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土耳其旅行的第三站,我來到了棉花堡,有交流的微信LH19892012。前面第二站的【以弗所古城】有空就會記錄補上。關于棉花堡有這樣一個傳說:牧羊人安迪密恩(Endymion)為了和希臘月神瑟莉妮(Celene)幽會,竟然忘記了擠羊奶,致使羊奶恣意橫流,覆蓋住了整座丘陵,于是便有了美麗的棉花堡。
我到達的時候不知道因為運氣差還是什么原因,這個棉花堡都是一片干,沒有一點靈氣,所以也沒有拍到什么所謂的“大片”,有一點點小失落,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灌了水的棉花堡,池子才會漂亮,像我去過的九寨溝黃龍景區,不過這里一些的池子是可以踩的,還可以進去泡著,水就是溫泉。
棉花堡在土耳其的紡織工業重鎮Denizli,位于西南部山區,距離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約二百公里。土文Pamukkale是由Pamuk(棉花)和Kale(城堡)兩個字組成的,棉花是指其色白如棉,遠看像棉花團,其實是堅硬的石灰巖地形。城堡是說它由整個山坡構成,一層又一層,形狀像城堡,故得名棉花堡。此地多溫泉,溫泉自洞頂流下,將山坡沖刷成階梯狀,平臺處泉水蓄而成塘,可坐在里面泡溫泉,既解乏,又健康;泉水中的礦物質沉淀下來,把整個山坡染成白色,像露天溶巖。從上往下看,一方方溫泉平臺像一面面鏡子,映照著藍天白云;從下往上看像剛爆發完的火山,白色的巖漿覆蓋了整個山坡,頗為壯觀。
棉花堡門票有各種組合,如果只是游覽棉花堡和西耶拉波利斯古遺跡買35tl的門票就好了。
快速游覽需要2-3個小時,如果想慢慢游覽,再泡個溫泉,真的建議還是在這里住一宿吧,每個人的興趣不同,感受不同,我覺得棉花堡還是值得游覽的。
如果想把棉花堡和赫拉波利斯遺跡都游覽完整,大約要三四個小時。想要泡溫泉和參觀博物館的話,這個時間還要延長。建議下午三點左右進景區,能看到無與倫比的棉花堡的日落。
美麗的土耳其仿若天生就被上帝眷顧著,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星月之國被地中海,愛琴海,黑海三海環繞,她有著耐人悠久尋味的歷史;她有著華麗非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狹長迷人的海岸線和叫人驚嘆叫絕的古希臘遺址 ,當然也少不了讓人流連忘返、美輪美奐的“棉花堡”。
去之前聽到很多人都說,棉花堡是在整個土耳其旅行路線中比較雞肋的一個景點,去了后悔,不去又會覺得遺憾。但在我看來,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雖然它不及我們的黃龍美麗,但至少它可以讓我們親近它,撫摸它,踩著它,甚至可以在里面”泡“著,那是多愜意的一件事。
棉花堡最有名和最值得一看的當然是石灰巖奇妙的材質,由于常年流水的塑形,整個山體都是亮瞎眼的雪白(一定要帶太陽鏡,不然會得雪盲癥的!另外墨鏡可以裝逼用,這才是重點,嘿嘿。這里是奇妙的“雪山”和大太陽的結合),柔和的有點像菜花,有點像塑料泡沫的外形,當然踩上去還是非常硬的,一天下來像連做了幾個小時足底按摩一樣,整個腳火辣辣的。 一座“柔和”的雪山和山上大大小小池子里淺藍色的泉水,這顏色其實是藍天的反光,整體的視覺刺激雖然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老照片漂亮,但是還是很驚艷,非常值得來一趟。
棉花堡的地面看起來很平,其實踩在上邊感覺腳下挺疼的。剛開始走的時候不覺得冷,因為從泉眼里出來的溫泉的溫度還是很暖和的,越往下走腳底越濕,特別是踩到了從山上流下來的已經變涼的泉水時,感覺冷極了,一會兒腳上都沒有知覺,瑟瑟發抖。
一邊泡著流淌了兩千多年的純白溫泉,一邊欣賞著不遠處兩千多年的輝煌遺跡,這種特殊的感受,唯有來到土耳其才能體驗得到。
棉花堡,是土耳其最著名的自然景區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鈣化質地貌景區,因為從地下長期流出大量的白色鈣化液體,久而久之堆積便形成了如此奇景。據悉全世界僅有幾處這樣的地貌;中國四川西部的黃龍景區;云南的白水臺和美國西部的黃石國家公園,而且此地的棉花堡是西亞至歐洲及非洲廣大地區的唯一鈣質物堆積區,真可謂是遙遙數萬里而獨此一家。
遠在十多公里之外,就能看到黃土地上驚現一抹白色映著日光閃亮,仿佛一片冰川,恰如積雪初晴之瓊宮玉宇。當輪廓越來越清晰時,眼前竟儼然出現一座巨大的白色城堡。白蓮花般的玉階像層層梯田鋪滿山坡,涓涓細流順山勢在丘巖間潺潺而下。平臺處蓄水成塘,一汪汪淡藍的泉水像翡翠嵌在座座白玉臺上,一個個潔白棉朵般的石階披著清凌凌的水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置身其間,宛如踏上天國之梯,又像夢游玉宇瓊樓的瑤池仙境。
臨近景區游人越發密集,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的交匯點,自古以來本來就是交通要道,至當今旅游發達之現代社會自然更是來者熙熙攘攘了。觀之,除我等少數東亞面孔人之外,(P.S你也懂的,中國人無處不在,更別說2015年借助《花樣姐姐》這檔真人秀,免費給土耳其宣傳了一把,其實這個節目我壓根沒看。我想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土耳其放寬了對中國的簽證要求,不需要申根就可以前往)絕大多數者均為歐美大鼻子客,他們一個個短衣短裙、肌膚外露,墨鏡陽傘、彩發飄飄,當中亦不乏身著比基尼美女,真是盡顯瀟灑與性感。不像咱們中國比較保守,從頭包到腳。
我按照規定脫去鞋子將自己的物品帶好,沐浴著燦爛的陽光興高采烈地紛紛跳入溫熱流動著的鈣質水中,同時也是將自己的身體融入了奇妙如夢幻般的棉花堡。這塊奇異的坡地長2700米,高160米。土耳其人稱之為“帕木卡萊”,即“棉花城堡”, 如此可愛的名字,源自其外形像鋪滿棉花的城堡。所謂“棉花”,就是泉水從山頂往下流,所經之處歷經千百年鈣化沉淀,形成層層相疊的半圓形白色天然石灰巖階梯,遠看像大朵大朵棉花矗立在山丘上,更像染白了的大梯田,所以土耳其人叫它“棉花堡”。因為是鈣質巖棉花踩上去并不光滑,棉花堡的泉水深淺不一,有些只及腳踝,有些可及腰部。水溫終年保持在36到38攝氏度,水的酸堿值大概為6左右。據科學鑒定,泉水富含鈣、鎂等礦物質,以每秒400公升的速度流動,不但對風濕、皮膚病、婦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經衰弱等有神奇療效,泉水還可飲用。
按科學的解釋,這些白色階梯其實是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鈣華”。當地的雨水滲入地下,經過漫長的循環又以溫泉形式涌出,在此過程中溶解了大量巖石中的石灰質和其他礦物質。當溫泉順山坡流淌時,石灰質沿途沉積,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片片階梯狀的鈣化堤。
面對美景古老的土耳其人想象豐富。
最前面講到土耳其民間有關棉花堡的美麗來由。而真正的歷史遺跡在棉花堡的東側,是坐落在山頂上的古城希拉波里斯,從古羅馬時代就吸引著眾多的人們來此進行水療,并為今天的人們遺留下了溫泉中心和溫泉池。卡拉哈依特坐落在棉花堡的西北方,是一個著名的溫泉中心,因泉水中含有高鐵質而聞名。赫娜茲山峰是愛琴海地區眾多高峰中景色最為美麗山峰之一,山體被華麗的阿爾卑斯山脈森林覆蓋著。前基督時期建筑在南部斜面上高聳入云的城堡,古代稱之為考洛西,還可以看到許多殘垣斷壁。希拉波里斯古城遺跡:公元前二世紀時由帕加馬王朝所建,目前還遺留有大浴場、競技場、街道、大劇場和古墳場等殘垣斷壁,這里的大劇院比以弗所古城更壯觀,保存得更完整。
進入浴場赤腳是防鞋底磨損棉花堡的石灰巖,但光腳走在鈣質的石頭上有些澀澀的感覺,甚至有點舉步維艱,面對這片大自然的禮物,我還是把它當成是免費的腳底按摩了。伸腳踏進去,暖暖的泉水讓人有馬上泡進去的沖動。尤其是在此刻五月末炎熱的夏天,溫潤涼爽的泉水更令人感謝這大自然賜予的奇跡。
“棉花”正在變黃,據悉棉花堡最早由羅馬人發現,當時的達官貴人與財閥富豪,都以到這里來泡溫泉安享晚年為榮,有些來此治病的人也老死在了這里。對于古代人而言,如此美麗的景色一定是神所生活的地方。因此,修建于天然溫泉附近的重要城市赫拉波里斯,一直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朝拜者。經過多年的使用,如今棉花堡的部分石灰巖因為受污染,已變成黃色、灰色,雪白的棉花有點像用過的棉花了。而修建在附近的溫泉酒店,也截取了部分水源,導致棉花堡水量巨減。缺水、變質,成了棉花堡的最大問題。我這次看到的情景就比較不樂觀,所以如果你想親眼目睹這個神奇的地方,還請趁早,恐怕以后會變得面目全非,這也是全球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
棉花堡里的溫泉水歷經千百年鈣化沉淀,形成層層疊疊的半圓形白色階梯,酷似于一個個被圍起的城堡,因此又被土耳其人稱為帕姆卡萊,意為“棉花宮殿”。溫泉早年被當地醫院用來治皮膚病,之前曾開放免費讓人民使用,但因溫泉區破壞嚴重并禁止在此游泳。由于棉花堡的存在,讓土耳其成為人們最想拜訪的國家之一。每年都有幾千萬拜訪土耳其的旅客,然而超紅的人氣卻給棉花堡帶來災難,川流不息的游客與山下大量興建的溫泉旅館,使得泉水量銳減。枯竭的水源使原本棉白色的地表轉黑,土耳其當局意識到事態嚴重,宣布暫時關閉棉花堡的觀光,讓此地得以休養生息。重新開放之后,除了限制游客在棉花堡的游覽范圍與活動,但需赤腳、不準游泳,并約束溫泉旅館的開發。
1988年,棉花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土耳其政府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世界奇觀,規定游客必須赤腳參觀,以防鞋底磨損棉花堡的石灰巖。土耳其政府對于天然泉水還進行了有計劃的管控,比如在原有地形上用水泥砌成一階一階的人工階梯邊緣,有助泉水中的碳酸鈣堆積在上面,形成人工的石灰階地。另外為保持地形干燥,讓膠狀的碳酸鈣沉淀物有足夠的時間接受陽光暴曬變硬,有些區域要控制放水,但如果干涸的時間長了,又要重新注水。
我步行千米自上而下沿著溫泉水道向下,跨過一個個如梯田般的水池、時而拍照,時而坐浴,將雙腳放入溫暖的水中,享受著上天賜予人類的美妙。雪白的鈣化池里碧藍藍的水映著藍天,也映出了每位游客的笑臉和身姿。最浪漫的還是歐洲的年輕情侶,他們一對對或相擁或手拉手地在池水里嘻嘻,戴著太陽帽拍照,沖著陽光擺pose,有些還脫掉外衣穿著短褲或三點式的比基尼侵入深水池中。其強壯的軀體,苗條的身姿,千嬌百媚的優雅與美麗的長卷發無不透射出力量與性感,令觀者羨慕不已。
走了數小時,但仍意猶未盡,興趣悠悠。赤腳行走在潔白的石灰巖臺上,含著鈣質的溫泉水從腳尖緩緩滑過,聆聽淅瀝的水聲,似整個身體都融化在棉花堡之中;望向遠方,夕陽灑在肩頭,白色的巖面在陽光的點染下變化出淡淡的色彩,幻化出難以置信的光影奇跡。坐于水中觀景,任憑溫柔緩緩流過,望藍天看云卷云舒,真想在此仙境中度過一個寧靜、疏朗的夜晚……
最不能錯過棉花堡的日落,當太陽的光芒一點點由金黃色變成緋紅、殷紅、桃紅、玫瑰紅時,棉花堡會像一朵最綺麗的蓮花,幻化出難以置信的光影奇跡:白色的巖面會被陽光點染出漸變的色彩,黃、橙、赤色,而巖面中水波則忠實地記錄下天空變幻的奇異色彩。雖然沒有放水,看著少些靈氣,但是我想,暮色中的棉花堡比”光天化日“之下的棉花堡更迷人。我在這里遇到幾對拍婚紗的新人,有一對很熱情的邀請我和他們合照,面對如此情景,我竟想掉淚,只為他們的幸福而感動,并從心里深深地祝福。
滿天的落霞映襯著修建于兩千多年前的阿佛洛狄西亞衛城,至今殘存著希臘風格的澡堂、拱門、橫梁、石柱長廊、指向天空的大理石柱,它們全部由雪白的大理石雕筑而成,花紋繁復,造型宏偉,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如今的石雕已是斑駁顯現、歷盡年輪了。而空地上孤獨佇立的月女神殿,永遠在月光下閃爍清冷的光輝。希拉波里斯衛城一樣是希臘風格的建筑,已經被大地震毀得只剩廢墟,考古學家只發掘出城外規模的一部分。
還有巨大的貴族墳矗立在夕陽下,天地間只剩幾座房屋式墳墓的剪影。古老的小亞細亞那些曾經讓人們驚嘆的古跡,就這樣被時光蹉跎為廢墟,而不遠處的棉堡,依舊綠水如鏡,丘巖如冰,沐浴著眾神的光輝,成為永恒的奇跡。
此刻月光下的古羅馬廢墟。建于公元前190年,由貝加蒙王朝二世修建,公元2至3世紀是全盛時期,成為古羅馬泡湯文化的中心。遺址中可看的有半月形、建于2世紀的古劇場。還有阿波羅神廟,但歷年來的地震已將此地震為廢墟。此外占地兩公里方圓的古墓園內有許多石棺,據說總數超過4千具,可見識到古希臘羅馬鼎盛的雕刻文化。
被稱為世界遺產的地方的確精美,不論它是人文的還是自然的,每看過一處就像是上了一次生動的課,讓你久久回味而難以忘懷。而那些讓你驚詫的奇景卻被刻在你的腦子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回憶起都會覺得是一次幸福!永遠記得這個唯美落日下的夏初,我靜靜地守候著,與月光下的棉花堡約會,聆聽遠處來自兩千年前古羅馬的風聲,且聽風吟,物我兩忘。
每一段記憶,都是有一個密碼。只要時間,地點,人物組合正確,無論塵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將在遺忘中重新拾起。你也許會說“不是都過去了嗎?”其實過去的只是時間,你依然是逃不出那種宿命。
時光的泓流,總是匆忙而逝,那些唯美的畫面,卻永遠的定格在生命里,或深或淺,那些幸福溫馨的片段,都將散落在彼此的流年中,將我的思念填滿,牽掛的心在無聲的歲月中伴著花香纏繞指尖,將一份期待和深情融入字里行間,指尖輕觸那份情,那么深,那么淺。
—2016.5.21于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