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許多人剛上大學時,都會很不習慣大學生活,想起我剛上大學的時侯,經常會聽到同學抱怨大學生活,而最常聽到的就是:“我上了一個假‘大學’嗎?"
”我見過很多學生上大學后會抱怨大學生活,很不適應大學生活。許多學生整天在抱怨中度過,他的學習和生話都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產生這個的原因我認為和學生在高中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有關。
2
“再努力一下,努力高中三年就好了,以后考上一個好大學就好了。”
“高三了,該努力了,不要怕辛苦,考上大學就好了。”
經過高中時期的人,特別是在高三階段,應該會從父母和老師口中聽到上述此類的言語。父母和老師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他們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能夠更好的努力學習。可能其中有很多家長都不是太了解大學生活,多是聽別人說的,從而得出大學生活是很輕松的結論。在平常生活中,社會上經常會有關于高中和高考的一些報道,相比之下,大學被社會關注的就顯的較少。很多高中生也沒有刻意去了解大學生話,從別人口中他得到的是一個輕松的大學,自己也隨之會構想一個美好的大學。可是,當經過辛苦奮斗的高中三年后,許多同學都會發現大學并沒有自己想的那般美好,大學里仍有寫不完的作業和各種學校規定,許多學生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記得我一個高中同學小A,A是一個成績非常優秀的人,A的父母經常會對A說一些努力學習、到大學以后就輕松了這樣此類的話,A也因此常常在我耳邊給我講這樣的話。A很爭氣,考上了一個非常好的名校,這在我們學校里也是名列前茅。開學后,A懷著興奮的心情去了學校。可是,A到學校后發現大學生活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那個輕松的大學去哪了?現在的大學里有同樣繁重的學業、參加不完的活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等等,這一切都讓沒有任何準備的A感到疲憊。A非常不適應大學里的生活,在聊天時經常向我抱怨,當時的我也在學習和各項活動中不可開交,除了安慰兩句也無法給他更好的幫助。當我再一次知道他的消息時,他竟然被學校勸退了,這在同學之間引起了一場轟動,所有人都在嘆息,為他感到不值。后來我了解到,他在大學里不學習,也不喜歡參加各種活動,他想讓大學生活接近原本自己所想象的那般,最后導致每門學科都沒過。
4
在高中時期,大多同學都會對大學有一個美好的構想。然而到大學后卻發現和自己聽聞和自己想的相差太大,一時接受不了,或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向著自己原本所想的那樣靠擾,這會讓自己無法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同時在學習上也無法跟上課程,因為大學學習是一個自主的學習,而不像高中時期那樣有家長和老師監督。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種現象呢?我認為這和社會的環境和家長老師們的教育有關,家長和老師對大學的一些描述使學生認為大學生活是很輕松的,學生把考上大學當成自己的終極目標,卻很少做上大學后的打算。
其實大學生的課程是很繁重的,在課上學習的知識需要課下花大量的時間去復習,加上大學里很多的活動,所以想要在大學里學習好并且想鍛煉自己的交涉能力的話,那么你的大學生活是不可能是多么空閑的。我曾發現一個現象,有許多人在高中成績很好,可到大學以后學習就變得很吃力,甚至有很多掛科。在大學里,學生如果能拿出在高中時的勁頭去學習,那是絕對不可能掛科的。為什么有些人不能適應大學生活呢?因為原本在他心中大學就是一個輕松快樂的地方,他沒有想過了解大學生活,最后發現真正的大學生活和自己想的差別太大。如A那般,他雖然盡量過著自己想過的大學生活,但是他在學校仍是痛苦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也從來沒有制訂大學目標。
5
學生應該主動的去了解大學生活,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并以此制訂自己在大學里的計劃。父母和老師們要培養孩子遠大的目光,不要為了讓孩子在高中時努為學習,而給孩子灌輸一種大學很輕松的觀念,這容易使“上大學”成為孩子的終極目標,造成對大學的不清楚認知,使其在大學期間容易迷茫而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