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讓“秀恩愛”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昨晚跟L約好一起吃飯,約的六點,眼瞅著過了六點半,這遲到大王還在家教奶奶“玩微信”。我跟董大爺說:“要不咱倆先在家湊合吃點吧,晚上直接跟她純K見面算了。”董大爺點點頭:“正合我意。”剛準備下面條,L打來電話說她在路上了,我一想,來回折騰怪麻煩的,干脆叫她來家里吃飯。然后我火速給這倆嗷嗷待哺的人做了晚飯。L進門的時候,飯正好上桌。
董大爺一邊嚼著菜,一邊跟L訴苦:“唉,今天真是跟你沾光了,我想吃我老婆做的飯想好長時間了。老婆,你現在廚藝簡直完美啊!”他抬頭看了我一眼,嬉皮笑臉。我一歪頭,看到L笑得臉都快埋到碗里了。
吃完飯,董大爺怨念地刷著碗,哼著不知從哪聽來的小曲。L走過來,他立馬傲嬌地抱怨道:“哼,你吃完飯也不收拾,還是我老婆好!” L大聲抗議:“你們倆這秀恩愛不算完了是吧!”
我在一旁偷笑。其實特別想說一句:“真不是故意秀恩愛,這明明是生活常態嘛。”但我怕她一個箭步沖上來揍我,就生生把這話咽了回去。
2. 女人,要接受并學習“高質量的獨處”。
結婚前有朋友問我:“你的另一半如果工作很忙、應酬很多,把你一個人扔在家里怎么辦?” 我想了想,覺得這根本不能算作是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一個人過得足夠好。學會跟自己和平相處,甚至是“高質量的獨處”,這是一個女人能夠獲得幸福的前提。
很多女孩子覺得——結婚,就是多了一個對自己無限寵愛的人,每天幸福甜蜜地在一起生活。刮風下雨有他接送上班、生病難過有他端茶倒水、逢年過節他會陪你出去旅游……你抱著這樣的想法結婚,肯定要失望。
為什么結婚叫做“搭伙過日子”?因為是兩個本身獨立的人,湊在一起生活。你們不該在彼此身上尋求“慰藉”和“救贖”,你們只是生活中的搭檔和靈魂上的好友,通力協作、友好共處才是王道,而不是誰以誰為依托、誰以誰為靠山。
我自認為是個能把獨處生活過得很逍遙自在的人。白天講課,晚上寫作。偶爾兩個人分頭忙碌,反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放松和解脫。你我都需要短時的自由,去肆意呼吸新鮮氧氣,而不是每日黏膩、相看兩厭。游個泳、跑個步、看個書、泡個澡,這么多娛樂活動可以取悅自己,何苦擔心另一半的“晚歸”和“缺席”?
3. 珍惜并感激彼此的“不可替代感”。
我是個對原生家庭極其依賴的人。因為父母特別恩愛,思想又開明,我跟父母無話不談。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很戀家。每晚七八點,跟爸媽一起窩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嗑著瓜子、從新聞資訊聊到私人情感——這是我從小到大最愿意做的事情。隨之帶來的影響就是,我一度很難想象自己會離開他們獨自生活。
年輕時也談過戀愛,可是每次想到要離開父母、跟另外一個人獨自開啟新生活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做不到。對我而言,“家”這個地方,就是該跟父母在一起的“三口之家”啊。
但是遇到董大爺的時候,一切都變了。我甚至都沒有做什么心理建設,就覺得:嗯,就是這個人了,以后跟他去哪里都可以。
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跟好友去西澳旅游,因路程耽擱沒趕上飛機,一行人滯留在了機場。晚上九點,看著外面天都黑了,感覺自己沒著沒落的時候,特別想他。
董大爺更甚。每次酒過三巡,他就會自動開啟“找老婆”模式。我不僅得坐在他旁邊,還得拉著他的手。他喝得暈暈乎乎,把我拽在身邊靠著。每隔一分鐘就要問我一次:“你冷不冷?熱不熱?你吃飽了嗎?”好像不知道怎么用其他的話表達他的感情了。
這應該就是我們對“家”的需要。也是我們的“歸屬感”最終需要停靠港灣的時刻。所以在生活當中,記得感激他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中,給了自己一個如此溫暖的“家”。
4. 深知沒有誰天生適合誰,但我們愿意為愛磨合。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真正適合你。這是真理。如果你窮盡一生想要尋找一個“完美戀人”,跟自己天造地設、生來絕配,那你大抵是找不到了。
曾經聽到過一句很美的情話——你看我有這么多缺點,但只有一點好,那就是我愛你。
這其實就足夠了。真正彼此相愛的人,不可能永遠肆無忌憚用自己的缺點傷害對方。我們一定是會慢慢成長、慢慢包容,慢慢變得更加相愛。我知道你的底線在哪里,爭吵時瀕臨爆發,到了最惱人的那一句,我會閉嘴不說,因為我怕你生氣;你知道我的心愿是什么,所以即使覺得大老爺們捧著玫瑰站在大街上很丟人,也愿意為我一時的快樂滿足傾心努力。相愛無非就是這樣:你對我好一點,我再還你一點,兩個人傻呵呵地一起笨拙付出。
愛是一件無比美好的事情。婚姻也是如此。一段美好的婚姻,會帶給兩個人從內到外的改變,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更加無畏,因為我們背后有了家庭。若你看到身邊的已婚人士突然變得跟以往大為不同,成為了一個自帶溫暖光環、唇邊帶笑、溫柔和煦的人,那一定是因為,他身后有心愛的人。
我們在愛中成長,然后回饋給身邊人更溫馨的情。長夜漫漫,有你在側;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運。
作者簡介:丁小米米米,簡書推薦作者,澳大利亞同聲傳譯碩士。雞湯屆的英文女教師。關注女性情感和個人成長,閱讀更多我的原創文章,請搜索并關注 微信公眾號:米愛低唱(ID:miaidi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