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休整了兩天,整個人從原先緊繃的狀態中解放了出來。一顆心閑靜下來的時候,才越發感覺到孤獨的如影隨形。
工作了以后,自己做了越來越多違心的事情,也沒有學生時代那么多的任性權利。所以,從學生時代向職業時代轉變,注定是一個痛苦又糾結的過程。
可是,人,總歸是要長大的。總有一天,我們都要獨自上路。
我記得前段時間特別火爆的年度大劇《歡樂頌》里,關關的一場戲就令我分外動容。她當時哭著說:“長大好累啊,自從畢業以后,我做的很多事情就都是違心的。”
這句話直接戳中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孩子,實在是太特么感同身受了!
我前段時間也曾經極度傷感地對朋友說:”哥們兒,我為什么要長大啊。我不想長大,不想到最后,自己還是擺脫不了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的宿命。”
只是,人,生而不自由。
成長不是一件可以由我們自己做主的事情,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是在被時間推著往前走,你想停下來,根本不可能。
除非,你去狗帶!但是,人如果一遇到點什么事情,就尋死覓活的,那么這個世界本來就只有這么大,活人就沒有多少空間了......
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總是比我們自己想象中的要強得多。因為,人的強大無一例外地都是被逼出來的。當你無路可走,被逼到懸崖盡頭時,你生命中最強悍的力量也由此爆發得淋漓盡致。
只是,我們不可否認的一件事是,成長確實是孤獨的,人也總是孤獨的。就算是兩個再相愛的人,他們的靈魂也畢竟是活在兩個不同的身體里,不可能做到真正地了解對方。
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2
我一直認為,人生最無法抗拒的三件事是:突如其來的孤獨、沒有選擇的老去、永遠的過去。事實上,我們都體會過那種突如其來的孤獨感將自己轟炸得體無完膚的無力感。成長的殘酷就在于,很多時候,你要被迫地去改變,以此達到適應社會的目的,換取自身在社會里更好的發展。
只是我們都會有那么一個瞬間,突然想起以前的那個自己,以前的一些事情,然后就會被一種深深的孤獨感猛地擊中,束手就擒。
很久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名字記不太清了。那時候還小,并沒有看得太懂,只是有次男主角在外陪酒應酬,喝得爛醉。半夜醒來后,他去洗手間里洗臉,看著鏡子里面容臟亂的自己,動作突然就停了下來。恍惚了好一會兒后,他去摸鏡子里的那個自己,然后無奈地笑了笑。這一幕,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因為當時那個男演員實在演得太好,當然,人長得很帥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啦(請原諒我是個顏狗,哈哈)
寫作也是一件極其孤獨的事情。每次我一感到孤獨的時候,我就會瘋狂地寫字,結果是,越寫越孤獨。很多時候,我感覺寫作完全就像自己一個人的自嗨。我執拗而認真地去雕磨每一句話,每一篇文章。我手下的文字,就像我養的孩子,我把孩子精心撫育大了,抱出去給別人看,發現其實別人根本就不關心我的孩子長得咋樣,我是如何精心培育的這個孩子。
這個時候,如果說自己不悲傷,那是假話。
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只是純粹地寫,就算沒有多少人讀我的文字,我也不在乎。后來,我發現自己太自以為是了,事實上,我還是在乎。我希望自己寫的文字可以有很多很多的讀者,能夠被很多很多人喜歡,這樣,也便覺得自己的寫作是有價值的。
作家蕎麥曾說,寫作的目的就是讓別人看到,別人如果沒看到,你的寫作也便失去了意義。現在的我,大抵是同意了。
不可否認,不論是誰,我們的內心都渴望著得到別人的肯定。別人的贊賞和表揚,會讓我們獲得更大的前進動力。而我,好像并沒有,于是,我寫的文字,徹底變成自己一場孤獨的狂歡。
如果你說這是功利也罷,總之,誰不喜歡自己被肯定,誰鐵定就是奇葩一朵。而我,只是個凡人。
3
前天晚上,我一個人繞著這座城市的街道走了大半個圈,看著城市的燈火闌珊,心里又是溫暖,又是落寞。回到學校時,我安靜地坐在操場外圍,看著運動場內如流水般涌動的人群,一坐,就是大半個晚上。期間,我給許久未見的友人打了一個電話,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了幾句話后,便再也無話可說,為了避免尷尬,我們就想著法地尋找共同話題,盡量湊話說。
掛掉電話后,我想起之前自己看過的一段話:當你感到孤獨時,你去找人聊天,想跟ta好好聊聊。但是當你們聊天時,你說你的,他說他的,你們完全不在一個調上。你感覺ta不懂你,你也不懂ta。等到對談終于結束,對方離開之后,那個時候,你徹底讀懂了孤獨。
我相信,生活中的我們,絕大多數都有過這種體驗。我們每個人對于孤獨的定義都不同,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體會到的孤獨感也不同。
17歲,你的孤獨就是,你無力挽留,你們終究要各奔天涯。
20歲,你的孤獨就是,每天一個人上下自習,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很多事情。
22歲,你的孤獨就是,有一天翻遍了通訊錄,卻突然發現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朋友。
24歲,你的孤獨就是,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是內心的孤獨。
28歲,你的孤獨就是,有一天,你走在街上,發現有一個人和ta好像,那個時候,你想著,如果ta還在你身邊,該有多好。
羅賓·威廉斯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孤獨終老,而是陪你老的那個人,讓你孤獨。
他說得多么好,最可怕的確實不是一個人的孤獨,而是兩個人的孤獨。那種感覺,應該就是你有一天半夜醒來,看著身邊躺著的那個人,感覺分外陌生,不禁在心里問著自己:他是誰,我又是在哪里。
4
張愛玲一生經歷了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最終還是一個人孤獨終老。她說,她不怕孤獨,她怕分離。當時的她說完這話,一個那么堅強的女子,撲在愛人懷里抑制不住地放聲大哭。
是的,我們從來害怕的就不是一個人,我們害怕的是,原來我并不是一個人,我們約定好了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回過頭去,你卻不見了。
有一句話怎么說的來著,叫做,如果到最后注定要失去,那我寧愿從來不曾擁有。曾經有多么美好,回憶就會有多么的殘酷。只不過,這話也真的太過孩子氣,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東西會是永遠屬于你的?除了你自己,其余人事,沒有一樣是會從頭到尾陪你到老。
從來就沒有。我們必須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你的朋友會在中途間而離場;你的父母會日益老去;你一生的伴侶,也不可能和你一起自然死亡;你愛的人,有一天也會成為永遠無法回去的曾經。
當我們認清了這點后,我們就會知道,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程,這期間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會陪你走上一段路程,但是,他們也只能陪你走上一段路程。站點到了,ta只能跟你說,對不起,我只能陪你到這了。
剩下的路,你得自己走。
只是,還是慶幸,一路上遇到了你們。聚散離合,本人生常態。
既然孤獨注定是一件至始至終會伴隨我們的事情,我們就要學會享受孤獨,和孤獨和諧相處。就好像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如果生活要強奸我,我不可避免,那我就還是快活地享受,不作抗拒得好,對吧。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人嘛,總還是要有獨處的能力。即便是活得孤獨,我也要有我獨特的孤獨姿態,孤獨出不一樣的瀟灑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