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們都渴望著長大,以為長大后很多不能做的事情可能都會變得輕而易舉了。
等長大了,我們卻又渴望回到童年。渴望回到那個任性卻沒人責備,自由自在的曾經。
如今長大成人的我們,卻又都很羨慕還沒有長大的孩子。看著孩子可以任性地發泄自己的情緒,我們想要回想起自己的任性,卻無處可尋。
小時候跟爸爸媽媽去商場,明明對玩具愛不釋手,只要父母說一句太貴了,就溫順地點點頭走開。上學時同學要求幫忙寫作業帶外賣,就算心里很不愿意,但總是和氣地答應。長大后老板布置的任務,任憑繁復無理,也是默默地熬夜加班完成……
我們羨慕孩子,喜歡誰,就開心地跑去找他玩,大聲地說出來。自己心愛的東西被拿走了,就會嚎啕大哭。前一秒還和小伙伴鬧矛盾,下一秒就可以開心地抱在一起。好像我們都沒有過任性的時候,還是我們丟失了自己的任性。
我們是從什么時候變得不能再任性?
是小時候父母說,你要懂事的時候開始嗎?
小時候,父母永遠告訴我們的是,你要懂事。每次路過商場,看見櫥窗里用水鉆點綴的小飾品,還有穿著蕾絲裙的洋娃娃,我都忍不住停下腳步。但媽媽總是告訴我,你看這些東西那么貴,只有那些不懂事的小孩才會要,你會替爸爸媽媽著想了的。被蓋了標簽了的我只好附和道,走吧,媽媽,我只是看看,它們不好看。
天知道自己究竟多想躺在地上打滾,指著櫥窗里的洋娃娃說,我就要這個,不給我買,我就不走了!
可是怎么就不能任性地表現出來呢?可能我們是想得到別人口中一句,你這孩子那么懂事的夸獎吧。于是就丟掉了自己任性,為了一句無關緊要的夸獎。
世界上最殘忍的是,讓孩子一夜之間丟掉任性成長起來。
我很懂事,然后我什么事情都不告訴你。我很懂事,所以我受了什么委屈也不告訴你。我害怕給你添麻煩,所以我不能任性。
人生里有一種委屈,叫做我不能任性地給你增添麻煩。
別人說,不能任性的給父母增添麻煩,可是那些麻煩叫做成長。
別人說,不能任性的給朋友增添麻煩,可是那些任性是共擔。
別人說,不能任性的給伴侶增添麻煩,可是那些麻煩叫做陪伴。
我一直很懂事,可是有一天我不想再懂事了,想任性一些,我試著告訴你,你卻說你不能懂事點嗎?
于是從那一刻開始,我丟掉了我的任性。為了迎合這個世界,可是別人都滿意了,我們卻過得很委屈。
不能任性的委屈會一直隨著我們的生活。年齡增長了,不能任性的孩子把委屈一直帶在身上停。永遠在壓抑自己的需求,體恤著家里的拮據。此間多年,會不自覺地以懂事為傲,以犧牲精神為傲。直到有一天哪怕擁有了足夠強大的能力,能夠不再讓自己陷入委屈,可是我們仍舊習慣性地選擇委屈。
可是我們始終不明白,懂事不過是因無能為力而做的妥協,委屈不過是沒有底氣的隱忍。
我們一直都以為,不任性就能得到疼愛。于是我們學著去“懂事”。
而“懂事”,最大的特點是:不能提要求,不敢麻煩別人!
所以,懂事的孩子往往這樣:
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
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
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
當然最后的結果往往是:
想買的東西買不成,
想吃的東西吃不到,
想做的事情做不成。
最后我們什么東西都沒有得到。
任性的孩子有人疼,然而不任性的孩子沒人寵。
那么多年不能任性,你一定很辛苦吧。
愿有人寵你的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