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這本書,近幾年被無數次提起,被無數次名人推薦,號稱是一本顛覆認知書籍,之前聽過大師分享過的微課,也聽過書籍音頻,但是關于紙質書籍一直沒有看,近期參加一個讀書活動,本月底讓我分享讀書內容,正好書桌上,有這本紙質書籍,索性就從頭看一下,把里面的精髓和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
顛覆你的認知:
刻意練習就是不斷重復的練習嗎?
不是
正確練習需要好導師、有目標、有反饋......
我現在已經成年了,練習什么都已經晚了吧?
不是
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的夢想都可以實現
發現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自己一套獨門學習秘籍和生活習慣,有些是不被外人所知的,但是本書介紹了,天才成就不是僅僅靠天賦取得的,更多是靠后天的練習培養,再聰明的天才,也會變為“傷仲永",泯然眾人矣。
書中講到刻意練習的本質是:長時工作記憶能力,刻意練習的難度要適中,能收到反饋,有足夠的次數重復練習,不斷糾正自己的練習錯誤。很有成功學心靈雞湯,鼓勵人們喊口號,“我是最棒的,我是NO1”但是忽略成長本質,沒有激活人們長時工作記憶能力,那么怎么激活長時工作記憶能力呢?
工作記憶:是指信息暫時存貯及其與其它更為復雜任務的聯合運作。
工作記憶指的是一個容量有限的系統,用來暫時保持和存儲信息,是知覺、長時記憶和動作之間的接口,因此是思維過程的一個基礎支撐結構。(Baddeley,2003)
所謂工作記憶,是指人們在完成認知任務的過程中將信息暫時儲存的系統。工作記憶可以被理解為一個臨時的心理“工作平臺”,在這個工作平臺上,人們對信息進行操作處理和組裝,以幫助我們理解語言、進行決策以及解決問題。可以將工作記憶理解為對必要成分的短時的、特殊的聚焦。
1、對所要學領域的內容,賦予意義,精細編碼,在存儲信息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采取元認知的各項加工策略。
2、用結構或模式化,更好的方式進行存儲,即專家開發善用設計模式。
3、大量重復的刻意練習,增加長時記憶與工作記憶之間的各種通路,加快速度、增加連接。
同時書中提到隱形知識,成人的最佳學習方式是融入到學習的應用情境,并非獨自練習,最是在情境中學習,找到自己的“學習共同體”及混入學習圈子,一起PK,爭取做到圈子里的核心,擔任重要工作,成為圈子里供認的專家。
從情境學習出發,找到學習共同體,目前借助互聯網可以加入一些學習社群組織,結識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在你還是小白的時候,樹立自己一個模仿榜樣,可以是現實中的導師,也可以是網絡上的導師,這個理論和張萌老師“七個人物法”不謀而合,不明白可以單獨私信我,給予分析解答。
人的成長認識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你自己認為你很牛,第二階段:別人認為你很牛,第三個階段:認為你牛的人,他很牛
世界上是否存在天才?答案是肯定的。
天才是否可以復制?答案也是肯定的
莫扎特被人們成為音樂天才,擁有完美音高。這種能力的獲得,一部分原因和他出生基因有關,但是獲得這種完美音高的關鍵是,他早期接受過的音樂訓練,出身音樂世家父親的感染和教訓。這種天才培養,被日本榊原彩子破解,得出結論
人才擁有的天賦,是一種只要經過適度的接觸和訓練,幾乎人人都可以培養和發展的能力。
科學解釋是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帶有一些極其固定的回路,而這些回路決定了我們的能力,通過后天正確的專注訓練,促進大腦改變,可以讓大腦“重新布線”,神經元之間構成了新的連接,在大腦的某些部分之中,甚至還可能生長新的神經元。那些所謂天才,他們和我們一樣,大腦和身體都具有適應能力,只是比我們更多地利用了這一能力而已,我們可以創造自己的潛力,所以普通人也擁有更大的力量讓我們變的更好,來掌控自己的人生。
研究那些杰出人士,他們的過人之處都是通過在長期刻意專注練習中獲得,不要羨慕那些比你強的人,只要采用正確的練習方式,你也可以做到,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