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何高階寫作課7期2班--貪睡的貓兒
01?
斯蒂芬在他的自傳《寫作這回事》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壞寫手怎么也不可能被改造成稱職的作家,同樣,好作家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偉大的大師。但是一個勉強稱職的作家經過辛勤的工作,身心的投入,及時得到幫助,能進步為一個好作家。”
私以為然。
從小到大走著文科路線的我,自認不算是一個“壞寫手”,當然也成不了“偉大的大師”。不過,在朝著“好作家”為目標的道路上努力著,現在的我,經過了寫作初階營和高階營的學習,姑且算得上是一個“勉強稱職的作家”了吧。
寫作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只要你愿意,你隨時可以寫出無數優美的文字,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段動人的情感,一個深刻的領悟。生活中似乎處處蘊藏著驚喜,等待我們去發掘。
正如斯蒂芬金所說,“我相信故事有如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人們發掘出來的。作家的工作就是利用他/她工具箱里的工具,把每個故事盡量完好無損地從地里挖出來。”
它就在那里,靜靜地等著你來。
02
但是如何運用有力的工具才是我們面臨的難題。
首先想要寫出優美的文字,必須有足夠的詞匯量。
在寫作營剛開始時,老師就提出一個非常簡單易上手的方法– 詞典學習法。每天20頁,堅持三個月,可以看完一本詞典。
這似乎一點難度也沒有,如此簡單的方法何不試試?然而試了才知道,這其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堅持。無數次,我想過停一天,就休息一天!然而我總會反問自己,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我還能干什么呢?終于,2個半月的時間,我堅持看完了一遍《現代漢語詞典》。翻翻我記滿精華詞的筆記,滿滿的成就感。現在,每當寫文時,總時不時翻查下小本,看看有沒有更為精彩的詞被我忽略,這是一個充滿驚喜的過程。
第二個非常必要的工具–素材庫。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寫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要用到這樣那樣的素材故事或者案例。然而,這單單靠著臨陣磨槍是非常辛苦且耗時的。
想要在寫作時猶如探囊取物般,輕而易舉的找到和觀點匹配的案例,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屬于自己的素材庫,并竭盡所能的充實它。
素材庫的建立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日常所思所見的各種案例故事,豐富我們的素材資源。當你看到一句深刻的句子,當你讀到一個感人的故事,當你聽朋友說了一段親身經歷,當你對某人某事產生各種感想,不要猶豫,立刻記錄下來。
當然,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過在此期間,培養我們時刻關注身邊事物的思維模式,對于我們現在新媒體寫作來說,尤為重要。
事實上,詞匯和素材庫,作為我們的寫作兩大利器,也僅僅只是我們寫作進化道路的起點。
03
如何更進一步展開創作?
這里不得不提最為重要的寫作訓練方式– 拆解文章和仿寫。事實上,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復雜并不簡單的方法。
首先,你想寫什么樣的文章,就去讀什么樣的文章。不斷地自我輸入,去和大師們學習,看看他們是如何用詞,造句,整理結構的。拆解大師們的文章結構,看看他們如何一句話做到吸引讀者,如何合理運用各種素材案例,如何使用華麗的修辭手法,如何引發各種澎湃的情感,如何做到情感的合理過渡,如何讓讀者徹底沉浸到文章中,如何在最后做到主題的升華。這一切都是如此深奧,然而,在曾經的課堂上卻從沒有人告訴過我。
所以說,拆解一篇好的文章,勝過讀十篇一般的文章。
現在,我們大概已經懵懵懂懂地踏上了這條寫作道路。
讀書時,開始不自覺地拆解大師的套路,看得懂大師的邏輯,卻依然不見得寫得好自己的文章。于是,仿寫的訓練應運而生。
仿寫,“仿”的并不是大師的內容,而是大師的邏輯。這一點一定要非常明確。
在剛開始仿寫的時候,非常容易被大師們的思維代跑,同樣的案例,大師們總是分析的更有深度,角度更加新穎,于是,我們不自覺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喪失信心。所以千萬不要和大師寫同樣的主題。
換一個主題,按照大師們的邏輯展開,是層層遞進還是正反辯論,平行的素材大概需要幾個,金句的引用放在段首還是篇末。一步步列出自己的大綱,給自己一個屬于大師的結構。
除了仿結構,還可以仿修辭,仿句式。大師的文章讀起來為什么膾炙人口,為什么生動活潑,為什么引人入勝。這其中的奧秘就隱藏在他們的句式和修辭之中。找出感覺最經典的幾個句子,按照句式一句句仿寫,最終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風格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作者的名片之一。
寫作的永恒真理,“多讀,多寫!”別無他法。
04
寫文難產大概是所有寫手們都會遇到的無法回避的難題。
我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如《寫出我心》作者所說,告訴自己“我寫的不是文章,我寫的就是垃圾。”然后拋去一切期待的只管繼續寫下去。
靈感是十分狡猾而微妙的存在,它總是在不經意間從你的腦海中閃過,可能是一個片段,也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詞。你需要不斷地聯想,不斷地去創造,不斷地深挖深挖再深挖,才有可能將一閃而過的靈感變成一篇打破思維的文章。
所以不要怕寫出的這些“垃圾”,因為在這之中往往藏著值得深思的靈感。
我朋友是一名編劇,她在寫一部警匪片劇本的時候,就曾遇到靈感枯竭的問題。正巧她家當時在裝修,她在家監工時看到墻上裝了一半的插座,突然文思泉涌,成功在文章中寫出貪官將受賄名單藏在插座中的劇情。
靈感其實就是在和你捉迷藏,它一直在那里等你去抓。
05
最后來談談寫作的初衷是什么?
每一個人的寫作初衷都不一樣的。有的人是因興趣,有的人是為學業,有的人是工作需要,有的人是生存手段。
我寫作最開始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給人看,而是給自己的紀錄片。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寫作是與自己的對話。”
在寫作的過程中,其實是在不斷發掘深處的自己。在理清思緒的過程中,一步步構建屬于自己的世界。這聽起來是不是挺偉大。
我贊同斯蒂芬金對寫作的定義:“寫作不是人生,它有時是一條重回人生的路徑。”
我在迷惘中走上寫作的道路,在路途中我找回了快樂,快樂使我堅持在這道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