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閑美 | 二十四節氣(上篇)

“春夏秋冬,各順其宜,

溫暑寒涼,各得其所。”



立春

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東風一吹,春意就破土而出了,這時的陽氣是“嫩陽”,乍暖還寒時候,吃一些新鮮的野味,感受春天的氣息,謂之“咬春”。據說“咬春”以后,整個春天都不會犯困。


雨水

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雨水之日,水獺祭魚;又五日,鴻雁北飛;又五日,草木萌動。雖春風拂面,尚需“春捂”護陽,莫要天氣稍暖就急于脫冬服。此時的韭菜,水靈鮮嫩,如同春天雨水的味道,吃了不會燒心,最是補人。


驚蟄

大地回春,雨水漸多,春雷始鳴,蟄伏于地下的百蟲驚醒而出。驚蟄之時,桃始華;又五日,黃鸝鳴;又五日,鷹化為鳩。民間有“驚蟄吃梨,一年不咳”的說法,此時北方多風且干燥,梨微寒且甘潤,可生津清熱、潤肺燥、養脾氣。


春分

仲春之月,陰陽相半,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之時,燕子來;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閃電乃出。鶯飛草長,青梅如豆柳如眉,正是食野蔬的時節,春風一吹就要往田里跑,挖回來的薺菜通體綠嫩,拌餡做餃子是最應景的美味。


清明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明凈,天清地明,故名。清明之時,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鵪;又五日,虹始見。氣清景明,梨花堆雪杏花盛,宜踏青游賞,盡興方歸。此時艾草絨綠,做糕做團,草香與米香交融,清淡悠長,最是爽口。


谷雨

春暮,土膏脈動,谷物得雨而生也。谷雨之時,浮萍始生;又五日,嗚鳩拂其羽;又五日,戴勝降于桑。魚翻浮萍,花荼蘼,草木成蔭。茶煎谷雨春,此時采制的綠茶正是香氣宜人,清甜綿和,閑來飲一杯,清潤生津,妙不可言。


立夏

一夜薰風帶暑來,萬物至此皆已長大。立夏之時,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姹紫嫣紅開過,綠柳千垂,桃葉蓁蓁,小荷才露尖尖角。此時的櫻桃最甜,青梅酸得令人垂涎,尚未熟透的青麥,烤熟了吃,分外清香。


小滿

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小滿之時,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子小熟,枇杷黃似橘,薔薇滿架一院香。此時的枇杷甘美豐盈,一剝開,種籽光潤,漿汁飽脹,只輕拈入口,便齒頰盈香,生津止渴。


芒種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芒種之時,螳螂生;又五日,伯勞鳴;又五日,反舌無聲。風吹麥浪,千里沃野彌漫麥香,入夜聽取蛙聲一片。身心慵懶時,若飲一碗酸梅湯,或者小酌一盞梅子酒,利濕提神,無疑是最當令的美味了。


夏至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之時,鹿角解;又五日,蟬始鳴;又五日,半夏生。春爭日,夏爭時,綠樹陰濃夏日長。剛打下的麥子新磨的面,口感筋道,一碗“夏至面”下肚,無疑是對一季辛勤勞作最好的寬慰。


小暑

暑,熱也,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宇;又五日,鷹始鷙。素白茉莉凝香,閑聽芭蕉雨,尋蔭賞荷池,輕搖蒲扇納微涼。食鮮藕,嘗新米,晨起剝蓮子,熬一鍋清香米粥,啜一碗,驅熱滌煩,安神清心。


大暑

暑,熱也,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紫薇花開,似錦如霞。上蒸下煮,何以銷煩暑?尋一方小院,熬一碗冬瓜茶,葡萄架下一張藤椅,擇一本好書,靜讀,無他,心中徐徐清風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農耕八節 立春...
    四夕清禾閱讀 6,658評論 1 5
  •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
    天馬酒仙閱讀 3,981評論 0 11
  • 江城子 二十四節氣詞注 (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
    釋印證閱讀 2,450評論 0 1
  • 二十四節氣最早出現于我國漢代。它表示了地球在軌道上運行的24個不同的位置,刻劃出一年中氣候變化的規律。地球繞太陽旋...
    愛肉的喵嘰閱讀 5,999評論 1 4
  • 第四章 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 一切皆是映射。 春夏秋冬 春 左邊的上下部分是“木 ”字 的 兩 半 ,木 的 中 ...
    光劍書架上的書閱讀 2,902評論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