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雪下的正緊。2018年1月,一場遍布全國的大雪,像似在搞一場接力賽,從東北的“雪鄉”飄到了少雪的江南,前一場暴雪還未消融,另一場暴雪卻已經走在路上。央視的寒潮預警一個接著一個,朋友圈里曬得雪景也是一張比一張漂亮,下雪后的城市和村莊都是風情萬種。但是這并不是我最關心的,我最關心的是那些奔走在返鄉路上的鄉親,最牽掛的是他們乘坐的火車能否按時出發,奔波了一年的游子們能否按時回家,喝上家里媽媽熬得那一碗小米粥。
也許你會笑我文人氣質,會笑我書生意氣,可是你是否還記得,十年前同樣的冰雪帶給我們多少“沉重的”記憶!
2008年1月,一個注定無法被忘記的時間,一時間,祖國南部冰天雪地、寒風凜冽!湖北告急!湖南告急!貴州告急!江西告急!安徽告急……
那一片冰天雪地里,交通受阻、房屋倒塌、水電告急;那一片冰天雪地里,寒風呼嘯、樹木折斷、莊稼危急;那一片冰天雪地里,鐵路中斷、高速關閉、旅客心急……
那一片冰天雪地里,電路工人為了早日通電奔波在冰雪里;
那一片冰天雪地里,鐵路工人為了早日通車奔波在冰雪里;
那一片冰天雪地里,人民子弟兵,為了人民的安危,哪里有困難就出現在哪里!
2008年是一個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年份,同樣也會把更多的感動載入史冊,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唐山十三農民兄弟”的事跡,是否還記得湖南省送變電建設公司員工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因搶修電網因鐵塔坍塌而壯烈犧牲,是否還記得為了抵御這場大雪災而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和千千萬萬奮斗的普通人,感謝他們!正如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劉姝威評價唐山十三兄弟時所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正是他們及無數個他們這樣的人,在2008年撐起了中國的脊梁。
十年過去了,時光見證了災難,見證了滿目瘡痍;十年過去了,時光也見證了滄桑巨變,見證了山河重生。我們無法忘記當時我們的焦急和無奈,我們無法釋懷那些刻在記憶里的悲壯,但我們也會記住溫暖、奉獻與希望!
令人可喜的是,在同樣的大雪災面前,我們的報道少了很多“悲壯”的色彩,也不再見那頻頻告急的消息傳出,不是我們淡定,也不是冰雪災害小了,而是我們的抗災能力增強了。從2008——2018年,十年期間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告別落后孱弱的局面,給我們增添了幾分可以安心賞雪的底氣。
首先以電力基礎設施為例。2008年雪災之所以受損失嚴重,與我們脆弱的“電網”有密切的關系,在2008年大暴雪事故以后,中國對電網進行了進一步改造,極大的加強了全網絡系統監控能力,能夠有效的預知事故的發生,并且能夠在事故發生后實現不波及其他區域。國家電網建立了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這張超級電網不僅能承受寒帶零下30度的低溫,還能夠經受50度高溫的考驗,能夠經受來自海洋的強臺風的沖擊,沿海鹽霧環境腐蝕,也能經得起戈壁風沙的襲擊;還可以承受泥石流各種各樣地質災害的沖擊。這也是我們在2018年同樣的冰雪災害襲來的時候,我們只用去欣賞雪景而不再是為是否停電而發愁。
其次,我們來看鐵路。2008年春運,中國鐵路的運行秩序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雨雪冰凍災害所擾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國大部處于溫帶大陸性氣候,中國的冬季通常干燥少雪,因此鐵路抗冰防雪的經驗相對不足。2008年以后,我國投資鐵路的比重不斷加大,中國的高鐵長度是全球60%,是全球其他國家之和的1.5倍,歐洲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約一千萬平方公里,然而所有歐洲國家高鐵長度加起來也沒有中國長。更要命的是,中國還要建1萬公里高鐵,在現在基礎上還要提高50%。相比于普通列車,在防范風雪帶來的自然災害方面,高鐵占有比較大的優勢,這也是這次雪災來臨時,大家跟以往相比,可以更加安全快捷的回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高速公路的路況優良率可以說世界最高之一,高達99%,中國的高速公路,只要是不堵車,基本都可以跑到最高限速,這得益于中國先進的道路養護體系以及制定的大量道路養護規范。除了最大的高鐵和高速公路,中國在2015年底還修筑了445.4萬公里的普通公路,包括398萬公里的農村公路,通達全國37684個鄉鎮和634390個建制村,通達率分別達到99.9%、99.8%。
行文之此,我突然想起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歸鄉的人,滾燙得米酒已經準備好,溫暖的小火爐也燃的正旺,歡迎回家,歡迎欣賞哪美麗的雪景…… 風雪十年路,我們終會重新出發,風雪再大,擋不住你前行的腳步!風雪再大,也擋不住祖國前進的步伐。
雪落無聲,悄然記載著祖國的繁榮昌盛;歲月留痕,它會銘記為之奮斗的每一個人!加油各位,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