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
? ? ? ? 恰逢移居到芍藥居的第一個周末,買的書到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一個百歲老人,回憶一家三口的故事,其中參雜了自己一人獨居于世的孤單,也對過往間的三口之家的波折與幸福的懷念。
對書中的一些詞句甚是喜歡,
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一個家庭對于團聚的終極定義,珍惜生命中所剩無幾的時光,珍愛家人的樸素真情。
“嚶其鳴兮,求其友聲”
友聲可遠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shù)拜年之后。
不論此時此地是否被認同或支持,都不會嚶嚶求聲,公道自在忍心,或千里之外,或百年之后。
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
我們使用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zhì)量。
百歲感言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 ? ? ? 我們曾如此計較付出的回報,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終將失去的,只能空留一抹浮名。走好選擇的路,別不斷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 ? ? ? 讀完《我們仨》,可能更多的是對親情的眷戀,會想到,我在古稀之年或者有幸活到耄耋,那會兒我是怎樣看待我的一生的,能否像楊絳先生那樣,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坦然的面對自己的末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11/06 ?于芍藥居吉利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