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訴苦,說有個同事老是找她借錢,開始是一千,而后慢慢加,甚至到一萬,雖然能在承諾時間內歸還,但她還是不爽。尤其知道她在做微商,心情更不好,可是一向不會說“不”的她,還是不懂拒絕,只好讓自己憋屈。
聽了她的事,想起了一好友說的:“在金錢面前,是沒有契約精神可言的。”所幸朋友的同事至少還有點契約精神,但如果長期金錢往來,也難免會沒有契約精神可言。朋友之所以會苦惱,是因為覺得她們之間的交情還達不到隨時開口就有錢借的情分。
關于借錢,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苦惱,而苦惱最多的便是對方借錢不還。就如網上說的:“結束友情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徹底的一種是借錢不還。”談錢傷感情便是如此。
這讓我想起一年前的一筆壞賬,一遠房表弟找我借錢,且不是打電話,而是通過微信,這誠意真令人汗顏。說能不能先借他3000或5000救急,如不是他發來的卡號是他的姓名,我都懷疑他是不是微信被盜了。
我想從小看著他長大,不借說不過去,最關鍵他承諾三天后就會還。雖然當時手頭很緊,但我還是信了他,給他轉了3000,結果三天后杳無音信。
先生讓我催催表弟還錢,說這是為了他好,可我還是沒有這樣的勇氣,借別人錢反倒自己變孫子,這種體會真是難以啟齒。我想,朋友的痛苦也莫過于此,想提醒她的同事老是借錢這樣不好,想拒絕同事卻又不好意思,畢竟找她借錢的還是她那組的組長。
回到那個遠房表弟上,借錢過去十來天,終于主動聯系我了。可等來的不是還錢的信息,而是要我再借他2000。對于如此沒有信譽的人,即使是親戚,都斷不能助長隨意借他錢的氣焰。所以,這次我果斷拒絕了,從此,便如路人。
原來,我們的姐弟情分只值3000。
其實,讓人不爽的是,不少類似的人,平常從不問候,從不與你聯系,從不關注你朋友圈的動態,而一旦聯系便是開口向你借錢,這樣的人往往臉皮比墻還厚,往往借他錢后,也很難實現還錢之約。
更何況那些僅是點頭之交的交情,一旦牽扯到錢,點頭之交更是變得搖搖欲墜。
之所以斷然拒絕遠房表弟的第二次借錢,一是實在沒有閑余的錢當他的取款機;二是我向來討厭不講信用的人。如果他能在第一次沒辦法還的時候提前做個說明,那么第二次再來借我也會再綜合考慮下。而他的沉默更加劇了彼此是路人的情分。
所以,借錢前,請先學會做人,更不要從不問候身邊的人或朋友,就開口借錢,那樣會讓你人設崩塌,再好的朋友見你也無不退避三舍。因此,找人借錢前,請先掂量你與對方的交情值多少錢。別為了錢,而壞了交情。
正如李嘉誠說:“什么最難?借錢!肯借錢給你的人,一定是你的貴人;不僅肯借,而且連個借條都不讓你打的人,一定是你貴人中的貴人。如今,這樣的貴人不多,遇到了,必須珍惜一輩子。在你困難時借錢給你的人,不是因為人家錢多,而是因為在你遇到困難時想拉你一把。借給你的也不是錢,而是信心,是信任,是激勵,是對你能力的認可,是給你的未來投資。”
因此,希望大家千萬不要踐踏“誠信”二字,應牢記:失信乃是人生中最大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