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思想和語言。依靠溝通這把利器,人類走在自然界食物鏈的頂端。但任何事的完美和不足總在發展的過程中變化和慢慢呈現。
? ? ? ? 本書提出了一種溝通方式。即,非暴力溝通。盧森堡博士從心理學的角度,通過分析和論述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種種內因和外因,推出一種比較實用的溝通方法,教人們跳出自我,用一雙冷靜而睿智的眼睛,客觀地觀察和聆聽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需要,從而達到一個溝通的理想世界——“依稀間遙望到夢寐以求的美麗新世界。”
? ? ? ? 我從如下幾個方面總結:
一、非暴力溝通的目的和要素
? ? ? ? 目的: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是生命健康成長的需要。希望他人的改變和行動是出于對生命的愛,而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
? ? ? ? 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二、幾種異化的溝通方式
? ? ? ? 人天生熱愛生命,樂于互助。可是,異化的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異化的溝通方式源自等級社會或專制社會。人們越是習慣于評定是非,也就越傾向于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暴力的根源在于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把沖突歸咎于對方。
①道德評判
? ? ? ? 重點: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不要把價值判斷與道德評判混淆為一談。
②進行比較
? ? ? ? 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它會蒙蔽對人對己的愛意。
③回避責任
? ? ? ? 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人們廣泛使用“不得不”這一短語。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變成了危險人物。
④強人所難
? ? ? ? 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含著威脅。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三、非暴力溝通的運用
? ? ? ? 適用于各個層面的交流和各種環境。
四、非暴力溝通模式
一)溝通模式
1.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1)觀察:我所觀察(看、聽、回憶、想)到的具體行為:“當我(看、聽、想到我看到的/聽到的)……”
(2)感受:對于這些行為,我有什么樣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什么樣的需要或價值(而非偏好或某種具體的行為)導致我那樣的感受。“因為我需要/看重……”
(4)請求:清楚地請求(而非命令)那些能豐富我生命的具體行為。“你是否愿意……?”
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1)觀察:你所觀察(看、聽、回憶、想)到的具體行為:“當你(看、聽、想到你看到的/聽到的)……”
(2)感受:對于這些行為,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嗎?”
(3)需要:什么樣的需要或價值(而非偏好或某種具體的行為)導致你那樣的感受:。“因為你需要/看重……”
(4)請求:關切地傾聽那些能豐富你生命的具體請求,而不解讀為命令。“所以,你想……”
二)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①區分觀察和評論
? ? ? ?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景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②區分感受與想法或判斷
? ? ? ? 被壓抑的心靈。人們認為感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各種“正確思想”,漸漸地習慣于考慮“人們期待我怎么樣?”
③感受的根源
? ? ? ? 非暴力溝通把需要看做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不是某種具體的行為。重視每一個人的需要。關注點是需要。傾聽和解讀那些能豐富生命的具體行為和請求。
? ? ? 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種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系。
④區分請求和命令
? ? ? ? 我們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如果我們清楚地表達我們無意強人所難,人們一般會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非命令。
五、關于傾聽
一)用全身心傾聽
①傾聽意味著全心全意地體會他人的信息——這為他人充分表達痛苦創造了條件。
②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傾聽他人有助于對他人的理解和接納。
③我們可以主動給他人反饋,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保持持續的關注,為對方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③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他人時,我們需要a.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b.大聲地提出請求;c.換一個環境。
二)傾聽的力量
①傾聽幫助人們治愈心靈的創傷。
②傾聽和示弱的能力。傾聽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我們最不愿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
③傾聽預防潛在的暴力。別人生氣時,要傾聽,不要說“但是”。傾聽親人極為困難。
④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們能夠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許就會發現是什么使他們無法答應我們的請求。
六、表達憤怒
? ? ? ? 非暴力溝通認為,通過深入地了解憤怒,我們可以充分表達內心的渴望。
一)讓憤怒有價值
? ? ? ? 如果我們能夠借助憤怒來提醒自己,我們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我們的思考方式正使它難以得到滿足,那憤怒就是有價值的。
二)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
①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
②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③體會自己的需要;
④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三)注意
①受到指責時,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上。
②批評和指責使人傾向于自我保護并變得更有攻擊性。指責他人有時可以使我們達到目的——出于害怕、內疚和慚愧,他們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這也意味著我們也是在使用暴力——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我們制造了新的問題。
③給自己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有時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間,需要先傾聽他人。如果對方還處于某種情緒中,他們就很難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四)練習
? ? ? ? 練習把每一個指責都轉化為尚未滿足的需要(而不是考慮他人有什么過錯)。比如:“我不喜歡抽煙的人……”之類的想法。問自己“我不喜歡他們……,是因為我什么樣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 ? ? ? 剛開始運用非暴力溝通時,可以把節奏放慢些,在說話前想一想,甚至停下來,什么也不說。
七、關于懲罰和感激
一)防偽性強制力和懲罰性強制力的區別
目的不同:一個是防衛,一個是懲罰。
注意力不同:一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一個是評價對方及其行為。
二)懲罰的代價和局限性
? ? ? ? 在非暴力溝通看重每個人選擇生活的自由,還強調人與人彼此相互依存,我們的幸福與他人的幸福息息相關。當我們為了回避懲罰去做事情時,我們可能會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并陷入對失敗的憂慮。
三)感激
? ? ? ? 絕大多數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樣也是值得的!”
①表達感激: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是為了慶祝他人的行為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報。
②接受感激:不自我膨脹也不假謙虛。
八、愛自己
? ? ? ?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愛護自己。
①當我們不完美時,自責和遇到挫折時,轉變自我評價的方式是一個重要方面。
②專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以及得到怎樣的滿足,我們就更有可能從自我評價中獲益。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③對需要和價值觀保持清醒的認識。
④當我們的行為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我們體會著人生的悲哀和內心的渴望。允許這種覺察引發的情感充分流淌。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不陷入自我懲罰的痛苦中。
⑤自我寬恕。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種行為的“我”。
⑥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我們的行為不再是為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羞愧,并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并充滿歡樂。
? ? ? ? 全書通讀后,看后面的書評,有諸多評說里有涉及本書基于的心理學流派。對于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我很生疏。當然能有多少收獲也屬于我個人的意見。也許明天見解就會有所不同,但記錄一個成長的軌跡也很不錯。未知的認識是補充,是完善。回顧過往,我通常是滿足,不管是不是幼稚。這才叫成長,不是嗎?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