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早晨發來消息,“姐,下雪了,今天可以賞雪。”那一刻,心中有一絲莫名的感動,有種惦念叫一起賞雪,我們都是會對山水草木動情的人。
記得第一場雪時,莎莎朋友圈里寫:“沒有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是殘缺的,是遺憾的。于是這一層薄薄的雪就顯得格外珍貴,甚至等不及用手觸摸就會消散。來不及讓小朋友們在雪中奔跑,堆雪人打雪仗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奢侈和回憶?!?/p>
雪,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成了北方大地上的稀缺物兒了。尤記得小時候,冬天里,最不缺的就是雪。一進臘月門,大雪小雪就鋪滿屋前屋后,漫山遍野,屋頂枝丫,都不丟落。
教室里,孩子們大聲地喊:“雪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贝巴獾难┓路鹇牭靡姡Z毛般從天空簌簌地落下。
雪太大了的時候,外公就背我上學,我會雙手緊緊趴在外公的肩上,讓身體的重量前傾,不至于他太累。就這樣,鋪滿積雪的小路,一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托起了我的童年。
所謂觸景生情,最終還是想念一個人吧。
有時會想,喜歡雪的人,應該是有一大堆童年故事的人。于魯迅而言,便是掃出一片空地來,捕一捕鳥雀,不管拉繩子的那一刻,是滿載而歸的喜悅,還是竹籃打水的失落,都是百草園里最動聽的音符。
滾雪球,打雪仗的樂趣,自不必說,就單單那調皮的男生,課間滾個饅頭大的雪球,偷偷拿進教室就有趣極了。溜進來,又怕老師撞見,可老師仿佛有透視功能,眼皮都不抬一下,隨口說:“把它扔出去,要不我就把你扔出去?!蹦悄猩坏眉t著臉,看著手中好不容易團起的雪球,乖乖扔出去,引來全班哄堂大笑。
人到中年,嚴肅、內斂、莊重、城府,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擠滿了生活,失了心中的百草園,再沒了雪一般純凈笑聲的時候,我們開始期待一場雪。
窗外雪越來越大,雪花飄飄忽忽,逗引著每一根神經。網上備課,云端升旗,距離網課還有20分鐘,我算計著時間,除了下樓上樓,還有15分鐘,夠了。
有些遇見,一眼千年。駐在小區花園長廊,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雪透過紫藤蘿蔓落下來,落到頭發上,眉毛上,鼻子上,眼睛上,絲絲涼意,浸透心靈,如此陌生,又如此親切。
總有一場雪,會為你而來,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等待。心靈的澄澈與清明,似乎更應該是中年人的追求。“圣人之道,本心自足”王陽明在幡然醒悟的那一刻,世界也逐漸清晰起來。
從來沒有人束縛你的心靈,如果有被束縛感的話,那便是作繭自縛。如這紛紛揚揚的雪,與地融合,化為泥濘,不曾自詡高潔,卻裝點了整個世界。
周末,看了紀錄片《不了之人,宮崎駿》。想象里的宮崎駿是可愛的,有著一顆未泯的童心,每一部作品都是貼合著兒童的心靈行走,給人以溫暖和成長。走近他,這種感觸更填了幾分,只是,滿頭銀發和近乎執拗的工作狀態,有點讓人心疼。
他說:“因為世界美才做動畫,為了發現不被世人察覺的美,我想用這樣的眼睛來觀察世界。”
所以,他的動畫都是美的,哪怕存在矛盾雙方,那反面的一方絕對不會衍生出邪惡。
紀錄片中,一個IT團隊希望與他合作,并展示了一段研發的視頻——一個沒有頭的怪物,在地板上以扭曲的姿態行走,并宣揚,“這是一種人類不可能的方式移動,具有創造性?!?/p>
宮崎駿反問:“我有個朋友,是個殘疾人,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你們創造這個動作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人的痛感嗎?讓人極度不舒服,總覺得對生命有極大的侮辱。”
宮崎駿,代表人類的美好,如雪一般。
雪,冬的精靈,落入凡間。落在老舍的筆端,濟南的小山便秀氣了,和著遠近的村莊,成了一幅小水墨畫。落在張岱的心頭,三日未絕,人鳥俱靜,蕩舟湖上,一痕一點,兩三粒,便勾勒出了癡人的夢幻。落在蘇軾的年輪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起起伏伏的人生,最終一場了無蹤跡。
山水有魂,草木有韻,人間之大美,美于自然萬物,人生之大洞見,與日月對坐,與星辰耳語。
網課結束后,雪果然停了,只留下地面點點斑駁。幸好,這次我沒有錯過。曉兒在朋友圈說:“姐,寫寫吧,我想看?!?/p>
我寫了,不好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