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除了武俠還提到什么?
提起金庸,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武俠,在某種程度上,金庸已經成為了武俠的代名詞,冷夏在《金庸傳》中講到:“從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到販夫走卒,從黃土高原到美利堅,各個階層,各個地方,到處都有金庸迷。除了金庸,極少有哪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如此廣泛地收到人們的喜愛。”金迷們都沉醉于金庸所創造的武俠世界當中,然而是武俠,又不僅是武俠。
北大醉俠孔慶東曾在百家講壇第一講就提到,有時候人們一提到武俠,就總會想到單純的武功和暴力,然而那并不是武俠,只是武打,武俠做為通俗小說的一種形式,可雅可俗,而金庸則將其真正表現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除了那些令人神往的高深武功秘籍以外,金庸更多的是對人物的塑造和思想文化的表現。
一人物塑造
金庸曾在自序中說道:“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他們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之間之間的交往關系中反映出來……我寫武俠小說,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寫他們在特定的武俠環境(中國古代的、沒有法治的、以武力來解決爭端的不合理社會)中的遭遇。”
我們細細回味金庸筆下的主角,基本上就是一個武俠人的成長歷程,而且金庸在寫作的不斷提升過程,主人公的成長形式也不斷變化——從外在武學修為的進境而逐步變為人物內心境遇的成長。《書劍恩仇錄》中,主人公陳家洛一出場就已身負奇功,且領導能力極強,帶領紅花會眾英雄,開啟了一場梁山好漢搭救松江的江湖冒險,情節豐富,主人公的形象前后變化卻極小。而后一部《碧血劍》,袁承志逐漸有了練功學習的過程,包括之后的郭靖楊過,開始以單人闖蕩江湖的模式開展,途中所經歷之人之事之物成為主人公的成長主線,外化因素導致主人公的成長,而到了后期的幾部作品,作者逐步開始寫人物的內心歷程,注重思想和人性,不管是“天”中的喬峰,虛竹和段譽還是“笑”中的令狐沖,人物內心獨白不斷變多,人物也變得立體化,多元化,真實化,人物成長也越發之深刻,我們在看書的同時也正是陪伴主人公成長的過程,我們自我認知的過程,只不過由金庸通過個精彩紛呈的武俠世界所表現出來。
二文化內涵
“武俠小說雖說是通俗作品,以大眾化、娛樂性強為重點,但對廣大讀者終究是會發生影響的。我希望傳達的主旨,是:愛護尊重自己的國家民族;也尊重別人的國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幫助;重視正義和是非,反對損人利己;注重信義,歌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歌頌奮不顧身的為了正義而奮斗;輕視權力爭奪。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為。”
金庸在自序中如是說,然而這種思想卻也如實體現在其各部武俠小說之中,細讀金庸的武俠我們會發現,每一部小說都有其特定的主線,比如《天龍八部》所普及的儒道釋三家思想,《笑傲江湖》所刻畫的一個個政治人物,“射雕三部曲”所表現的忠貞愛情與俠義友情,《白馬嘯西風》所折射出的民族觀點,羅生門情節式的故事情節《雪上飛狐》,武俠版的《基督山伯爵》——《連城訣》還有歷史感極強的《碧血劍》和《鹿鼎記》,其文字內涵之豐富文化底蘊之濃厚都令人嘆服。我們不得不承認,金庸是一個天才小說家,將他的個人思想以及中華文化的內涵通過武俠這一載體如此精彩巧妙地呈現到了眾人面前,真正做到“文以載道”。
三關于愛情
愛情是每一部武俠小說都離不開的因素,孔慶東也曾評論,金庸對于愛情的表達不輸于世界上任何一個愛情大師。
金庸在寫武俠小說時有一個愿望:“不要重復已寫過的人物、情節、感情,甚至是細節。”誠然,金庸的小說在主題思想上確實是各有不同的,而關于愛情,或者說那一個個愛情人物,卻很難做到全部不同。愛情的表達,首先要有人,其次還要有男人和女人(笑傲特例除外),女性是愛情的主體,或許看完金庸時,每一個男性讀者都會有某個癡迷的女性角色,但是我在讀完金庸的大部分小說后發現,金庸筆下的一個個女性角色都有不同,卻也都有相同的影子,在思考的過程,翻閱了一些金庸本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經歷,發現金庸筆下的部分愛情亦是其本人的愛情經歷和愛情觀點。曾經有一個女子在金庸的一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鑒于篇幅問題,下一篇將專門講解武俠中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