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一手、二手、三手、四手…
只有源頭的知識才值得學習…
一手
最源頭的思想、知識…
例如:在1993年,瑞典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以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練習時間為研究對象,將結論寫成論文《刻意練習在獲得專家級演奏中的作用》
這是刻意練習第一次被系統總結出來,是第一手知識,也是含金量最高的知識…
二手
作者發現自己的刻意練習被別人誤讀,所以又寫了一本書《刻意練習》
這是二手知識,但含金量依然很高,因為都是作者完整的思想…
三手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根據《刻意練習》的理論,膚淺的提煉出“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寫了《異類》
這就是三手知識,其實到這里,已經和一手知識的含金量相距甚遠了,不但對讀者沒有好處,甚至還會耽誤讀者…
單純的一萬小時根本不能把任何人變成天才!必須系統的刻意練習才可以!而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為了寫出暢銷書,借用他人觀點,膚淺的解讀,不知害了多少人!
四手
而根據“一萬小時”理論而寫的文章、公眾號、思想傳播等就是四手知識…
這樣根據錯誤理論而傳播出來的知識、經驗,不但起不到幫助,甚至會害死你!
學習要分清知識是幾手的…只有源頭的知識才有含金量…才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