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壽命為80歲:第一個階段20年,是從出生到獨立邁步人生時期;第二個階段,從20歲到60歲的40年,是悉心鉆研、奮發努力、為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從60歲開始的20年,應該是為死亡(靈魂新旅程)做準備的時期,迎接死亡也需要20年的準備時期。
上面這段話,如果你看到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如果說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兒,你怎么看?一個曾帶領過兩家企業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帶領日航從瀕臨破產用一年時間成為世界上最盈利的航空公司的人,用大道至簡的道理經營著企業和人生。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的語錄,喚得我從更深層次的地方去思考。
1- 人為什么要活著?從正面回答這個問題。稻盛和夫先生說: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這個回答一語中的的詮釋了活著的意義,而我也希望自己未來也可以老得優雅。因此在三十來歲的年紀通過coach懂得了,只有能幫自己的人才能幫別人。簡單來說,你自己的惑沒弄明白之前如何去幫助他人解惑。
2- 能夠把考驗看作機會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讓自己的生命綻放精彩。
在沒學coach之前,我有時會抱怨為什么這事會讓我遇到,為啥對TA卻怎么怎么樣。當我開始理解幫人先幫己時,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我的思維方式開始改變把抱怨變成我如何做會改變現狀,我的行為因意識改變而環境開始因我的行為朝著我想要的方向變化。而稻盛先生的這句話讓我更傾向這變化的原理。
3-勞動具有克制欲望、磨練心智,塑造人格功效
我如大多數人所說,工作為了賺錢,為了生活的更美好。而書里也說先利他再考慮利己。本身因為喜歡現在的工作,所以每個項目或單次課程從客戶角度出發,從客戶結果出發思考,我發現我的工作境遇越來越好,而這好讓我越發努力修煉自己的專業。從而也驗證了那句越努力越幸運。
4- 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每個時刻都全力以赴、拼命奮斗,我們就可以在人生的舞臺上展示自己心中描繪的夢想。
基于前三點體悟,這是每天的態度與行為,所以我很拼,拼的大家覺得“我一定不是哪哪人”哈哈,開個玩笑。
5- 成就事業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燒型的人,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希望大家都成為自燃型的人,至少要成為可燃型的人,當自燃型的人接近你時,大家都一起燃燒!
我目前正在朝著自燃型發展,不為別的,只為我把TA真正看成自己的事業而努力,不是一份工作,一份收入。
最后用稻盛先生的一句話總結我的讀書感悟:喜歡和投入是硬幣的正反兩面,兩者之間是因果循環的關系,因為喜歡就會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