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隴兮
01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目送背影,留一人在原地。
能夠把酒言歡之人尚且不多,還要安慰自己“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 ?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從27歲到35歲之間,雖然也到處漫游,但是也比較固定的居住在湖北安陸白兆山,這時,他認(rèn)識了長他11歲的孟浩然。孟浩然準(zhǔn)備游吳越一帶,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餞別送行。
三月的杭州,正是姹紫嫣紅,綠柳成蔭,像煙花般繁華絢爛。對于他的此行,多少有些艷羨之意,奈何無法結(jié)伴同游。東去的船只,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漸漸消失,他還癡癡地望著天邊天邊的長江流水。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 ? ? --《送友人》
遠(yuǎn)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潺潺而過。縱使山水如畫,也終究無法長留。白云飄浮,如游子天涯不定。夕陽西下,是否也不忍落。此地一別,從此就像篷船萬里獨行。馬聲嘶鳴嗚咽,就此揮手作別罷。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
正當(dāng)今夕斷腸處,黃鸝愁絕不忍聽。
? ? ? --《灞陵行送別》
長安東南三十里處,原有一條灞水,漢文帝葬于此,遂稱灞陵。人們出長安相送親友,多在此分手。
枯樹無花,春草萋萋,縱使萬物復(fù)蘇,也免不了斷棄舍離。朋友南行之途,是當(dāng)年王粲避禍時走過的古道,同是事不如意,也同樣會回首長安,依依惜別。與其說是友人不舍離去,不如說是他的不忍送別。
“正當(dāng)今夕斷腸處,黃鸝愁絕不忍聽。”黃鸝春啼,本是歡欣雀躍,在他看來確實愁絕。或者,只是他心中愁絕。
02
即使形單影只,即使風(fēng)月不言,花鳥不語,也依舊不承認(rèn),孤獨的靈魂。
何必自欺欺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 ? ? --《靜夜思》
月光如練,白霜如洗。
屋內(nèi),床前,只他一人。
頭上的明月照耀著萬水千山,故鄉(xiāng)是哪個方向?自從“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無不思念。人往往是自相矛盾:在家中好奇外面的世界,可當(dāng)真瞧見了外面的世界,卻想回到家中的日子;過著安適的生活,羨慕著外面的轟轟烈烈,可當(dāng)真轟轟烈烈地去了,卻想回到從前的安適。
有時候,回不去了。有時候,也回得去,卻又心中不甘。
來回踱步,卻依舊看不見心中牽掛。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下獨酌》
一人又何妨!有明月、繁花、影子相伴,舉杯也有三人對飲,何來孤獨!清醒的時候,相談甚歡,交情不淺。醉酒之后就各自分散離去。
當(dāng)一個人學(xué)會了與自己的影子對話,與花月相伴,他是真的孤單了。
別不承認(rèn)。
他不是偉人,他不是神仙,他也有軟肋,他也有恐懼。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 --《夢游天姥吟留別》
他在寫夢境,也在寫現(xiàn)實。
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遭遇不濟心中苦悶,夢見了天姥山,對神仙世界及其向往。夢游到了紹興,飛躍到了明月映照的鏡湖。月光照著影子,送到了剡溪。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仗著石頭,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
然而夢境卻總是要醒來。醒來只有身邊的枕席,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部消散,只剩下長長地嘆息。
世間的歡樂也是如此,萬事都像東去的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03
原來,最深沉的孤獨,不是萬籟俱寂,江火獨明,是內(nèi)心無關(guān)痛癢,酸甜苦辣皆是一般滋味。甚至,連這一般滋味都不清不楚。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 ? --《獨坐敬亭山》
直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使他飽嘗人間辛酸,看透世態(tài)炎涼。傲岸倔強的性格,對現(xiàn)實的不滿,使他更加孤寂。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相互看不厭,只有敬亭山了。
沒有太多的話,飛鳥,孤云與他毫不相干,他不再是那個“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的李白。心中苦楚,只有自己知曉。萬般滋味,說不出口。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 ? --《行路難》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山,莽莽的風(fēng)雪早已封山。世上行路多么艱難啊!
因遭受讒言而被排擠出長安,抱負(fù)無法施展,政治之路充滿了艱難險阻,力不從心。
沒有依仗,更找不到出路。
恐怕他的“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也只是安慰自己。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jié)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 ? ? --《行路難(其二)》
古時燕昭王重用郭隗,謙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還有誰能像他那樣重用賢士呢?
他說,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也許他不知道,像他那樣不得出的還有很多。
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陸游“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杜甫“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他們的孤獨是否一樣,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