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天人合一的學說
古代的**天人合一觀**??


漢代的司馬遷就曾經說過: 只有窮究`天和人之間`變化際遇, 通達古今發生的變化, 才可以成就自己的**思想和學問**!!!
> 董仲舒的 `天人感應學說` 人是一個小的宇宙, 而宇宙是一個放大了的人 ??2023-03-11 多么超前的說法啊, 古人的想法確實是高瞻遠矚!
老莊哲學中的代表人物**莊子**就曾說過:
>? 夫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以至于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
大概翻譯是:
> 天下間,分別都是相對的。相比于微塵,沒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了,而泰山雖大,相比于須彌山,但也是很小的;人的壽命長短也是相對的,相比于朝菌,在襁褓中還沒有長大就夭亡的人就算長壽了,而彭祖壽命達到800歲,跟一般人不起來雖長,但要跟日月比起來,卻也可以稱之為夭亡。天地與我并生不害,而萬事萬物都與我是一體同在的,既然已經合二為一,就沒有什么大小短長這種說法。
這么一說, 感覺和蘇軾的`唯江山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天地間是那么的寬廣, 我融入天地之后, 哪還有什么壽命的呢? 直接**壽與天齊**了!? 所以說, 肉體雖然可以腐朽, 但是人的精神會永存天地之間!
### 二. 天地與人的橋梁: 氣
由天人`合一`而來的疑問? 那么, 天地是如何產生人的呢? 答案是: `氣的結合`,由陰氣和陽氣交匯而成人. 用現代科學的觀點來說: 人, 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這么看來的話, 必須恰好, 才能生育啊, 如果陰陽二氣不平衡, 是不是也會對**嬰兒**產生影響呢?
同樣, 人后天產生的各種疾病 ,其實也是氣血不調所致的吧? 中醫主要的思想就是**調氣**, 氣正而心正, 自然百病不生了
更重要的是: 早在黃帝內經時就提出了**預防醫學**, 我們平時就要注意保養身體, 而不是等到病了, 就已經`晚了`
>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黃帝內經·素問》節選
????????????? 同上面的觀點, 內經提出**人與天地同紀** , 人要順應天地之間的運行, 像古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 那么, 我們人體發病的因素就可以知道了:
????????????? 其實可以舉一個形象的比喻: 人一生下來, 就是**一罐水** , 當我們遵循天地間的規律時, 水 是會緩緩增加的. OK, 當我們與天地失衡時, 就相當于扎一個`小孔`, 正氣就會緩緩流失, 來堵住小孔. 當我們正氣不足時, 就會表現為某個部位生病. 比如我連續熬夜, 但是仍然感覺**很精神** 說明"水" 還比較充足, 但是, 當水流失到一定程度時, 就會警示我們了: 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