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用白話文表達我的心聲了,這一次,我想了好幾天,心中的結不得解,多數時候我的心事會用一首我自己的寫作風格的詩或詞發表。那樣我覺得真的會好很多,可是每當我看著夕陽西下,我心里是真的覺得忽然少點什么,獨自下落的夕陽顧不得世界上正在田間勞作的農夫,顧不得有一種叫做太陽花的花只有太陽出來時候才會開的格外飽滿,最終無論誰多么需要他,他還是選擇了落下。
最近我發現西邊的山好像總是特別的高,才會顯得夕陽下落的速度特別的快。六點也就是十八點,這個時間,站在我 的角度看夕陽,已經只剩他的半邊臉了,那時候我心里想的是生命真的好短暫,盡管我們之間經常說:來日方長,可是有幾個來時方長?也許對于久未謀面的我們來說,我們之間的來日方長是一種互相安慰——@GT。也許來日方長會減少我們彼此之間心里的遺憾,說一句來日方長,我們會覺得下次再見時,一定會將這次未見的快樂和計劃補回來,一定會發揮到淋漓盡致,要不對不起我們說的來日方長。
我想起我2014年4月20日去華山,借晚上的時間爬其他的南峰和北峰(下山走西峰),把后面的時間留給了最后一座峰——東峰,那天風特比大,夜顯得格外長,但我們一行四人就巴巴等著,或擠著坐在一起,或站起來在人家的帳篷外望一望,甚至那時候覺得廁所竟然是那樣舒適的地方,可見人之所遇所處會不斷的變化心態,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為了看日出,自來都是天不隨人愿,那天天剛剛有點藍藍的白時,下起了雨來。就這樣日出沒有看成,以后我有起來特別早的清晨,想尋找那種日出靦腆的粉紅到后來鮮紅紅勝火的感覺,可是沒什么收獲,按照常理推測一下,之所以人們久久追著看日出單純的是因為日出很美?我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日出很斂、不刺眼,他是一點點從紅彤彤變得通紅紅,然后變到刺眼的讓人無法直視,最后又變得不那么刺眼,但是特別的紅,我想大抵是因為最后他將一天之中所有的紅都沉淀到了西下時候吧!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人”每個人都像太陽一樣,太陽的一天就是他的一生,而且每天都散發無窮無盡的光和熱,證明他的存在,而我們呢?從出生開始一點點成長,一點點的認識世界,感知大自然,然后學習,不斷地學習,然后發光發熱,如果你足夠熱,你將會感染一片人,例如已逝的陳忠實陳老,他的《白鹿原》從發布至今已經23年了,感染的人不計其數,他的離世在整個文學界來說就如同一輪正午時分正在發光發熱的太陽突然變成了陰風怒號的大暴雨,天地一片暗,能看得到的不只是他留下的巨作,而且還有他留下光芒和熱量,那是一種可以讓人重生的力量。
帶著看著夕陽落下的那種遺憾感,你還得告訴自己明天依舊會有新的太陽升起,可是昨天與今天已經不是一天了,昨天的太陽與今天的太陽也不是一個了,因為每天的溫度有異同。你看到了那個太陽,又為多少朝陽、夕陽拍了照片,留了紀念?你沒有,我也沒有。
漸漸地,不知何時起我在走路的時候喜歡靠著邊邊走,在室內走路時我喜歡貼著墻走,我自己感覺那是一種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變現,不知道心理學上有沒有我這種表現的解釋,有時候你在一瞬間會想明白很多事,但又常常會犯自己想、已經想明白了的事情的錯誤,于是你會異常生氣,異常自責,甚至有想一種想抽自己幾個耳光的想法,不可隱瞞的是,我已經把想法變成了做法,抽完了疼了,問自己還犯錯嗎?自己在心里默默念著不會了,再也不會了,然后你會看向窗外笑一下,腦海里有一個想法就是原諒自己吧!這種情緒瞬間的起落讓我覺得自己很討厭自己,當然只是有的時候。記得惠問我,你如果是個個男孩會喜歡現在得自己嗎?我在電話的這邊直接說:肯定不會,我說那句話的時候沒有加任何的考慮,因為我確實不會喜歡現在得自己,如果退后兩年我是男孩的話也許會喜歡那時的自己,可是現在,不會。走在路上看著路邊的小碎花,我會覺得那很美,然后猛地一回頭我會發現這條鄉間小道和家里的那條水泥路真像,仿佛水泥路盡頭左拐第三家就是我家,然后我會低頭沉思一會,想想今天還沒給我媽打電話,往前再走,擦肩而過一個陌生人,你會覺得這個陌生人怎么和那個誰誰誰那么像呢?于是又會回憶一下往事,哼著當時的歌,想著當時的人,可能還會思想糾結一下,自責自己為什么當時不把那件事那樣辦?可能也會慶幸當時那件事那樣辦是對的,哪些欲言又止的話,終于止于唇邊,言語歲月,現在回頭一看這樣的結局其實是最好的。繼續往前走,一個拐角處,一種不知從哪里傳出來的塑膠跑道的塑膠味道,又引起了你無限的深思,有體育課的比賽、有一個人跑步揮發汗的晚上、更有大學軍訓時站軍姿,走正步的情景。差不多該調頭回去了,你才發現自己所處的地方與鳳城十路城市運動公園特別像。那一步一個回憶,一景一個曾經又會悄悄爬進你的靈魂深處。
回憶著、、、、、、回憶著、、、、、、在回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