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今天要介紹的書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選。茨威格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命運的遭際,以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但不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 ?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這本書中的其中一個故事,而我今天要介紹的是書中的另一個故事《看不見的藏品》。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從事古董事業37年商家因為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后的通貨膨脹使得他的生意越來越蕭條,出于無奈,他只好去尋找當年的老客戶,想借助這些以前的客戶能買他的商品。那次通貨膨脹1923年達到頂峰。甚至出現一美元等于10億馬克的天文數字,大街上人們拖著裝滿貨幣的小車去購物的情景更是司空見慣。貨幣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在一段給定的時間內,給定的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普遍持續增長,從而造成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具體表現為低收入者福利受損,而高收入者卻可獲益。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故事中處于低收入群體,因為通貨膨脹而帶來的不幸與欺騙。
? ? ? 故事的發展就是古董商找到以前的買家,并通過買家的女兒透露他們家因為收入已提供不了平時的溫飽問題,她女兒就只好瞞著他賣了許多他當時收集的珍品,因為他雙目失明,所以并未發現。而古董商出于同情不想讓雙目失明的老人再受刺激,便一同瞞著老人的故事。
? ? ? 這個發生在通貨膨脹時期的故事,尤其使我印象深刻,當老人的女兒為解決家庭的溫飽問題為出了賣畫的下策過程中,因為老人的女兒不懂畫的珍貴,加上一些不地道的買家低價買到畫而感到氣憤,痛恨那些不地道的買家對經濟不濟的老人的女兒的欺騙,低價買畫就更是對畫本身的不尊敬,也許低價買畫的人甚至還不是對畫的喜愛而收藏,可能是想低價收購然后轉身就以天價賣給那些熱愛收藏畫的富豪。而我對老人的女兒賣掉老人用了將近60年收藏的畫的其中一部分還是有些理解的,因為在通貨膨脹的時期,對于他們這種家庭,別說享樂了,就是連溫飽問題都要發愁,因為我認為人首先要活著,而經濟就是基礎,藝術屬于上層建筑,經濟決定上層建筑,撇開溫飽談藝術,顯然是不可取的。就連我們當代也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生命健康,決定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這不就是讓人們脫貧,讓人們先解決溫飽再享樂。而且談到那位老人的女兒,他女兒對偷偷賣了老人收藏的畫感到愧疚,她之所以瞞著老人是因為老人本雙目失明,不想再刺激他的眼睛,而且她賣畫的到的錢并不是留給自己用,因為他們現在是全家人住在一起也是考慮到老人的溫飽,她是一個以大局為重,同時又用善意的謊言,讓老人開心度過晚年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