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南,有一種棋叫“殺白狼”(音),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記得,大多數應該都玩過。那時候在農村,沒有什么娛樂,農閑時節,打發時間的方式很少,這其中一項就是下棋。除了象棋和軍棋,農村人還自己發明創造了很多棋種,用樹枝、碎磚瓦等作為棋子對弈。這個“殺白狼,” 是三對十五,以少勝多,據說故事源于當地一位農民起義首領——白朗。
(圖)碎石子和小樹枝擺起的對決
白朗,河南寶豐縣人,生于1873年,1914起義失敗被殺。據當地人稱,他身材高瘦,腿長,行動速度快,人送外號"白狼"。白朗出身農村,年輕的時候曾投巡防營當兵,槍法精準。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有膽略、有見識。后來在部隊違反了紀律,便脫了軍裝回到家鄉。
(圖)影視劇中的白朗
民國初年,河南農村鬧災荒,河南都督張鎮芳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大量饑民淪為乞丐。白朗與李鴻賓﹑宋老年等綠林頭目聯合,以舞陽縣母豬峽為根據地,提出"打富濟貧"的口號,聚眾抗官,隊伍很快發展至五六百人。白朗被推舉為首領,當時官方稱其為"狼匪"。
(圖)民國二年 漢口致財政部關于起義軍白朗事宜
到1913年春天,白朗的人馬發展到二三千人,起義軍根據敵眾我寡的特點,聲東擊西、避實擊虛,利用游擊戰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1913年7月,"二次革命"前夕,起義軍接受革命黨人聯合反袁的要求,先后攻克唐河、禹縣等地,聲威大振。9月,攻入湖北,奪取棗陽,占據縣城十一天。11月又攻占寶豐。
1914年1月,白朗率領兩千人,消滅了進入豫西的官軍,越過京漢鐵路,接連攻破光山、潢川、商城。接著攻占安徽六安、霍山等縣城。隨后率軍復入河南,在均縣、魯山、寶豐等地,與鄂豫陜三省聯軍激戰。此年冬天,起義軍發展到了近萬人,白朗自稱“中華民國扶漢討袁司令大都督?!?/p>
起義軍如同狂風暴雨,橫掃中原大地,先后同北洋政府軍20余萬人作戰,給袁世凱的軍閥統治以沉重打擊。1914年2月13日,袁世凱命令陸軍總長段祺瑞兼任代河南都督,指揮鄂、豫、皖地方部隊及北洋政府軍共數萬人"圍剿"。
這時候,白朗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西走陜﹑甘,奪取四川為根據地。于是攻占商南等地,一度逼近西安。又沿渭水西進,由隴縣進入甘肅,攻占天水,進入甘南地區,準備由此入四川,但被川軍阻擊。
由于長期流動作戰,給養不足,主力隊伍疲憊不堪,軍紀松弛,大小頭目思鄉心切。白朗決定沿原來路線折回河南。此時官軍追擊堵截,白朗軍一路苦戰,傷亡慘重,回到河南魯山﹑寶豐一帶,已潰不成軍。1914年8月初,在魯山石莊與官軍戰斗中,白朗負傷身亡,部隊潰散,起義失敗。
豫西南農村將白朗的故事濃縮與棋盤中,發明了“殺白朗”這種玩法,形象的再現白朗起義軍以少勝多、轉戰豫鄂皖陜甘五省、征程數千里,劫富濟貧的動人故事。使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農民起義,被人們銘記并永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