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瑣碎,或是自己越來越懶的緣故,最近幾年我很少看長篇小說,(其實以前看的也是一些武俠言情小說,因為通俗易懂。)但有一本書卻是一個例外,那就是《恒河的女兒》,那是我在幾年前買過一本書,拿回家以后,幾乎一口氣就讀完了整本書,這是我以前很少有過的。
我一直以來,不怎么喜歡看那些所謂的世界名著,不是因為人家寫的不好,而是自己文化不高,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所以就干脆不去看那些吃力又看不懂的書了。
雖然有些書雖然“艱難”地看完了,但是最后也沒看懂什么意思,《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這樣,到最后也沒看懂怎么回事。
所以請大家不要笑話,因為文化有限,初中還沒有畢業,所以寫出的文字也難免幼稚,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放棄了寫作,也只是偶爾在QQ空間寫一些“詩歌”之類的文字,或者說一些短句,都不好意思讓別人看。
但是自從看了《恒河的女兒》以后,才改變了以前的想法,因為這部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她歷經生活的苦難和無情的打擊,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之下,才選擇遠離那個讓她遍體鱗傷的家鄉,遠赴德里,經人介紹給一個人類學家當傭人。也正是這一次的選擇和決定,才徹底的改變了她那悲苦的命運。
因為在那個善良的人類學家不斷鼓勵下,她才羞澀的拿起筆,寫下了自己的生活故事。這一寫不要緊,連她自己也沒想到會寫出一本震驚世界的暢銷書。
02
當主人普拉勃德交給她的本子和筆讓她有種莫名的恐懼。跟無數的原始人類一樣,對貝碧·哈爾德來說,故事應該是臨睡前隨意講述的東西,就像寓言一樣,講述狡詐或者單純的動物、國王和王后的故事,遠離世俗人心,遠離生活里的千頭萬緒,然而有極大的凈化心靈的作用。但是她雇主的建議很不尋常,他說的是:"寫下你自己的生活。"寫她自己的生活!
她活得茫然懵懂,生活里充斥著暴力和虐待,晦暗無光,只是不時鼓起勇氣絕望掙扎。這樣的生活有什么好講的?她跟著退役做司機的父親走過很多地方,從克什米爾來到穆希達巴德,又到達加坡。先成了個沒娘的孩子,不得不忍受暴力成性的父親和繼母,然后又嫁給一個大她十四歲的冷漠殘忍的丈夫。直到有一天,她不堪忍受,帶著三個孩子登上了去德里的火車。在德里,她跟全國成千上萬逃離貧窮和酗酒的丈夫的女人遭遇一樣:做報酬少得可憐的女傭,有時候跟孩子在將近零度的冬夜流落街頭。
但是貝碧習慣了服從,做起了雇主分派給她的任務:每天艱難地寫上幾頁,好像是她一天繁忙工作中的另一件瑣事。說起來真是令人汗顏,她已經有二十年沒在習字本上寫過字,連字怎么拼都忘了。更糟糕的是,連她的孩子也納悶媽媽為什么要往習字本上寫東西,他們反而不用。但是,結果證明普拉勃德的確獨具慧眼。文字的魔力開始起作用了。
普拉勃德生來就與文字打交道,靠文字為生,以文字為樂,所以他懂得文字的價值。實際上,他發現貝碧打掃書上的灰塵時動作特別慢,就立刻提出讓她使用他的圖書室。她猶豫不決地從書架上拿走的第一本書,是塔斯利瑪·娜斯琳的《我的孟加拉少女時代》。再也沒有一本書比這本更適合初學了,貝碧就好像在讀自己的生活。作者在書里表達了一個生在貧窮社會的女性的憤怒和屈辱。這些壓抑已久的情感迫使貝碧登上了通向未知的人生終點的火車,而現在似乎具有了新的意義。
干完一天的活兒,等孩子睡下,貝碧不停地讀。其他如阿夏普娜·黛維、馬哈思維塔·德維、布達戴布·古哈的小說也很快成了她閱讀的對象。這些書足以刺激貝碧從遲鈍和麻木中蘇醒過來,但單單是閱讀還不能刺激她開始寫作。如果普拉勃德這位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開始涉足寫作的作家,以及他的兩個好朋友阿施沃克·塞卡薩莉亞和拉米什·葛斯沃米沒有鼓勵她、督促她,貝碧可能永遠都認識不到自己的寫作天分。
03
我之所以喜歡《恒河的女兒》這部作品,因為這本小說樸素自然,沒有一點矯揉造作,樸實的文字宛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其充滿泥土芳香的樸素文字和感人肺腑的罕見情節,深深打動了我。
作者貝碧·哈爾德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文筆樸實無華,未加斧鑿,一派天然。她以自己的悲慘經歷和豐富閱歷,勾勒出許多印度貧困婦女的生活狀態,用文字再現了她那些抑郁而灼痛的往事。然而,平淡內斂的文字講述的悲慘事實足以讓人深深震撼。
《恒河的女兒》為印度貝碧·哈爾德的處女作,最初用孟加拉語寫成,以印地語和英語出版后,立刻震驚了世界,迅速被譯介到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貝碧·哈爾德,1974年出生于查謨,悲慘凄涼的命運籠罩了整個童年。四歲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和繼母給予的只是冷漠與打罵。十二歲時,在父親的包辦下,天真懵懂的貝碧嫁給了比她大十四歲的暴虐成性的男子。婚后的生活充滿暴力與虐待,苦不堪言的貝碧終于帶著三個孩子逃離夫家,遠赴德里,去尋找她絕望茫然的未來……
為了孩子,貝碧帶孩子出走尋找新生活,幸運的是在2000年,貝碧經人介紹到人類學家教授普拉勃德.馬庫爾家做女仆,在做女仆期間,教授發現了貝碧的寫作天分,經教授指引鼓勵,貝碧拿才起筆寫下了自己生活和所經歷的一切......貝碧不經雕飾、樸實的文字引領讀者,經歷著她的經歷、痛苦著她的痛苦、感受著她的無奈和辛酸,品味著她人生的酸甜苦辣,讓你仿佛走進了她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一位偉大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子女不顧一切,甘愿付出所有,也看到一個不甘屈服于命運,和命運頑強抗爭的女人,以及她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04
從貝碧的身上看到了她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從她的身上也看到,一個人不管面對多少的苦難,與世態炎涼,都不要放棄自己,更不要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即使身處黑暗、身陷泥潭,也要面向陽光、奮力向上,去尋找自己的希望。
一個人只要你自己不放棄自己,這個世界就不會放棄你,而你所經歷的一切,即使是苦難也將變成你的榮光,正如尼采所言:“只有經歷過地獄苦難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b>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不幸和苦難,如果你被苦難打到,那么你就只能生活在失敗和痛苦的深淵,如果你不被苦難打到,把苦難當作生活的一種歷練,那么苦難也是有價值的。
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有它的意義,上天在給予你一些東西的時候,一定會考驗你有沒有接受這些東西的能力。
所以一個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被眼前的坎坷和苦難嚇到,也許看似最黑暗的時候,預示著曙光就要出現,所以,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絕望,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幸運的曙光總是在你最絕望,也是最黑暗的時候出現。
如果貝碧沒有過哪些痛苦和絕望的經歷,她也不可能遇見那位教授,也不可能寫出如此打動人心的文字。所以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我們都要欣然接受,并心存感激,因為你痛苦、抱怨、痛不欲生,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
一個人只有心平氣和的面對一切不幸的時候,不幸也會變成一種對你有益的力量,并成就你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所經歷的苦難當作不幸的話,那么苦難和不幸也是一種幸運,因為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好或者不好,因為世間的一切都不斷的運動和互相轉化的,現在看似苦難和不幸,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回頭再看時,正是那一段屈辱的經歷,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05
貝碧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她的家庭和生活給了她那么多的苦難和心酸……幸運的是她沒有屈服殘酷的命運,沒有向厄運低頭,所以才會遇見那位好心的伯樂,而她的好運也是自己創造的,自己吸引來的,因為她沒有放棄自己,沒有放棄希望,所以才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所以說天助自助者,是一句多么正確的真理,只有你自己不放棄自己的時候,上天才會給你好運和機會。
從貝碧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命運并不是上天注定的,也并不是不能改變的,只要你自己不放棄自己,只要你不被暫時的苦難和厄運嚇到,只要你不被生活擊垮,只要你對自己和未來還充滿信心和希望,只要你對美好的生活還充滿渴望,那么遲早一天你一定可以戰勝不幸和厄運,成為命運的主人,把命運緊緊的握在自己的手里。? ?
06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你想讓自己的作品變成悲劇還是喜劇,全在于你自己,生活就是這樣,如果你認為它對你不公,如果你放棄,如果你絕望,如果你的內心只剩下悲傷,那么你的人生就是一場悲劇,如果你不把那些不幸和苦難當回事,如果你的內心依然充滿熱情、充滿希望,那么你的人生依然會精彩萬分,你的未來依然霞光萬丈。
有的人把自己的生活和經歷,付諸了文字,便成為一本精彩絕倫的作品,而我們許許多多的人,卻用生命在書寫著自己平凡的一生,我們猶如浩瀚宇宙的一粒塵埃,也許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也不要感到悲哀,也許沒有文字留下我們的記載,也許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功績,但是我們也不要看不起自己,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某一些人的心里,永遠都是第一,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告訴自己,你都很了不起,也許在下一刻,你就會創造一個奇跡。
也許我們不能像貝碧一樣,寫出震驚世界的作品,但是我們一定有其他方面的優勢,這個世界上做出自己的成績,我們也有與貝碧一樣的自強不息,用我們堅強的靈魂書寫她比作品更精彩的人生。
07
一個沒有文化的保姆,都可以成為暢銷書作家,我們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放棄自己呢。
所以自從看完這個保姆作家的故事以后,我才又鼓起勇氣勇敢拿起筆,寫一些自己生活的感悟,并投到單位的一本雜志,每一期都至少刊登自己的一篇文章,從去年到現在也拿到幾百元的稿費,而且單位原來一些高高在上的領導,也是對我另眼相看,宣傳部、工會、黨辦等部門好幾次想調我過去,也通過我們區和隊里的書記和我談話,都被我婉拒,因為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而且我習慣了自由,不喜歡被人管束,成為別人籠子里的小鳥。
書記也和我說過,我們單位上面的幾個領導,也喜歡看我的文章,而且每期必看。
自從寫文以后,我發現單位的一些人,對我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領導還有一些分配來的大學生,對我都變得特別客氣。
有幾次和書記一起出去,碰見機關和其它部門的一些人,書記一說我的名字,那些人也一下子變得客氣和親切起來,“額,知道知道,你就是誰誰誰?!?br>
原來寫文不僅可以掙到稿費,也可以把自己的“地位”提高,實在是兩全其美,這是自己原來沒有想到的。這不僅滿足了自己小小的虛榮心,更主要的是給了自己寫作的動力和信心。
去年單位出版一本書,編輯給我打電話,讓我給寫個序,我本來沒有寫過這樣的文體,但是既然編輯看得起自己,所以就硬著頭皮去寫了,寫完之后自己也不知道行不行,但還是發給了編輯,沒想到編輯看了以后還很滿意。
從寫序這件事,我也發現一個道理,任何事情,只要你敢于挑戰,敢于嘗試,就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無限的潛力。有一句話說得好:“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b>
而《恒河的女兒》的作者貝碧·哈爾德在他沒有寫作之前,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寫作的潛力,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她給一個人類學家去當傭人,在那個善良的主人的鼓勵下,她才拿起了筆,寫下自己的那些苦難的經歷。
她根本不可能相信自己,可以寫出一本暢銷書,只要能養家糊口就已經是萬幸。
一個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多大的潛力,每個人都不會知道,在下一秒會有多少的奇跡會發生,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能,即使在最艱難,最悲觀的時候,也不要放棄希望,因為在下一秒,你不知道會遇到什么樣的貴人,會發生什么樣的奇跡。
哪怕在最艱難的時刻,也不要放棄內心的希望,因為希望就是一個人活下去的力量。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和苦難,如果你不向逆境和厄運低頭妥協,那么苦難和厄運,也會變成促進你向上的動力。
所以,一個人不管現在的境況怎樣,哪怕風雨之后依然是風雨,黑暗之后依然是黑暗,但是只要你內心不放棄希望,那么終有一天,你終將成就自己的夢想,即使不能功成名就、大富大貴、青史留名,但至少這一生你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終生。
一個人所有的經歷,哪怕是苦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創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