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老祖宗留下的太多經典話語讓我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很少有人去懷疑這句話的合理性。而多年后,慢慢發現成敗的關鍵并不在堅持!
文/伏櫪老馬
家附近的天橋上,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中年男子,跪在那里,手里的碗放了些許褶皺的、零散的、面額較小的票子與鋼镚,看到有人經過就喊:“行行好吧!幫幫忙吧!”。三年了,經年累月,除非天氣非常惡劣,他都會在那里。來往的行人除了同情和可憐,更多地都在議論他的堅持。
紅綠燈路口,一個男子拿著毛巾穿行在車流中,一輛挨一輛地擦著車玻璃,偶爾有司機會搖下車窗給他一塊兩塊的零錢,但更多地是冷漠不予理睬,但他依然在堅持,一個路口又一個路口,一輛車又一輛車......眼神中充滿了堅毅和不放棄。
我無意去討論這些人的生存方式,每個人背后或許都有一些滄桑和無奈的故事。我想要說的是這些人的“堅持”,他們不夠堅持嗎,三年如一日地重復做著一樣的事情,要低三下氣博取路人的同情,甚或會受到別人的鄙夷和嘲弄。不僅僅是“堅持”,他們的心理素質也是強大到驚人。可又有誰去羨慕他們的人生,又有誰會覺得他們是在創造成功?
我也一直篤信“堅持就是勝利”,因為從小到大,從父母到老師都在給灌輸這樣的理念。我相信不是我一個人那么認為,“堅持就是勝利”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就連電線桿子上老中醫的廣告,都在強調“堅持”:舉而不堅怎么治?你能堅持多久?堅持不了那是病!
當然了,這真是病!我想說的是,現在社會已經形成一種共識:無論做什么,都要堅持不懈,如果你不能堅持,那么你一輩子都只會是個廢物。
可問題在于,你有沒有想過:堅持什么?在中國,有許多鏗鏘有力但是缺乏賓語的口號,聽完了讓人精神振奮但是無所適從。之前在一家公司里開早會的場景現在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每次領導講話完,扯著嗓子大吼一聲:“準備好了嗎?” 所有人齊呼:時刻準備著!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就雙眼放光,把拳頭橫在胸前,跨出弓箭步。不止是我,每個人開了晨會都象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但是,過后呢?準備什么?搬磚嗎?現在我有同樣的問題:堅持什么?乞討嗎?
記得,讀大學時候,一個同學追一個女孩子,天天跟在人屁股后面屁顛屁顛,不管是三八節,父親節,母親節,五一節,六一節......,總之所有的節日都要買花,人家把花丟到垃圾桶里,都觸動不了他一絲神經。那種堅持,讓我們相信他會成功的,鐵石心腸也會被他打動。后來,聽說那女孩為此哭了很多次,不是被感動哭的是被他的愛“嚇”哭的!所以,太過執著,違背“人性”的堅持有時候是很嚇人的,真的可能是一種病!
可結局呢,女孩子畢業了,嫁人了,生孩子了...... 而最為奇葩的是,后來聽說他至今還未婚,還記得女孩的生日,還在堅持經常給那個不知道女孩還有沒有在用的QQ上留言,聽到后,說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世間尚有如此癡情男子,或許真的值得我們普通人景仰膜拜!
總之,我得出一個結論:不是事事都值得堅持!
但世上總有這么一些人,是那么地執著、堅持。到今天都還有人經年累月地試圖用初等代數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還有人在勞民傷財地要去做一個永動機。甚至還有人在試圖分析每一期彩票的號碼,堅持認為必然存在一條不為人知“天機”,一旦自己發現之后可以掏空獎池。他們沒有停下來想想,如果彩票可以預測,世上有多少比你聰明太多人為什么還要去艱辛創業,發憤苦讀,真正的有錢人又有幾個去買彩票?打消你的妄想和堅持吧!
所以,不得不說,有時候,堅持才是最大的懶惰,只是這些人在以堅持之名,掩飾自己的懶惰。
因此,太多堅持的人,一生都活在一種挫敗感中。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價值的堅持,把他們引入死胡同,帶他們撞上南墻。你想想,如果一件事情堅持不下來,一定有堅持不下去的理由;如果一件事情可以持續一直做下去,原因一定不是堅持那么簡單。
對于我來說,現在每天都堅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
刷牙,洗臉,洗澡(可別說北方人不愛洗澡了,我不洗澡,睡不著覺的)。
至于公眾號發文,寫作,也還算堅持吧,但堅持的不夠好。一開始自己決心要堅持每天寫一篇的,再加上老魏的鼓勵,是挺堅持的。可無奈自己天生不是個勤奮的人,更沒有老魏那種招之即來的靈感和生花的妙筆,現在也堅持不了每天原創了,偶爾也會轉轉自己覺得有看頭的文章!
能堅持的事情,是因為其中有樂趣,分享的樂趣,內心的充實,如果堅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再大的決心也很難堅持。那么堅持什么,什么值得堅持,怎么堅持?俞敏洪老師的一本書《在絕望中尋求希望》,書中書中從頭至尾在強調這樣一個道理,“要堅持”、“要堅持到底”,那是一個個“堅持就是勝利”的好故事,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地去堅持。
【老馬閑談】
我不是要否定“堅持”,更無意以一個標新立異,離經叛道的標題吸引大家的眼球,只是要朋友們在堅持做一件事情前,認真思考下堅持的價值和意義。
人終極追求應該是快樂和幸福的人生,“痛苦”的堅持也要建立在正確的方向和軌道上。
不要只看到老祖宗說的“堅持就是勝利,滴水穿石”而陷入一種極端思維,同樣,老祖宗也告訴我們“不要一頭撞南墻”更不要“鉆牛角尖”。
文中提到的老魏是一個懂得“堅持”的人,但他的堅持有目標、有方法、有思路,從做淘寶,到亞馬遜,到跨境電商培訓,一步步走過來,穩扎穩打,是一種理性的堅持。
老馬一開始做公眾號,做簡書,也沒有信心把它做好做下去的,也是他的一再鼓勵,堅持下來,一開始也很痛苦,但后來開通了原創,和小伙伴分享,也自然找到其中的樂趣。
更重要的是,寫作的過程中,對人和事物的反思,對自己思想的提煉,讓自己感覺到在進步和一種充實感。
一陰一陽謂之道
換個視角看問題
我說的話
可能都是錯的!
作者簡介:伏櫪老馬,管理學博士,大學青椒一枚,左手教鞭,右手寫文,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大齡文化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