自己所有的情懷和詩意都付諸于詩歌,

他在每一個時間的罅隙用紙筆來作詩,

把對妻子那些狷狂的愛戀都躍然紙上,

帕特森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極致簡單,平靜又樸實。


相比之下,妻子勞拉和帕特森是完全不同的人。

她雖然全職在家,但是卻充滿活力。

她樂此不疲的將家中一切事物都涂成各種樣式的黑白圖案,

她天馬行空又活潑天真,

心血來潮就烤一夜的杯子蛋糕,

想做民謠歌手,就花大價錢訂一把吉他,

雖然兩人性格迥異,但這并不妨礙帕特森與勞拉彼此相愛,

他支持她跳躍的思維和活力的想法,而她,小心翼翼的愛護著他作詩的天賦。

雖然一個沉默寡言,一個歡脫伶俐,看上去并不太合適的兩個人,卻生活的很幸福。

電影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帕特森平凡無奇的生活,

平凡的街頭拐角、酒吧、道路和瀑布,帕特森每天都要經過這些地點,

“在毫無希望地生活中尋找詩意”,這是帕特森,是電影的主題,也是賈木許,

也許也在隱喻著那批被稱為「文藝青年」的現代人,

他們都有某種特定的追求和迷戀的事物,也許是音樂、搖滾、手繪、或者文學,

文藝青年們沒有什么“非要抵達”的目的地,只是用藝術聊以自慰,解“平凡”之渴。

在藝術中得到快樂很容易也很簡單,

哪怕沒有錢財萬貫,他們的生活也能“興致盎然”。

賈木許冷靜地觀察著平靜如水的日常,

訴說著生命中的得意與失意,

我們每個人都有想要成為的樣子,有“想過的另一種生活”,而肉身卻不得不陷在現實里,為生活奔波、勞碌、老去······

詩人與公交車司機的「雙面人生」,恰好就表現了“文藝青年”的雙重生活。

而帕特森和勞拉,

他們文藝,卻不求富貴,

各自都有各自愛著的東西,陷在平凡里,卻沒陷在平庸里,

他們都不特別,但在彼此眼中卻獨二無一,

他們都略有天賦,但夢想也并不會因為這一點兒天賦就全然實現,

就像“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一樣,這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真相

但是,那又怎樣呢?

生活,既然注定平凡,又何嘗不能不平庸一點?

盡管我們都渺小,但誰不希望自己是特別的那獨一份。

盡管日復一日忙碌的日子,并不會朝著期待的軌跡發展,

但那些充斥著的微小但扎實的瞬間,會讓人想時間暫停。

比如有一個能把你微小的優點看成光芒萬丈的人陪在身邊,

比如一周里面的七天,每一天醒來,都有ta在身邊······

比如能遇到一個把浴簾涂成五顏六色的“文藝青年”,生來就有天賦“把日子過的平凡卻不平庸”,

其實,我們希望的,從來都不是活成一個“文藝青年”

而是希望我們能憑借著那點“不依靠物欲也能感覺到快樂”的天性,在平凡無奇的日子里始終光彩依舊、興致盎然。


畢竟,這世界上能讓人感到快樂的事,不止“買買買”一種!

無論如何,你,都應該去試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