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僅針對拒絕接受衣服等物質的情況進行分析,許多貧困地區還是很愿意接受舊衣物這種捐贈方式的。
01
經常有朋友和我這樣抱怨。
家里有一些不穿的舊衣服,甚至有的還很新,扔了怪可惜的。
就想把這些衣服捐贈給貧困地區的人,好不容易找到公益人士或機構留下的捐贈地址,卻總是聽到這樣的答復:
一,貧困地區的孩子和大人不想要這些舊衣服;
二,因為現實中有XX困難,不接受衣服、書籍這些物質捐贈;
三,如果想幫助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可以適當的給他們捐錢,讓他們自己買;
四,還有一部分情況,是需要捐贈者自己承擔郵費。
許多人不理解他們為什么拒絕, 這不是打擊我做好人好事的積極性嘛?心里奔過一萬頭草泥馬:
一,都窮成那樣了,還挑剔什么呀?
二,可以捐衣捐物啊,這些機構為嘛不要?
三,他們是不是騙子呀?還要錢。
四,我的衣服幾百塊,不就讓他花點郵費嗎?憑什么不行。
事實上,捐助人一般是通過電話或者社交軟件與公益人士或機構溝通,真正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很少。
許多事情很難長話短說,而說不清就會產生誤會。
公益活動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不是我捐了衣服,送到被捐贈人手里就完事了。
它有著一整套的流程和必須面對的現實環境,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
02
首先說說為什么有些貧困地區的人不想要舊衣服這件事情:
一,民族習俗。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和對不同事物的看法, 而許多貧困地區又正好位于少數民族地區。
正如我們認為破舊衣物有病菌、容易傳染疾病一樣,其他少數民族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看法。
一個民族能夠從過去保留到現在,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的文化是有多么頑強的生命力的。
在這一點上,我們只能選擇尊重他們。
二,被捐贈方的尊嚴問題。
捐贈者郵寄的衣服五花八門,很難公平分發到受捐贈者手中。
尤其是孩子,有的合適、有的不合適,有的新、有的舊,孩子們會怎么想?
每個人都有尊嚴和獨立的人格。
有人會說,“窮的飯都吃不上了,還要尊嚴?就是死要面子把他們害了。”
還有人會說,“如果我窮了,就能放下面子如何如何,我就不信我會一直窮”。
或許真的有人可以到,我們卻不能強迫所有人這樣做。
否則,我們和去動物園里喂猴子有什么區別呢?
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善意,成為暴力的手段,去打擊他們的自尊。
那不是對他們的愛,而是殘忍。
所以,請用善意的理解和方式,保護他們脆弱的尊嚴。
三,沒錢。
許多愛心人士,通過公益平臺提供的地址和聯系方式,直接把衣服、書籍等物質郵寄給需要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公益平臺要求捐贈者承擔郵費,這讓許多人不理解。
有人認為,自己捐贈的一件衣服價值幾百元,只是讓他們承擔點郵費,有什么不可以?
首先,幾十元可能只是我們兩三頓飯的事,卻是貧困家庭辛苦一天的收入。
其次,在窮人眼中,20元新衣服和100元舊衣服是沒有區別的。
而且,新衣服比舊衣服還能讓人有面子。
我也是從山溝溝里出來的,不知道外面花花世界的時候,也是這么認為的。
四,可能他們真的不需要。
貧困地區的生活水平也有差異。
有些地方可能買的起衣服,穿個兩三年沒問題。
他們負擔不起的是,龐大的家庭支出、孩子的教育支出以及可能出現的醫療費用。
03
接下來說說,為什么有些公益機構組織會拒絕衣服、書籍等物質的捐贈:
一,資金不足。
我們經常從新聞了解到,許多貧困地區位于山區,交通很不方便。
許多物質,通過物流只能到達縣(鄉)一極,再到村里還有很遠的山路,無法通車,需要幾個小時路程。
只能通過最原始的工具,牛車或者雙手才能把物質送到。
能通車的村莊,包車往返一趟運輸物質也是需要花錢的。
如果捐贈的籃球場、電腦室之類,更是需要裝配好,這也需要人力、物質的開銷的。
有人想,這些是捐給當地的,人力應該不用花錢吧?
可是,他們的每一份付出,對于家庭而言都是一份希望,錢還是需要花的,只不過多少而已。
就目前的公益組織而言:
1,許多公益組織沒錢來填補額外的資金漏洞;
2,部分公益組織有基金會撥款,也是專款專用;
3,如果拿捐贈人的資金用作開銷,估計十八代祖宗都會被招呼的。
二,人力不足。
接收物質需要的流程是:分類處理、儲存、消毒、晾曬和分發。
儲存需要倉庫,有些公益組織是沒有的,這需要錢。
很多組織規定舊衣物需要消毒,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受捐方就得去消毒。
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細菌,尤其像云南山區多雨。
只是把衣服拿出去晾曬,也不是簡單的事。
1,政府部門和機構,需要對接大批公益人士和義工,很難有精力對接物資;
2,公益人士和義工有限,時間緊張。
需要去家訪了解情況,幫助孩子申請助學金。
因為交通不便,有時候一天也就幾家,甚至只有一家。
而且,也只有周末才有時間。
所以,許多公益組織很難有充足的人手,去接收個人捐贈的物質。
三,捐贈方不合格的問題。
因為國內公益事業剛剛起步,許多人目前沒有參與公益的必備理念和知識。
很多人,喊著幫助貧困群體的口號,實際行為卻是以施舍的姿態來做這件事。
還有人,只是單純的衣服多的不知道如何處理了,想著捐贈了,還挺高尚的。
甚至有公益組織收到過女士絲襪和用過的文胸內衣,很多義工把此類衣服稱之為“愛心垃圾”。
還有一部分是,有些地方需要衣服卻寄去了書本,有些地方需要書本卻寄去了衣服。
資源錯配,導致資源、金錢和時間成本的浪費。
這些都給當地的公益人士和機構添加了很大的負擔。
以上種種,不一定全,但希望能夠解答愛心人士的一部分疑惑!
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公益人士和機構的困難,以及貧困群體面臨的困難和他們矛盾的心理。
如果想要幫助他們,可以先聯系清楚,了解他們有哪些具體的需求。
既然愛,不如始終如一!
注:
本文僅針對拒絕接受衣服等物質的情況進行說明,許多貧困地區還是很愿意接受舊衣物這種捐贈方式的。
參考消息:
知乎,問題“想捐助貧困山區的人,但是機構卻不收衣服?”網友@李不 @大海 給予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