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還沒有結(jié)束我就拖著行李箱來到了六百公里之外的學校實習,未來十天的課程實習不長,但是今天一天的奔波讓我想到了相當多的事情。
每天都會和我最好的朋友聊天,我們不是閨密,準確的說,我們不會把自己最好的朋友叫做閨密的。經(jīng)常就是發(fā)泄一些事情而已,我經(jīng)歷了什么,你遭遇了什么……
我是想去北京的,在南方,我遇到的很多同學都對北京的印象不怎么樣,他們更喜歡上海。去年元旦的時候我一個人跑到上海去找好朋友玩,上海的文明程度我是很認可的。但是從小在北方長大的我,面對更多的是大約同樣可以眺望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北京。
我腦海中的北京有三個:一個是我在小時候還不是記事很清楚的時候和爸媽一起去的北京,那時候我們看過天安門升旗,吃過北京烤鴨,參觀過好多景點,但是都沒有很深的印象,直到我慢慢長大,也看到了文人筆下的北京胡同、天壇故宮等等等等。苦于我作為一個半吊子的理科生,早已記不清那些詞句,也無法形容我心中的什么感受。但是每一篇文章都讓我對北京的感情更加深沉,也讓我夢中的北京更加栩栩如生。
第二個是我高三暑假去的北京的夏令營,在那個夏令營里我遇到了許多人,但是他們并不是我此文的主題。我在乘車從海淀區(qū)到昌平區(qū)的路上見到了北京從清晨到中午的一些模樣。我看到了霧霾看到了擁堵,我也看到了樹木參天的北京,看到了沉睡初醒的北京。也許很多人對北京有偏見,對北京有誤解,北京不是完美的,但是我會努力去理解北京,包括她作為政治中心所做出的一系列調(diào)度,甚至包括雄安新區(qū)的新建可能會讓我即使去到北京也不是去到我見過很多次的也很向往的海淀區(qū)。
第三個北京在我夢中。我沒有考慮過北京戶口會怎樣怎樣,沒有考慮過霧霾又會怎樣怎樣,雖然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但是我心中的北京永遠是走在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聽著北京味的閑談,看著或行色匆匆的年輕人,或慈眉善目的老年人,嘗著糖葫蘆,就像爸爸媽媽當年買給我的一樣。我早已不記得糖葫蘆的味道,但是她甜過星級大廚手下精致的糕點。真的也許,早在當年媽媽牽著我的手走在北京路上之時我就深深愛上了北京。
最近一次和北京一個超好朋友通話的時候她哭了,她說想見我,為什么當初不去北京,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逛遍宇宙中心五道口,一起乘車回家……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我也很想奔去那里,不知道等我去的那一天,會不會有人在北京西站等我,幫我繞開黑車司機雖然他們也只是為了在北京的生存;會不會有人帶著我走向我要去的地方雖然我手機里有地圖,分的了東南西北……
我在這里期待著,我也知道要對自己負責。晚安,明天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