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到ZH發到朋友圈的這張圖片,依樣畫了自己的生命余額寶,看著這大半在土里,少半在風中的生命密碼,心中頗多感慨,想用文字粗略記錄一下這風雨兼程的幾十年……
人生如旅行,40多年的風雨讓我體會到拼搏和奮進的艱難,同時也領略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美麗。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我發現:成長就是一次次的蛻變和一次次的羽化成蝶,面對困境,只要不畏痛苦和磨難,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擁有期待中的春暖花開。
快樂無憂的童年時光
我出生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生活造就了我樂觀開朗的性格。不能忘記和鄰居家孩子在房前屋后捉迷藏的情景,更不能忘記冬日在田野打雪仗的歡樂時光……廣闊的空間、豐富的生活、純真的友誼,沖淡了物質的潰乏,成為了我童年記憶中的瑰寶。
父親是那個年代的獨生子且父母早逝,在農村這個講究人多力量大的小環境里,這就意味著凡事都得靠自己,指望不了別人能幫你什么,而且父親那時是在蘭州的大型軍工廠工作,每年的探親假屈指可數,還得用在關鍵時刻,比方說是過年或是秋收,其別的時間,家中一切就只能靠母親帶著我們姐弟三人操持。家庭的環境,使我們姐弟仨過早地幫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家事,別人的孩尚在娘懷中撒嬌之時,我們可能已經在土堆旁自找螞蟻尋樂了。雖說這僅僅是生活的不同方式而已,可總的說來,這畢竟給印在童年的賬本上了。我如今回想起來,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童年時,我們都是在生我養我的那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盡管母親是文盲,但她的言傳身教使我們懂得了生活是什么或者生活的內涵是什么。盡管不很完整以及全面,但總是比其他人多了些。早年家庭稍有富裕后,那個環境下的人們都羨慕著我們,就是老想不通,為什么我們還要和別人一起勞動呢?這就是我學到的第一課時,學會了吃苦,也就是說,多少知道了一點生活。別人干什么,只要自己能做到,就都會盡力去做,好壞自不必考慮了。彼時,生活好像很充實很快樂,對于童年,我是很感慨至極的。
那時候雖不知勤儉為了什么,但卻很會去做。遠不似現在,幾千塊錢我花起來眼都不帶眨一下,只因我信奉母親教給我的“錢是人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所經一切證明此言乃真理。
稍大一些,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我也背起書包開始了我的讀書生涯。母親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或是擔水了,作為家中長女,母親出門前也會叫我起床,還夠不到灶臺的我,只能踩著小板凳煮熟一家人的早餐,簡單的武威傳統小吃,洋芋米拌面,飯做好,若趕上母親剛好回來就把鍋端出來,若不回來,端不動鍋的我只能把飯一碗一碗盛出來,把空鍋端出來,再把飯倒回鍋里,放在離火近的地方溫著,然后去叫弟妹起床給他們穿衣喂飯。學校離家很近,步行不過五分鐘的距離,等操持完這一切趕到學校,剛好早讀。
由于家庭條件較好,每周我都能得到母親給的三角零用錢或者是三個雞蛋(拿去小賣部可以換幾角錢)。那時,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可以帶著弟妹去離城很近的舅舅家,這時,舅舅就會帶我們進城去逛,我的最愛就是拿著母親給的零用錢去新華書店買連環畫看,直到小學畢業,光是我的連環畫就積累了幾大箱子,最初對四大名著的接觸就是從連環畫開始的。自那時起,我就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學習成績也一天天好了起來,尤其是語文,自小學開始,我的作文經常會被老師拿到各班當作范文來讀。及至我工作后,興致所至,也會投幾篇文掙若干稿費,往往那時,幾百元的稿費甚至比每月領到的幾千元薪資還要讓我欣喜。
記憶的閘門一旦打開,塵封的舊識總會好奇的探頭探腦,免不了要敘舊一番。
喜憂參半的少女時光
望女成鳳心切的父親,在我還在讀小學三年級時,就把我帶到城里讀書,此時的父親,為了能夠照顧家和孩子,從地位顯赫有幾萬職工的軍工廠與別人對調,調到了不到一百職工的武威黃羊電廠(武威供電公司前身)工作,其間的落差可想而知。父親每次講起這段往事,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惋惜與失落。世事變遷,十幾年后,他所在的行業卻又成了炙手可熱的熱門行業,而他早先工作過的軍工廠卻早已經倒閉。這一份變故,誰又能料到呢?
由于父親工作是三班倒,休班之余還要趕回鄉下去操持農活,我只能獨自一人住在父親的單身宿舍里,每天放學后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家,夾著飯盒去父親單位食堂打飯,這食堂飯吃了差不多八年,直至母親進城,我才結束了我的食堂生活。長期一個人生活,我的性格孤僻了不少。那時的城鄉歧視還是非常嚴重的,因我家在農村,雖然家庭條件較好,在吃穿用度上甚至要比許多城市同學好上很多,即便是這樣,也削弱不了TA們的優越感,每次受到老師表揚時,總有人嗤之以鼻地嘀咕一句“鄉下土老帽”,單是從外觀上看,在我身上是找不到一點土氣的。許多年后,有當年的同學告訴我,說那時她很羨慕我,說我身上有一股書卷氣。當然,此是后話。
那時,被人欺負或歧視,甚至在挨了父親的打時,無所適從的我,便會偷偷爬到宿舍的屋頂上,躲在兩間房的拱頂間(父親單位的宿舍是拱頂窯洞房,冬暖夏涼,除了門窗,均為土坯壘就),白天曬太陽,晚上看星星,直到心情平復,才會從房頂下來。記得我剛讀初二,有一天,父親拿出一疊信和紙條,說我小小年紀不學好早戀,把我綁在椅子上,用柳條抽,盡管身上被抽得青一條紫一條,疼得嘴都咬破了,任憑眼淚流,就是不吭聲。我沒有做過的事,憑什么不問青紅皂白打我。甚至不知道這些寫信遞紙條的人是誰,上面都寫著什么,這些東西父親又是從何而來(后來才知道這是妹妹每天放學后翻我書包,翻出來交給父親的。自此后,我和妹妹的關系便一直不好,直至現在,即便是最親近的人,我也不會隨便動別人的東西,唯恐看到不該看的,讓自己傷心,讓別人難堪)。那一天挨完打,我趁他們不注意,又偷偷爬上了屋頂,抱著雙膝,縮成一團安慰自己。天黑了,任憑父親和鄰居到處找我,我蹲在屋頂,就是不答應。實在受不了春天夜晚的寒涼,才在兩點多爬下屋頂。想想年少無知的我,還是蠻記仇的,有半年多,我沒和父親講過一句話。直到我因意外腿斷住院,這樣僵持的關系才有所緩和。我就是奇了怪了,那時無所攀附的墻壁,我是如何上下自如的,屋頂縱橫交錯的電線,我為何從未被電到。難道留著我是為了讓我體味后來的這百味人生?我不得而知。
父母不在身邊,對于剛上中學,處在青春期的我而言,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一種灰色的情緒之中:苦悶、煩躁,不知所措,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本來學習還算不錯的我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應該說,往事不堪回首,那一段時間,讓我初次嘗到了愿不得償的無奈和彷徨。幸好那時日記充當了我最好的朋友和忠實的聽眾,每天只能對著它渲泄自己的“多愁善感”,幫我撫平內心的創傷。不管怎樣,我還是應該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或許不是完美的人,但父親的淳樸、寬厚,母親的樂觀 、堅強,都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盡管這段時期是我人生路上初經歷的低谷,但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堅韌。
時間有了節點,生命就有了喘息的機會。在這個節點上回顧,也在這個節點上展望。
走向成熟的青年時期
高考成績不理想,不能選擇好的專業與學校,考慮到日后就業,只好聽從父親建議去蘭州電力學校讀高中中專,心想只要自己不放棄學習,自可以按實際所需工作后去讀喜歡的專業。只是后來每遇一些可以提升自己的機會卻因初始學歷受阻而無法參與時,心中的懊惱可想而知。
到蘭州讀書后,又讓我陷入了窘境,雖說我從小一個人在外求學,獨立生活,但到離家幾百公里的地方還是頭一次。城市的繁華淹沒了入學時的喜悅,濃濃的鄉音吞噬著我的自信,車水馬龍的柏油路讓我眩暈……所幸的是老師的親切,同學的溫暖很快幫我克服了自卑。清晨,半軍事化的晨跑,讓我體驗運動的快樂;上課,高深莫測的電氣理論,讓我體味求知的愉悅;課余時間,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我這個“書蠹”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為開拓視野,我還參加了各種社團,雖然最終無疾而終,但這些經歷,豐富了我的求學生涯,積淀了我的人生閱歷。
畢業后,我如愿成為了一名電力職工,由于專業不對口,為謀得一個合意的職位,從參加工作伊始,不管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就一直在學習,從未停歇,直至今日。
成家后,隨著兒子的出生,我成為了一個緊張而焦慮的母親,兒子哭我哭,兒子笑我笑;兒子健康我開心,兒子生病我緊張;我每天生活的重點就是圍著兒子在轉,只要與兒子有關,凡事我都親歷親為,不讓任何人插手。漸漸地,我在忙碌中失去了自我,一度時期,我非常茫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完蛋了。我意識到不能讓自己就這樣頹廢下去,隨后跟丈夫商量,讓婆婆幫我們帶孩子,嘗試著跟孩子適度分離,騰出時間學習育兒知識,并為自己重返崗位儲備能量。就這樣,在我35歲那年,在有著近七百在職職工的單位,我通過了國網高級經濟師職稱評審,成為了企業為數極少的高級技術人才,面對同事或羨慕,或嫉妒,或不屑一顧的眼神,我露出了舒心的微笑。TA們不知道我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看書應對各種考試,就是從那時養成的習慣。
可以說犬不吠人而名聲在外,在別人看來,我確像那么回事,但據我看,自己并不怎么的成器,雖非難有任人之心,任人之志也是沒有的。也許,最明白的是自個。
個性與天賦是不能茍同的,有的人,個性與天賦是完美的搭配在了一起。而我呢,個性是有了,倔犟的厲害,天賦呢?不知為何物!以我為對的觀點,持續了近五分之二個世紀,雖然嘴上沒認過輸,但在現實里,早己被碰得鼻青臉腫了。愛好沒多少,毛病似乎一大籮。時光流逝,舊跡未曾被蕩滌干凈,時常縈繞在耳旁眼前的人和事占去了我大半的精力。我知道,太懷舊的人是無所作為的。
我是打定主意,這輩子結束一定要魂飛魄散煙消云散的,不再以任何具體的形式在這世間茍且。所以,這輩子,無論喜樂苦悲,都會努力微笑著生活。把生命中的每一天當作最后一天來過,認真愛生命中值得愛的人……
情感蹉跎的中年時光
人活一世,其它的事我們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唯有感情,只能隨緣無法強求。一直以來我向往的愛情便是:遇一良人,哪怕日子過得清苦些,相守相伴度此生,足矣!可就是這樣簡單的愿望,也不能如愿,這一段婚姻,雖盡所能去維持,最終卻以離婚黯然收場。
至今已整十年。
十年前的年關,為讓自己和孩子能睡個安心覺,舍棄所有換回了自由。剛拿到離婚證時,說是喜極而泣也不為過吧,遂以最快的速度訂了去麗江的機票,在那個春暖花開的異鄉過年,順便療傷,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和孩子的足跡遍布了周邊的景點及民俗村。大年三十,所住古城客棧的老板武漢夫妻倆邀請我和孩子共享年夜飯,異鄉的溫情溫暖著我。零點鐘聲敲響時,陌生的人們在古城四方街狂歡,相互祝愿彼此來年一切順利。許愿的孔明燈上,我寫下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離分”的祈愿!
當周遭人以或同情或不值或幸災樂禍的語氣問我為何離婚時,我只能淡曰“人家不要我了……”,多余的話一句也不講,以此為這段婚姻寫下墓志銘。兩情若不能相悅,不能久長,何不放手彼此,何苦以愛和所謂的責任為名,把對方綁在一棵叫做婚姻的樹上呢?
下午去醫院,剛出來,就在門口碰到了前夫,剛40歲的人,禿頂凸肚的,哪還是那個英俊帥氣的小伙,依舊用怨懟的目光漠然注視著我,只能淡然點頭道“好久不見”,之后各奔東西。是啊,好久不見,曾經的枕邊人如今早已形同陌路(這是我調到蘭州近三年的時間第一次碰面,雖則孩子在他爺爺奶奶家,常去探望,卻從未碰過面)。
有些事,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無論多么努力,都不會回到從前。哪怕再重逢,也是物是人非,嘴上寒喧,心里早已是千瘡百孔了。
一個人的生活雖則辛苦,但心不苦。
離婚當年,有朋友向我表白,要照顧我和孩子度余生,我還在猶豫要不要答應,男閨蜜卻告訴我,此人年前剛結婚!當我笑著面詢他“大家朋友一場,你結婚這么大的事為何不邀請我呢?”,這人居然厚顏無恥地說“是誰告訴你的,老子要殺了他……”,一記清脆的耳光甩給他,一句粗口爆出“TNND,想把姑奶奶當點心,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自此后,該渣男見我都是繞道走。
經歷此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感情的事一直很排斥,不管是別人介紹還是有人主動示好,都裝傻充楞,心想已經這樣了,一個人帶孩子過也挺好。直到那個人出現,沒有陌生感,毫無防備的相處,才讓我重新審視感情這個問題,在他面前,我不再是那個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女子,似乎顯露出了本來的女兒心,見過那人的朋友都說我變了,在他身邊的我很有女人氣。汗顏!我一直自認很有女人氣,很好相處的啊!這難道又是所謂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看我這記吃不記打的性格,只因我始終相信,陪我共度余生的那個人,或許正在路上,于千萬人中覓我,相遇時,一句“終于找到你”,便會讓我幸福到淚奔吧。
只是一張生命余額寶的圖片而已,卻勾起了我這么多的往事,絮叨了許久,確實累了,睡一覺明天一切都會好吧。我始終相信,不管今天有多糟,總會過去的!只要努力,所有的事情總會以你想要的面目呈現在你面前。當然,感情的事緣份居多。
別急,上帝和諸神都不會虧待你!我這樣安慰自己,挺好!
L's L 2017年2月28日書于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