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很多人對FabAcademy 課程的第一反應可能是 3D 打印。3D 打印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它只是整個課程的一小部分。
而數控機器的出現,還要再早30年。
在 Gershenfeld 教授看來,"數字化制造(digital fabriction)" 有兩層含義
- 直接含義:用電腦控制機器去制造東西;換句話說,我給你數據,然后你根據數據來做出東西
- 深層含義:數字化整個制造過程,數字化材料本身;換句話說,我給你數據,讓數據自己變成東西
他也據此給出了數字化制造的路線圖:
- 1.0: computers control machines
- 2.0: use machines to make machines
- 3.0: put codes in materials
- 4.0: put programs in materials
Fablab 正處于第二個階段,也就是說,目標是
{制造
可以制造機器的
機器}
工業制造的整個過程相當復雜,我們已經習慣于用不同的工具去處理不同的流程:CAD,掃描,切割,打印,開模…… 學霸教授正在搗鼓一個一站式工具 ,將所有工具整合起來。
教授介紹了 Fablab 發家哦不發展史,它的模式也是相當有生命力/有趣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項目管理
歷時5個月的 FabAcademy 課程強度不小,所以 Gershenfeld 教授在第一堂課除了承諾大家“你們每一周一定都會忙得四腳朝天”,還安利了項目管理的要點(整個這一段,Python 班大媽即視感):
-
按時計劃而不是按需計劃
如果按照項目需要的時間來計劃的話,每周時間都會不夠用。建議按照每周投入的時間,提前計劃要做什么事情,達到什么效果。
-
并行開發而不是串行開發
不要把項目拆分成必需先完成 A 才能開始 B 的模式,盡量讓子項目并行,最終組合起來。
-
螺旋式開發而不是瀑布式開發
從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著手。在項目最開始,就輸出可以運行的版本,哪怕是“Hello world”。然后再逐漸疊加更多的東西,但應該保證每次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
bottom-up vs top-down debugging
要么讓整個東西跑通,然后一部分一部分移除,看看問題出在哪里;要么從最小可運行單元開始,一點點加東西,找出問題。
-
層級化,組塊化
從“最小工作單元”開始搭建更大的系統。分別做好系統組件,再組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