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什么時候才會真真切切地感覺到最親近的人離開你了?
于我而言,也許是在爺爺的床鋪從兩個枕頭變為一個枕頭;也許是在吃飯的時候拿起一個碗,另一個碗卻再也不會被捧起;也許是飯桌上爸爸的失聲痛哭;也許是在看到爺爺的時候,習慣性問起奶奶時,才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奶奶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有人說:春天,所有雜七雜八的心思都不見了,累了倒頭就睡,餓了張嘴就吃,一切欣欣然,真好,這就是春天,萬物都有復蘇的機會。
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我的奶奶卻長眠于世了。原來所謂的復蘇和新生的背后,也蘊藏了凋零和往生。
1
第一次有死亡這個概念,是很小的時候,和我爸兩個人躺在床上說話,我說希望以后一直和爸媽在一起。那是我爸第一次和我說到死亡,他說他和媽媽不可能永遠陪著我,有一天他們會死去,以后只能我自己生活。
第一次接觸死亡,是外婆去世,四年級的時候,。開始只是生病住院,我爸媽先過去,后來,去世了。由于路途,也由于我在上課,我爸媽并沒有回來接我過去。
那時候,家家戶戶還沒有電話,我爸打電話到隔壁醫生的家里,和我說外婆不在了。我找出了放在衣柜里的外婆的照片,對著照片,哭了一下午。
至今外婆的相貌都停留在那張照片上,而沒有見到外婆的最后一面也成了這輩子的遺憾。
而這一次,奶奶的離開,是我第一次親身經歷,參與其中。
現在想來,也是很對不起,在我爸和我說奶奶最近身體不好的時候,我給爺爺打了一個電話,爺爺說奶奶已經慢慢好起來,讓我不要太掛念。
后來,有一段時間我左右眼跳得厲害,還和室友說不知道為什么,給我爸媽打電話也沒什么事,也就以為是沒睡好。
在這期間,我好幾次做夢,夢到奶奶去世了,每次想給爺爺打電話都因為一些事情拖著沒打。其實是內心的抗拒和害怕,因為某些事情早已有所知覺。
2
三月二十八號的時候,考完普通話,晚上十一點鐘到住的地方,那一刻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想給爺爺打個電話,但一想這么晚了,爺爺可能睡著了,等明天再打,和奶奶說句話。
沒想到,這一次的算了,就成了永遠。
二十九號,接到我媽打來的電話,明明我媽前一天才打了電話給我,又看到堂哥給我打了微信電話,瞬間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至今,都還能想到我爸哽咽著說出奶奶沒了的聲音。
坐車回家的時候,一直在想,要是這趟車永遠不會停該多好,那樣就永遠到不了家,也不用回家面對這個事實,似乎只要不親眼見到,就能繼續欺騙自己,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可惜,再遠的路程,終究會有到站的時候。
上香,掀開蓋著臉的布,看了奶奶最后一眼,我知道我再也沒有奶奶了,亦如再也沒有了外婆。
盡管我奶奶對我爸不太好,但我確是她最疼愛的孫女。
我奶奶帶過我兩年,讀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會給我錢,讓我買吃的,甚至因為我要吃一樣東西,她去別人家里借,以后自己做了再還。什么吃的都留給我,只要我哭了,就罵堂姐和堂哥,以至于那時候堂哥堂姐都不喜歡和我玩。
長大以后,也是把東西留著,等我回家吃。自從上大學以后,每次去學校,都會給我錢,讓我在路上買吃的。每年都給我壓歲錢,就連今年過年也還給了,我給她錢卻不要,讓我等以后掙挺多錢了再給,到時候她再要。
可是我還沒有掙挺多的錢,我還沒有給她買過衣服,還沒有好好盡孝,她就不在了。
兩個姑姑哭得很傷心,而我只有在廁所才敢哭出聲來。
奶奶是火葬的,在儀殯館,聽著火葬場里面鼓風的聲音,想起高中有人和我說,火葬的前兩分鐘人還有一點點意識的,會覺得痛,不知道那一刻,奶奶會不會覺得難受。
坐在外面的地上,很困,靠在我媽身上,聽著鼓風機的呼嘯聲,如果以后我爸媽不在了,我該怎么辦。一想到這里,即使頭頂青天,陽光熱烈,也覺得寒意陣陣。
3
那一天,我感覺一個房子,以房門為分界線,房間里是喪事,外面仿佛是喜事。
進了房間的人都很難過,在哭,出了房門,談笑風聲。
之前看到別人家的喪事也是如此,當時還在想,為什么他們看起來不傷心呢?現在才明白,即使生活滿是苦味,但只要還活著,就不得不打起精神,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和他人打交道。因為,成年人的世界,除了情緒,還有生活。
我也是如此,因為一件事情,即使什么人都不想理,也還是要及時處理。還是要回消息,雖然總是隔很久才回一句,但是總得像平時一樣,沒人需要對我的負面情緒負責。
而我也不想和人說這件事,這種事情沒法安慰,也不需要人安慰,知道的人除了說節哀順變,人老了都會這樣的話,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反而增加了別人的負擔。也讓我覺得很累,因為我還要反過來寬慰你說一些,我知道的,沒事,我已經接受了,沒哭了之類的話。
每次遇到這種事情,我都不知道如何安慰,所有的語言在生老病死面前,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就我個人而言,道理都懂,好意也心領了,還是自己靜靜更好,自己慢慢經歷難過、接受、釋然的過程,總會走出來的。他人的安慰和陪伴于我而言,也是一種負擔。因為對于安慰,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4
有時會覺得這一場喪事,不是為了奶奶而辦,而是為了活人而辦。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別人看起來覺得好,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不讓別人說閑話,大部分的孝都是為了別人口中的“孝順”,而不是孝的本身。
我始終覺得真正的孝不是外在的體面,而是真正的為長輩著想,解決長輩顧慮的問題,盡己所能的讓他們開心快樂。
很多人覺得中國人沒有信仰,很危險,我覺得從某種程度而言,名聲的約束可以和信仰具有同等效力,如果大家都不在乎自己的名聲,都不在意別人會怎么說自己,恐怕有一部分的人連表面的孝都做不到了。
眾人都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很多事情,現在不做,也許以后都沒有機會做了。很多人現在不去見,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了。很多人,是見一次少一次,陪伴家人的時間,也是一天比一天少。
“一期一會,世當珍惜。”人生無常,無常到上一秒和你侃侃而談的人,下一秒可能就是永別。我們總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卻不知所謂的概率,就算是千萬分之一,只要發生在你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誰又能想到在戰爭年代都完整無缺的巴黎圣母院會在和平年代毀于一旦呢?
5
至于死亡,看到過一段特別驚艷的話:“你是由和地球一樣古老的物質組成的,其中的三分之一年齡甚至和宇宙相當。不過,這是這些原子第一次以這種方式聚集在一起,并且認為它們就是你。
所謂死亡,就是我體內原子的特定組合打散重組的過程。誠然,這些被拆散的原子不會意識到它們曾是我,但即使它們天各一方,也會永遠存在下去。
能成為這種永恒的一部分,讓我感到一種妙不可言的慰藉。
更進一步,如果原子可以無休無止一直組合下去,說不定哪天,這些雄心勃勃的原子會再次組合成一個我。畢竟,永恒之中有的是時間讓這些特定的原子組合,來一場安可表演。”
所以,我想,某天,這些原子會再次組成逝去的人們,終有一天,我們還會重逢。
愿奶奶,如天上星,亮晶晶;永燦爛,長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