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兒子上大學后有個感受,感覺和室友或者同班上的同學能夠說得來的很少。相比較,和他在高中時的情況大不一樣(重慶南開中學)。一方面可能是年齡大了,想法更多,差異就大了。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大學同學來自全國各地,雖然成績總體不錯,但是,成績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確不是高考能夠考核出來的。這包括眼界,思維方式,個人品德,對金錢的態度,對待自己和別人關系的處理等等,這往往是每個人所處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等長期影響形成的,特別是家庭的影響,這是原生態的,對個人的思維行為方式的影響巨大,有的人甚至終其一生都在為其作掙扎。乃至于他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從小到大,影響個人思維和行為的底層價值觀早就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當面臨一些問題,需要作出選擇時,他們的差別就出來了。
大一時他們寢室申請了學校的社會實踐項目,去泰山景區調查環保問題。由于在泰安要住幾晚酒店,選擇酒店問題成了爭議最大的一個難題:除了一個來自北京的同學要求選擇較好的酒店外,其余同學都要住最便宜的酒店。而兒子是牽頭人,他的意見是,酒店要交通方便,干凈衛生,價格相對適中。他認為如果是完全為了節約,犧牲了路上的時間,生活上的不便,以及因此而產生的不愉快,其實是不劃算的。他的想法無疑是明智而理性的。但是并沒有說服任何人,最后就是多數人的意見占了上風,選擇了一家最便宜,但是非常偏僻,條件差是旅店。交通不便不說,有天晚上居然停電,可想而知他和那個北京同學的感受。
底層家庭,也應該是大多數的家庭對金錢的態度潛移默化影響了孩子。把金錢看成是最重要的財富,一切都以它為中心,不惜犧牲其它的東西。這是一種本能的教育和意識,因為掙扎在生活線上的多數人,他們眼中就只有錢,沒有錢什么都搞不成。給孩子的感覺就是我們不富裕,一定要節約,這才是懂事明理——最終成為金錢的奴隸。多數人并沒有認識到,金錢是我們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非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才能創造財富,獲得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