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豆蔻年華
【釋義】指少女十三四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出處】唐·杜牧的《贈別·其一》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成語2】春風十里
【釋義】指(揚州的城里)歌樓妓院的繁華。
【出處】唐·杜牧《贈別·其一》:“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成語3】楚腰纖細
【釋義】楚腰:稱婦人的細腰。形容美人的細腰,曲線玲瓏。
【出處】唐·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成語4】綠葉成陰
【釋義】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也比喻綠葉繁茂覆蓋成蔭。
【出處】唐·杜牧《嘆花》:“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當你誦讀“清明時節雨紛紛”、“南朝四百八十寺”、“霜葉紅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國恨”這些詩句的時候,如果有人對你說:作者杜牧其實是個風流成性的詩人,他非常喜歡年輕漂亮的小女孩(亦即“蘿莉控”),你會相信嗎?
信不信當然由你,下面我寫的東西,接不接受也由你。
還是先從揚州寫起。
文宗大和七年(833年),31歲的杜牧投奔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在其幕府中擔任掌書記。因此,杜牧第一次來到了揚州。
揚州好美好繁華,杜牧一來就愛上了這個地方。
杜牧愛揚州的白天,更愛揚州的夜晚。
向晚時分,揚州城內的燈光,次第亮了起來。最讓杜牧心搖神蕩的,應數那些宣示著欲望的“青樓之光”了:“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
每一個夜晚,杜牧都會換上便服,奔上那燈光映照下的“仙境”,如魚得水,縱情嬉戲。
他是一個美男子,身上又散發著一種公子哥兒的富貴氣息,在風月場自然是很受歡迎的。
杜牧在揮霍中享受著,在享受中揮霍著,紅唇,細腰,媚眼,曼舞,甜言,嬌喘……一如浪里白條,在欲海情波中浮沉翻滾,欲罷不能,流連忘返。
有時候,杜牧還會與那個叫韓綽的判官一塊去尋歡,韓綽不僅擅長與女子們調笑,還經常教她們吹簫。
愉快總是那么快,一晃就到了第三個年頭。要回京城了,臨別,杜牧用兩首詩跟那個最中意的女孩道別: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夸人家年輕又好看,又借蠟燭流淚說自己實在不舍離開。
不舍,也許是真的,但離開,卻真的是真的。
杜牧離開揚州后,還不忘那個曾經一起“作戰”的韓綽判官,回味著曾經一同歷經的一幕幕,便也忍不住給人家贈詩一首: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回到京城長安,杜牧的身份變成了監察御史,他看到宮中形勢太復雜,于是就要求分司東都,去了洛陽。
到洛陽,他偶然間在街頭發現一個賣酒的女子,仔細一辨認,原是舊日相識——張好好。
杜牧是在大和四年(830年)于宣州認識張好好的。當時,他還是宣歙觀察史沈傳師幕中的推官,張好好則是沈幕中的歌妓。
張好好當年只有十三歲,能歌善舞,容貌嬌好,杜牧一見到她就喜歡得不行,還寫了首《贈沈學士張歌人》夸人家:
拖袖事當年,郎教唱客前。
斷時輕裂玉,收處遠繰煙。
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圓。
泥情遲急管,流恨咽長弦。
吳苑春風起,河橋酒旆懸。
憑君更一醉,家在杜陵邊。
自然,杜牧從心里想和張好好能演上一出愛情故事,可是,他這一愿望最終落空了,因為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也喜歡張好好,并很快將其納為侍妾。杜牧得到的只有失望。
沒想到五年后會在洛陽見到張好好,沒想到張好好會淪落到街頭賣酒的地步。一番交談后,杜牧自是感慨萬分,最后給張好好贈送了一首《張好好詩》。
曾經暗戀的人,這次突然出現在面前,杜牧卻沒有把她帶回家。
張好好成了過時的風景,杜牧還要不斷尋找新的景點。聽說在洛陽閑居的李司徒,家中的歌女最多,杜牧就想去開開眼。但因他是御史臺官員,李司徒即使宴請朝官也不敢邀請他。
杜牧便派人去暗示李司徒:但邀無妨。
被邀赴宴后,杜牧始終沒有收斂,還公然點名要見那個名叫“紫云”的姑娘,紫云到他面前,他還贈詩一首呢: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忽發狂言驚四座,兩行紅袖一時回。
其現場表現真的令人驚嘆。
三十五歲時,杜牧第二次來到揚州。這次來不是為風花雪月的,而是為照顧他那個患了嚴重眼疾的弟弟杜顗(yǐ)的。
四十歲時,杜牧第三次來到揚州。這次來,他已沒有了之前的任性放誕,而更多的是重地重游后的感慨——《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有點自嘲,又有些惆悵,杜牧是要改悔了嗎?
四十二歲,杜牧來到了池州刺史任上。在這期間,他舊病復發,又和一程姓年輕女子好上了,還弄大了對方的肚子。
因擔心老婆裴氏吃醋,所以杜牧不能將程某納為妾,可他又希望程某生下的孩子姓杜,怎么辦呢?最后他想了個辦法:安排程某嫁給了一個叫杜筠的男人。
程某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杜荀鶴。杜荀鶴長大后,也成了一個著名詩人,這是后話了。
六年后,杜牧已升為吏部員外郎了,可他在這個位子上只干了一年,就自請外任,到湖州當了刺史。
來這湖州,杜牧還想了卻一個心愿。因為在十四年前,他曾來過湖州一次,在時任刺史舉辦的一次大型活動上,他看上了觀眾群里的一個十二三歲的漂亮女孩。
當時,杜牧就跟女孩的母親說要娶她這個女兒。那母親覺得自己女兒太小了,就沒同意。杜牧就說:“十年后,我會來這做官,到時再娶你女兒,十年之內不來,便可嫁人。”承諾完,還交了禮金。
這次來做湖州刺史,杜牧沒忘兌現承諾。可一見面,那女子不僅已經嫁了人,而且還有了兩個孩子。杜牧問女子為何不守信,女子反問:你不說十年為期嗎?你要是一直不來,我該怎么辦?
杜牧無話可說了。花已落,種已結,別再多想了,寫首《嘆詩》安撫一下自己吧: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陰子滿枝。
寫到這里,再將時光回溯一下。那年,三十一歲的杜牧由宣州趕赴揚州的途中,在金陵遇到那個名叫杜秋的女人,看到原本風華絕代,而今卻年老且窮的一代歌女,杜牧深感歲月無情,人事滄桑,于是滿懷同情地寫下《杜秋娘》一詩。
杜秋曾唱過一首《金縷衣》,歌詞為: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歌,是不是在那時就唱到杜牧心坎里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