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建議你長期只喂貓狗糧?|一篇文章了解干糧到底是什么

這個文章會很長(可能吧哈哈),我盡量用一篇文章講清楚,干糧到底是啥。

本質上是一種膨化小餅干

寵物干糧幾乎占據了寵物食品行業的大部分市場,以至于很多人奉之圭臬,養寵新手問的也不是“貓狗該吃什么食物”,而是“貓狗該吃什么干糧好”。

關注干糧評測的家長們看久了評測文,可能都會覺得,似乎每款干糧的評測都有問題,到底該給貓咪選擇哪種干糧比較好呢?

這就對了,干糧本身就是不符合貓咪自然飲食需求的代替食品,只有比較糟糕和相對沒那么糟糕的區別,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好”。

如果真的打算給孩子們喂下這種食品,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干糧的好壞。




商業寵物食品的誕生離不開工業的發展,在這之前,人們給貓狗(此時尚不能稱為寵物)吃的無非就是剩菜剩肉,除此之外貓咪還會自己覓食。

而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兩個改變:

一個是中產階級的興起,把貓狗當寵物養的人越來越多,對于寵物食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多。

另一個是人們越來越吃得起肉,屠宰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在苦惱動物身上這些人們不愿意吃的部位該如何處置,這些人們不愿意吃的部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動物副產品,下腳料。

于是商家們一拍即合,把這些動物副產品做成貓狗罐頭。

如此一來,這些下腳料有了個好去處;將貓狗罐頭賣給養寵人群,還能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而養寵的人也樂于接受這種方便的寵物食品。

到了1941年,這類鍍錫鐵罐拿下了接近百分百的寵物食品市場。

到了二戰的時候,美國為了保證戰爭機器的正常運轉而嚴格限制錫金屬的使用。

而貓狗罐頭的鐵罐包裝必須鍍錫,這項規定使得罐頭食品難以被生產出來,取而代之的,是干燥食品。

這個時候的干燥食品還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貓狗糧,而是一種用烤箱烘烤出來的硬餅干,其原料依然是動物(包括動物副產品),好歹還是個葷。(也就是說,那時候的干燥食品比現在的干糧還要好一點。)

干燥食品比罐頭食品更樂于被人們接受,因為喂食起來實在是太方便了,開袋,倒碗,即可喂食。

于是干燥食品慢慢取代罐頭食品,獨占寵物食品市場的鰲頭,商家們也趨之若鶩,比如說最早的丹佛斯家族經營的普瑞納公司。

普瑞納是制造雞、牛、馬飼料起家的,這些食草動物的飼料主要以淀粉、谷物為主。

當他們開始為貓狗制作糧食的時候,依然以飼料為標準——高淀粉、高谷物,工藝上也不是烘焙的,而是采取更簡單的膨化技術。

膨化比烘焙,工藝更簡單,成本更低,利潤更大。

于是這個工藝便被沿襲了下來,變成了現在主流干糧的制作方法,如今市面上大多數干糧都是這種多多少少都含有淀粉的膨化干糧。

膨化食品

商業追求的是便利和利潤,但是制造出來的食品是否真正符合貓狗的營養所需呢?

貓狗們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那我們就來替它們表達。

先說我們人類,我們自詡為雜食動物(其實我們最早的祖先——猿類是吃素的呢),就算不吃肉,我們也能從大米蔬菜中汲取營養,從而轉化為支撐我們日常活動的能量。

也就是說,人類的熱量來源于:碳水化合物(大米面粉和糖)、蛋白質(肉類奶類和蛋類)、脂肪(油脂)。

而我們的小貓咪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完完全全的肉食動物,只能從動物身上汲取營養。動物身上的東西,包括肌肉、脂肪、內臟、骨骼。

研究顯示,貓咪每日能量攝入,52%來自蛋白質,46%來自脂肪。

肉食的食性使得貓咪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蛋白質代謝,以維持毛發、皮膚、筋腱和肌肉的正常運行,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他們就會開始代謝自己的身體——然后毛發和皮膚開始不健康,肌肉開始減少。

剩余2%的能量攝入來自碳水化合物,這2%,可能是獵物腸道里所攜帶的植物纖維,也就是說,在貓咪的自然飲食里,他們幾乎不需要碳水化合物。

有的人可能會奇怪,貓狗不是被人類馴化了嗎,跟人在一起不是學會吃米飯了嘛,為什么不能吃淀粉?

先不說“進化”,近一百萬年以來犬貓都是作為肉食動物而存在,人類僅僅幾千年的馴化歷史就想讓貓狗完全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是不可能的。

說到馴化,的確,人類對狗的馴化是直接的馴化,狗狗幫人類捕獵、看家,人類就給他們食物,久而久之狗狗的食物開始比較接近人,理論上是可以吃一點淀粉的,但是能消化淀粉,不代表淀粉對狗狗是剛需,因此狗狗是不是屬于雜食動物并不能完全下定論。

人類對貓的馴化則是間接馴化的(英國動物學家莫里斯寫的《親密行為》一書中提到),貓咪跟人類生活在一起,只是幫助人類抓老鼠,防止老鼠破壞谷物,并不直接以人的食物為食,因而在食性上依然保留著肉食動物的傳統。

這也是為什么貓咪的身體不能將淀粉轉化為能量,蛋白質攝入不足他們寧愿消耗自己的身體也不肯去消耗淀粉。

所以我們現在已知:

貓狗的自然飲食是肉食,這些肉食由骨骼、肌肉、內臟和脂肪組成。

這樣的飲食,讓他們每日的能量攝入,52%來自蛋白質,46%來自脂肪,僅有2%來自碳水化合物。

貓狗需要的各大營養成分,都能從他們的自然飲食中得到,比如血液中的水分、骨骼里的鈣質、肌肉里的蛋白質、脂肪中的油脂、內臟的礦物質、心臟的牛磺酸等等。

(大部分的自制若能仿照動物身上的比例就不至于失衡)

了解貓咪的自然飲食需求,我們再來看看商家制造出來的干糧是什么樣子的:

我們前面提到,許多寵物食品的確是會使用動物副產品作為原材料的。

動物副產品是人們不愿意吃的部位,比如骨骼、內臟、皮毛。

一頭牛經過屠宰,出肉率小于55%,其余部分成為下腳料,好聽點也是副產品。(來自廚子公眾號)

這些部位人們不愿意吃,不代表不能給貓狗吃,因為在自然界,貓狗都是會把整只獵物吃進去的。

因而許多寵物食品的原材料使用動物副產品,是沒什么問題的。

有爭議的是這些動物副產品是來自什么動物。

新條例根據動物副產品對動物、公眾及或環境可能構成的潛在危險,把動物副產品分為三類,并規定了詳細的處理方式。

第一類產品:具有高風險(如導致傳染型腦海綿狀腦病或癢病)、產生違禁物質(如用于生長促進劑的激素)、或產生環境污染物(如二惡英、PCBs的動物副產品。這類產品必須焚化或是經過適當高溫處理后填埋。

第二類產品:指帶來傳染性疾病危害的動物副產品(例如,病死于農場、按農場疾病控制措施殺死或帶有獸藥殘留風險的牲畜)。這類產品可經過適當處理后循環再造為其他產品,如沼氣、肥料、人造黃油產品等,但飼料除外。

第三類產品:指源自供人食用的被屠宰健康動物的動物副產品。這類動物副產品在官方認可的加工廠經過適當處理后,可用于飼料生產。(來自度娘)

嚴格上講,只有第三類動物副產品才可以做成寵物飼料,但在實際操作中是否有廠家渾水摸魚,使用安樂死或者病死的動物(其中不乏流浪貓狗)來制作寵物食品也不得而知。

事實上,爆出過使用病死動物的大廠并不在少數。

這也是為什么許多貓狗糧品牌在原料方面多多少少有隱瞞,不肯提供其原料供應商。

都說渴望好,其實渴望不止好在其貓糧成分不太差,且好在其透明度——不僅愿意提供其原料供應商,且原料配比也寫得清清楚楚,對待質疑也愿意正面回應。

來自渴望官網

而就算原材料透明如渴望,也曾經爆出使用4D肉(病死的動物)作為其干糧的原材料呢——雖然更多是原料供應商的問題,但也不難想象其他原料不透明的品牌會是怎樣。

看到這里你也明白了,別指望廠家們會在寵物食品里添加多少鮮肉(也許會有),能正規使用健康動物的副產品——已經很棒棒了。

這一點干糧跟罐頭都一樣,反正最后成品都是經過加工的,原材料是什么我們也都不知道。

那么淘寶的自制糧能信嗎?大公司尚且有品牌背書和法律監管,小作坊則是完全憑良心,而良心這東西還不如法律監管來得靠譜吧?

貓咪的自然飲食——獵物身上,一大半以上都是水分,擁有自然飲食的貓咪是能直接從食物里獲取水分的。

而干糧能有10%的含水量都已經算是很高的了,正常都不到5%。

只吃干糧的話,貓咪無法直接從食物中獲取水分(這一點就已經違背了貓咪的自然飲食需求了),必須要額外喝大量的水。

然而貓咪天生不愛喝水——貓咪來自沙漠,他們對于缺水的敏感度不如其他物種,就算缺水了,他們也不會主動去喝水。

這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泌尿系統疾病,這個病并不陌生,可以說是貓的高發疾病,說白了就是食物太干燥,導致尿液太濃甚至結晶,然后尿不出來。

很多家長還是會心存僥幸,我家貓很愛喝水呀,每天都喝好多呢。你別看貓咪天天吧唧吧唧地喝水,其實真正喝下去的,還不到罐頭或者肉中水分的一半。

而不愛喝水的貓咪,許多家長則會絞盡腦汁讓自家貓喝水——研究各種自動飲水機、給貓咪灌水。

折騰一番還不一定有效果,不如減少干糧的飼喂,換成含水豐富的肉食或者罐頭,不是更好嗎。

天天在說碳水化合物,那么碳水化合物到底是啥呢——就是使干糧膨化成型的必不可少的淀粉和植物纖維。

盡管各路商家不斷打出“天然”“無谷”的稱號來為膨化干糧制造噱頭,但是要膨化成型,肯定少不了淀粉的存在。

自然飲食的貓咪每日能量攝取僅有2%來自碳水化合物,然而干糧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碳水化合物,哪怕是渴望,其官方標值也有20%,實測值可能還不止,其他干糧就更不用說了,垃圾干糧甚至有一半是淀粉。

我們說過,貓咪的身體大部分是用來代謝蛋白質和脂肪的,根本無法代謝碳水化合物,無法將其轉化為熱量來供機體運行。

過高的碳水化合物有什么壞處?

有飽腹感,從而減少蛋白質的攝入。

吃得太多容易虛胖成球。

造成腸胃負擔,貓咪易軟便或拉稀,體弱的貓咪甚至會引發炎癥。

碳水化合物對貓咪來說沒什么用,偏偏還會有飽腹感,貓咪吃了就會減少蛋白質的攝入,然后開始營養不良——我們說過蛋白質攝入過少的危害,毛發和皮膚沒那么健康了,肌肉也開始減少了。

而如果要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就要吃更多的貓糧,吃了更多的貓糧,也攝入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這些無用的碳水化合物變成堆積的贅肉,贅肉一多,你會發現你家貓越來越不愛動了,越不愛動就越胖——虛胖到一定程度,就等著其他疾病找上門來吧。

而也是贅肉多,讓許多家長誤以為貓咪就是很健康——但贅肉多從來就不代表肌肉多。

除此之外,攝入太多的碳水化合物還容易造成貓的腸胃負擔,容易軟便或者拉肚子。

擁有自然飲食的貓咪是不經常拉粑粑的,并且粑粑是干硬的,小小的,無味的,在野外拉這么臭的粑粑是要等著被天敵發現然后被干掉嗎?

但你看長期吃干糧的貓咪拉的粑粑,又大又濕又軟,并且如你所見,被稱為全世界最臭的東西之一。

貓咪在拉完屎后會突然跑酷,大概也是被自己拉的粑粑嚇到了吧。

蛋白質這玩意,分為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貓咪需要的蛋白質,毋庸置疑,是動物蛋白沒錯吧,只有動物蛋白才能真正轉化為熱量。

然而許多干糧為了節省成本,會添加植物蛋白來暴力提高蛋白質含量——比如說什么大豆蛋白粉啊、玉米蛋白粉啊。

本來淀粉就夠多了,蛋白質就夠少了,這么少的蛋白質還有一部分來源于植物蛋白,長期吃干糧,貓咪能有多少真正用得到的蛋白質?

當然好的干糧這玩意兒就添加得少,但是價格也水漲船高不是。

貓糧的高溫加工不只是煮熟了那么簡單,而是反復的、持續的高溫加工,才能使之膨化成型。

貓糧會添加許多人工營養劑來彌補原材料的不足,但隨著反復高溫加熱,這些營養物質會流失多少,不得而知。

干糧剛膨化成型時,是不會有貓咪去吃這種不符合她們自然飲食需求的東西的,他們壓根不知道這是吃的東西。

于是商家們會在其表面噴一層油層,也就是所謂的誘食劑,來誘導貓咪去吃。

這層油層太容易滋生細菌了。特別是有的人為了讓貓咪喝水而選擇給干糧泡水——簡直就是細菌的溫床,如果半小時內沒收走,那貓咪就是在吃一水兒細菌的干糧。

這些細菌遇到貓咪的唾液就會附著在牙齒,然后口臭、長牙菌斑,因此而引發炎癥的并不在少數;或者附著于貓咪的下顎,然后如你所見——黑下巴來了。

當然,要說誘食劑究竟有什么害處,目前是沒有任何研究表明的,不至于說吃了會狗帶,但是我們自己都不會選擇太多誘食劑的食物為主食,為什么會認為貓咪的干糧就是很好的東西呢?

摸過貓糧要洗手的喔

非要說誘食劑的不好的話,那就是太容易讓貓咪上癮了,你看吃過皇家的貓咪,就很難接受其他食物,簡直要一哭二鬧三上吊。

貓咪只瘋狂于一種食物,以后若是要給換食,或者得病了不得不吃處方糧處方罐,可怎么辦呢?

我還是比較倡導大家經常給貓咪換不同的食物的,一來檢查過敏源,二來防止玻璃胃,三來營養更豐富。

長期吃單一的食物甚至單一的品牌,營養肯定失衡,這也是為什么都不建議以適口性作為貓糧主要的選購標準。

所以,我們來總結一下商家制造出來的干糧有啥缺陷:

原材料不明

極低的含水量

極高的碳水化合物

過多的植物性蛋白

高溫加工,營養流失

添加過多的誘食劑

那么主食罐就一定比干糧好嗎?難道渴望都比不上主食罐?

對,再好的干糧都不如主食罐(前提是這個主食罐必須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食罐),主食罐的含水量接近肉類,碳水化合物極低,高蛋白高脂肪,誘食劑少,能避免干糧的大多數問題。

但是主食罐也免不了原料不透明和經過加工處理,怎么都比不了自己可以控制原材料的科學自制。

那么干糧就沒有任何好處了嘛?也不是的。

寫這篇文章并非要一棍子打死貓糧,說實話我到現在也無法完全摒棄干糧,畢竟有時候需要外出一兩天,貓咪還是只能吃干糧。

干糧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快捷,開袋即食,對于許多寵物主人來講實在是太便利了。

還有一個好處是,比起流浪在外的貓翻垃圾桶吃人類食物殘渣,干糧起碼保證了流浪貓的基本生存。

也是因為干糧的存在,讓許多人愿意在自己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去收養那些弱小無助的流浪貓。

大學的時候第一次撿到剛睜眼的小奶貓,也是想到可以喂貓糧才撿回來的,畢竟當時的我并沒有條件給他吃肉。

我想說的是,干糧的確給許多小白鏟屎官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不要喧賓奪主地以為貓咪只能吃干糧、吃干糧才營養均衡。

我們需要新鮮的自然飲食,我們的寵物也需要。至于干糧——先了解它,在考慮要不要真的以它為主食。

至于太多人乃至許多寵物醫生都會說“貓咪不能吃肉,只能吃貓糧的;不能吃罐頭,只能吃干糧”的,我想一方面是因為無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

大家的貓都不吃貓糧了,貓糧怎么賣的出去呢。

也正是因為貓糧導致了這么多的慢性病癥,才讓商家有了更多有利可圖的地方——貓咪毛發粗糙,來點卵磷脂吧;貓咪耳朵很臟,來點滴耳液吧;貓咪皮膚有問題,再來點皮特分吧;貓咪拉屎太臭,來電除臭劑吧;貓咪尿不出來,哇那就來點處方糧吧。

他們不會告訴你這些小毛病,明明吃點均衡的肉類就可以解決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