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寫些什么,主題很多就好比沒有主題,就談碼字吧。
其實每日一篇文章不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其實我的初衷是:其一,是想找回一點情緒上寄托,寄托于文字;其二,是想培養一個興趣,并且看能不能堅持下來,鍛煉下自己的耐力。有同仁說了,成就一個習慣,只需21天,其實我認為這也是很難的。現在才剛第9天,我也是以21天為一個短期目標,并且在簡書、微信上連載,讓大家來一起幫我監督。
談談寫文章,有些人會問了,為什么不選擇一個其他的興趣來鍛煉了自己的耐力以及寄托思緒呢?其實,也考慮過其他,但是,總覺得還是寫文章,成本最低,隨時隨地都可以去完成,有些興趣會因天時、地利的影響而不能持續完成,必然會功虧一簣。寫文章最好,隨時隨地,不受影響。除非堅持不了。寫文章的靈感還是來自以前的一個同事,其實不能說同事吧,應該算很好的知心朋友,在他的鼓勵很影響下,我也加入了碼字的行列。我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特愛國學,《論語》《資治通鑒》《陽明心學》《道德經》,甚至連風水書籍也看過不少。可是總是覺得看完之后,還是兩眼一抹黑。什么都沒記住,總感覺沒有一絲長進。有一次,朋友發我一個微信說:“如果不寫點東西,你永遠是讀者”。頓時恍然大悟,說的真是太貼切不過了。論語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道出我的困惑。從那天后,于是,我立志每日一篇,結合所看的寫下所思所想。
關于簡書,這個寫書APP,其實是朋友介紹我加的一個微信公眾號“剽悍一只貓”里的一篇文章所介紹的一個平臺工具。上面有大家寫的文章,并且可以投稿,讓別人看到你的文章,還有好多主題活動,比如說“每天1000字”,“每周500字”等等。寫文章的時候也很方便,如果大家想寫點東西,這個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為了碼字,我還在APP上給自己取了個筆名,于是信手拈來,取為“度人自度”。為什么選這個筆名呢,其實佛家有句偈語是這么說的:“迷時師度,悟時自度”。意思是在迷惑不解的時候,有師傅幫你,教化你;但你明白了道理,開悟了,就需要自己去開化,幫助自己了。我取了上面一句偈語的前后句兩個詞。其實“度人自度”還有兩層意義;一、度,其實有大度的意思,大度、胸懷寬廣的人才有能力自己度自己。我以此為目標,并且去踐行做一個大度的人;二、度人首先要自己先度了。說的是如果你想幫助別人,開化別人,首先要把自己先整明白了,度人先度己,只有自己具有更高的道德水準,才能以正確的方法化解別人、幫助別人。
讀書是天下最廉價的高貴活動。沒有輸入哪有輸出,恐怕我的輸出不能持續,我還得進行大量的輸入,只要有好的書,不分類別。我都欣然讀之。
借用牛人的一句話以自勉:“讓我們變得牛逼的,不是天賦,而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