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中秋時節,一縷鄉愁油然而生,縱使天涯共處一明月,月仍是故鄉圓,人是家鄉親。
已然忘卻上一次在家過中秋是哪一年,大概應該是在讀大學的階段吧,也就只有在讀書時代的日子里可以自由回家,而今因為工作,因為時間,回家成了一種念想。我想自己對于家的概念更多是一種依賴,回到家,想發呆,想放空自己的腦袋,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毫無壓力感。
存放于腦海當中對于中秋的記憶停留在小時候的階段,與外婆相伴的記憶里,閉眼,啟動記憶,多少個中秋佳節的來臨充滿著期待,伴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孩提時代的憧憬期盼越來越淡,而今變為很平淡的一個節假日。
一個人,一間房,坐在電腦前,安靜著敲擊著鍵盤,伴隨著空調風扇的轉動聲,發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靜下心來寫寫文字了。雖然不成文,便是一種心情的印記。
外婆,那個最為牽掛的曾那么疼愛我的人,每次想起總是抑制不住內心強烈的回家欲望,小時候是您照顧了我,長大之后我卻離開了你的身邊,每一次回家見一面好像就少一次再見的機會,剪不斷的是一種祖孫之情。回憶起讀書時代,也曾任性的想回家了什么都不顧地坐車就回去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一年家中四姐弟,分布于各地,姐姐結婚于婆家,我和弟弟或因工作讀書關系未能回家,那種少了孩子的熱鬧,少了一刻的溫馨。最期盼的便是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日子,而今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光唯有在過年,在未來的日子里,能聚一次便是一次。
長大之后需要面對承擔的事情越來越多,內心的自我修煉度不夠,對于很多的事情其實道理明白,卻依然做不好,情商不夠,情緒自控能力薄弱。
時間隔了很久,那個曾經同睡一張床的姐妹,無話不說,也曾變得陌生起來,直到今天,發了一條微信過去,其實彼此都還好,過去了的事情慢慢的看淡了也變了沒什么,當時也只不過是未能好好的說開而已,很多事情其實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一直邁不開那一步,或礙于顏面,或礙于自尊。我們都曾那么的相似,執著于一些事情,而在她身上永遠就有一股不愿服輸的倔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輕易在外人面前出現一種糟糕的狀態,曾經有那么多人羨慕著她的工作,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后,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多少次加班到深夜帶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那張床上,而一接到領導的電話便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精神起來,社會的現實加速一個人的成長,必然來的比學校更多,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孩子,靠的就只能是自己的努力拼搏,這樣的一個女孩是讓人可敬的。我們都是不愿意認輸的人,也曾那么的認真,有事時候像個男孩子一樣說沒關系,一切會有辦法,一切都會往好的方面發展,我們都那么相信,相信愛情,相信純真的友誼。
在這廣州的夜里,想念著家人,想念著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