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多天了,一直在聽一個“喜馬拉雅FM”APP里“民謠在路上Folk”的節(jié)目,聽過了許巍、老狼、李健、趙照、趙雷、馬頔…… 憶起了過往的摯友、夢想、家鄉(xiāng),懷念那逝去的暖陽、青春、時光。有時,一句似曾相識的話語、一段經(jīng)久回蕩的旋律、一副倍感親切的面孔,都會撩撥起我敏感的神經(jīng),沉醉或發(fā)呆,傷感或釋懷,一切自然而然。
歲月?lián)碛幸环N特有的迷人質(zhì)感,如夢似水,過去了,就再也抓不到,卻總是會想起。標記著“青春”的信箋紙上寫滿了太多陽光燦爛、灑下了許久似水流年。戲劇性的是,這許多的美好,因為我們當時的年輕而未被百分百地感知,落了個“待追憶時已惘然”。
那些與懵懂、叛逆、追夢有關(guān)的日子,就像活了幾回不一樣的自己,懵懂時寫滿天真,叛逆時習慣倔強,追夢時偶爾彷徨,成長帶來改變,帶來回不去的若有所失。
最開始的懵懂是在夢里給自己穿上了一件無比華麗的新衣,隨著長大越來越懂事,剩下的日子仿佛一直在給最初的那件華服打補丁,補著補著,漸漸沒了最初的模樣,直到嫌棄起來。最后,索性放棄縫補過去那件新衣,做一件屬于自己全新的衣裳。反正是用自己的雙手做的,順眼又舒心,怎么看,心里都美滋滋的,別人看不上眼也就無關(guān)緊要了。
人生如玉,打磨得越好,價值越高;從不打磨,璞玉一塊。
未雕琢的玉,雖然沒有成器后的溫潤優(yōu)雅,但我更迷戀璞玉最原始的真實,那股源自純天然的氣息會讓人心清氣爽。
處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注重包裝的時代,似乎不加以修飾就會顏面盡失,可結(jié)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厚厚的粉底遮住了瑕疵,同時也遮住了那份天賜的本真。
不過,酒,有時倒是具備撕裂面具的作用。再精于偽裝的人,醉酒以后都會被打回原形,顯露出最本真的一面,那種狀態(tài)在清醒時是難得一見的。
以我為例,平日里再正常不過,可一旦和同學們聚在一起喝盡興了,就會慢慢原形畢露。雖然酒醒后對于自己醉酒以后的丑態(tài)近乎一無所知,但卻能從同學的描述中隨意找到無厘頭和可愛之處。原來,很多人骨子里始終是個孩子。
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個同學的婚禮,是我高中時的舍友。如果不是他在酒桌上提起,我都快忘了那些年我們一起住過的男孩兒們。
和高中的同學圍坐在一起推杯換盞,上學時的一幀幀畫面就會斷斷續(xù)續(xù)地閃現(xiàn):跳窗戶逃舍被抓、熄燈后玩撲克贏早飯、躲在男廁所抽煙、偷偷去外面喝酒……被記住的,好像都是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趣事兒。
當然,上學時再淘氣也只是青春路上的偶爾點綴,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忘記植入腦海已久的主旋律:每個人都堅信,考試成績是當時衡量個人價值最權(quán)威的方式,絕不是什么追到了哪個班的班花,更不是我有一個值得萬人敬仰的老爸。
現(xiàn)在回過頭想想,當時課桌上摞得高高的書,寄托著多少人對成功的渴求。那樣一個屬于自己的方寸之地,留下了太珍貴的印記,桌面上凌亂刻下的詩句、上課偷睡時流在課桌下的口水印記、和前后桌竊竊私語的溫馨……
學生時,留下了太多,同時也錯過了太多。留下的,窖藏起來,會歷久彌香;錯過的,在余生中盡力填補,壘筑起一座屬于自己的堅固城池。
每個人都是一塊玉,現(xiàn)實會把你雕琢,至于成不成器,全在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好要留一點最初的那份樸實無華,不要被面具遮住了臉、裹住了心。
科馬克·麥卡錫在《路》里告訴我們: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于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人生輝煌時刻相對于漫漫人生路來說終歸是短暫的,更多的還是在坡下和爬坡的時間。
站在坡下,為了坡頂?shù)臉s耀而努力前行。經(jīng)過艱苦跋涉,我們有機會到達坡頂欣賞到身居高處才能得以一見的風景;也有可能我們不能如愿以償,拼盡全力也只好停在爬坡途中的某處。勇敢嘗試過就好,千萬別自暴自棄,即使站在坡下,也要有引吭高歌的瀟灑。
如果世上有一掛反向的鐘,讓我們能回到最初奮斗的歲月,我們一定會更留戀那段坡下的日子,那是我們“行遠自邇,登高自卑”的起點,這就是時光的一種黑色幽默。
誰會駐足留意我們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樂在其中,守住心底的率真,直面自我,心無旁騖。
夜里的一場雨,讓外面的空氣無比清新,我忍不住奢侈地多吸幾口,頓覺神清氣爽。這樣想來,前幾天的塵土肆虐就像是炒菜時難聞的油煙,而現(xiàn)在是已經(jīng)上桌的可口飯菜。吃到了可口的飯菜,之前的油煙味也會被飯菜的香氣淡化、遮蓋。
世上最難捉摸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天氣,一個是脾氣。天氣是變化無常的,即使天氣預(yù)報多么的具有先見之明,但伴生的預(yù)報失誤率也令人不敢恭維。明明是外面大雨傾盆,天氣預(yù)報員還在淡定的播報著“多云轉(zhuǎn)晴”,指鹿為馬的本事可謂爐火純青。
人的脾氣更是捉摸不透的,正應(yīng)了那句“一個人永遠無法了解另一個人”。如果有個人對著你說“他是多么了解你”,只能證明他只讀懂了你的冰山一角,至于深藏于水下未曾暴露的部分,有時就連我們自己都是看不到的。所以,有自知之明大多時是一種奢望。
天氣和脾氣是很相像的,云何時又真正地理解天空呢?
有時,是云背叛了天空,卻俘虜了雨;有時,是天空拋棄了云,又愛上了流星。人間百態(tài)猶如天空萬象,豐富多彩。看到彩虹出現(xiàn)時,天空由眼角流露的那一抹笑,流星也會戀戀不舍。
所謂一葉知秋,用心感受生活,會發(fā)現(xiàn)許多微妙。
小時候,在老家園子里總會種上幾壟“甜桿兒”,一種類似于甘蔗,卻比甘蔗苗條很多的植物,自然比甘蔗易嚼,小孩子尤其喜歡。三三兩兩的小孩,邊嚼著“甜桿兒”,邊輪流悠然地蕩著秋千,整個世界在他們眼里晃來晃去。再刺激點,讓小伙伴把秋千推得高高的,世界甚至會整個在眼前顛倒過來。
自高中時,我就斷定自己是不能靠臉吃飯的了,從此,便下定了奮發(fā)圖強的決心。有些事,還真是越純粹就越簡單,憑著這樣一顆向上執(zhí)著的心,我竟然毫發(fā)無損地行走至今。這使我越來越堅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的床邊的放著一臺并不太高的電風扇,剛好吹到平躺時的位置。扇葉上蒙著薄薄的一層塵土,塵土上有擅自闖入的小昆蟲們留下的腳印。當風扇轉(zhuǎn)起來時,昆蟲們留下的腳印在旋轉(zhuǎn)中被甩淡,直至模糊不清,但印記還在。
下班回到宿舍時,扇葉上又多了薄薄的一層塵土,在塵土覆蓋下已經(jīng)模糊的昆蟲腳印上又多了幾串新留下的昆蟲腳印。
我打開風扇,躺在被風吹著的涼席上,聽著“民謠在路上Folk”,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