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進入新校園,適應性是個涵蓋各個方面的重要話題,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孩子自己學習節奏的建立,與同學的相處,與老師的互動,對學習活動的模仿與照搬,對新知識的理解,以及自我判斷能力的發展,都是在一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對于一年級的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建立一個孩子有自我主動性的參與和探索的過程。
對于很多媽媽來說,家里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是憂喜各半,還帶有濃濃的焦慮,未名的擔憂,因此,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幫助孩子建立ta可以明確有意識的規律感。
第一周,在學校允許的情況下,進入校園,陪伴孩子在校園里走一圈,了解校園分布情況,廁所在哪里?本班教室外有什么樣的顯著標志?走錯班級怎么辦?校園里的哪個地方ta最喜歡?課程表上涉及的課分別在什么地方上?這樣孩子會對ta今后要生活和學習的大環境有個穩定的認識,這對建立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和融入度會非常平穩,能夠給到孩子極強的安全感。
學會看課程表,看看一天都有什么課?什么課是每天都有的?各個科目老師的要求是什么?需要帶些什么東西?課堂常規都有些什么?讓孩子多復述幾遍老師對上課的要求,說不全不要緊,多來幾次,孩子就會把這個規則內化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上課要怎么坐?怎么聽課?怎么發言?怎么提問?當孩子表演的過程,也是ta對學習活動模仿和強化的過程,會越來越好,當然,離不開家長觀摩時的欣賞和贊美。
對一天學習生活的時間節奏的梳理和理解。一年級的孩子,對時間觀念還不太理解,有一本兒童繪本《鐘表山的嘀嘀和噠噠》,把兩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從早上六點起床,到晚上六點休息的時間,用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和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串了起來,一方面孩子有對直觀的數字的觀察和認識,其中又穿插了時間感很強的幾件事,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這幾個大的時間段,在時間段與時間段之間又有有趣的活動,還伴隨規律性和重復性很強的歌謠,一本書讀完,孩子就對整本書的節奏感能夠理解和掌握。
我就先帶領孩子讀了一遍繪本,孩子在我的協助下通過時間流程圖,還原了繪本的所有事件,我又把繪本里的時間改成孩子學校上課的節奏后,孩子對他的學校生活就沒有那么焦慮了。8點到校,10點課間操,12點午餐,14點下午上課,15點半放學,當孩子對時間的節點有基本的認知,孩子的焦慮感和緊張感也會消失。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孩子的認知有一個遷移和再運用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因為有了自己的參與和體會,自己的控制感也就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和鍛煉。
準備相應的文件袋,學習初步的收納和整理。
p孩子上學,對自己的書包、課本、文具的運用和整理是最好的訓練項目,每天必須帶的課本按什么樣的規律擺放?誰在前?誰在后?作業本的擺放按什么樣的規律方便孩子的取用?孩子如何確定自己的東西帶全沒有?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怎樣的?早晨進入學校的必做事宜是什么?課間休息文具、課本、書包如何處理?當放學時孩子要如何檢查自己的東西有沒有全部帶走?一定會回到之前,我是如何帶來的。有位家長根據孩子的課程表,給孩子設計了一個所帶物品檢查清單,早晨出門檢查一遍,放學檢查一遍,一個月后,孩子就不再丟三拉四,同時覺得自己的學習生活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學習熱情大大增強.
家長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引導。很多家長每天問孩子的話,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老師有沒有表揚你?得了幾朵小紅花?有沒有被批評?作業是什么?興趣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對老師的興趣和好奇,培養好孩子對學習過程的模仿和再現,就最大程度的做到了對興趣的引導和培養。
我聽過最有意思的培養是在公交車上。
媽媽眉飛色舞的對孩子說:你知道嗎?我今天遇到了我的小學老師,好激動啊,我們聊了一個下午,一下讓我回憶起許多小時候好玩的事,但是有些細節我有些記不全了,需要你用你們學校發生的有意思的事,來激活我的記憶,可以是快樂的,也可以是不快樂的,小寶,你可以幫幫我嗎?
孩子的興趣瞬間被勾起;好啊,好啊,今天,我們上體育課,體育老師是個男老師,嗯太高了,嗯比爸爸還高,我在他面前好小,嗯我有點緊張,嗯有點害怕。聲音越來越小。
媽媽接上去:是的是的,我想起來了,我小時候也會特別害怕我的體育老師,他也是個男的,不過他很胖,有個很大的肚子,我在他面前也是特別緊張,過了一段時間,大概是5節課后,我就不再害怕他,因為當我發現,只要我遵守規則時,他既不會批評我,也不會討厭我。你試試看,看看媽媽小時候的方法有沒有用……
多精彩的對話,可惜我只偷聽了一半就下車了。
很多理論專家教大家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只教會家長在身體空間蹲下來,而沒有教會家長在視角和心理上蹲下來,尊重孩子的理解力和能力的發展,理解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恐懼和不安,也沒有用孩子的視角和理解的角度去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孩子都是獨自在茫然與無措中成長,參考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對不對,不知道如何看待這些感覺,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感覺。
直到四五年級,開始能夠用清晰的語言和豐富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同學中找到小團體,才算告一個段落,因為在小團體中有一個同齡人認可的交流規則可以自由發揮。
而在這之前,父母實在是錯過了很多溝通和幫助孩子的最佳時機。
一年級是建立孩子規律感和節奏感的最佳時機,需要家長多摸索,多嘗試,關注我,我們交流,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