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開啟了瘋狂的找工作之旅。
九月瘋狂投簡歷,十月瘋狂去面試。以每天至少參加一次宣講或者面試速度前進,每次在路上花費的時間至少4小時,幾乎每天都是穿著著閑置了很久的正裝,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來。學校真好,這地方我很熟悉,感覺好親近。點了份辣一點的,只有這樣才能到刺激自己的味蕾,算是對自己的獎賞吧。吃完就回實驗室總結今天的面試,準備畢業的論文。
12點后回宿舍,7點不到起床,熟悉的午睡已成奢望。每當接到一個面試通知,自己就像被激活了一般,我知道這是一份希望。多一份offer多一份選擇,多一個好的offer,多一份改變自己命運的幾率,憑著這一份韌勁,我成了實驗室成員眼中的狂人——這家伙好拼。
狂熱,但忙亂,確實是有點亂,因為自己還不夠成熟。
招聘中,企業希望我們能對公司有多一些的了解,但我們卻只知道:這個公司還可以且有我的這個崗位,所以我投了。結果就是好公司簡歷扎堆,研發類嚴重爆滿,不管有沒有機會,反正我就要投。這是大部分人的心態,也有我的心態。
懂了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一生。脫不花總結了關于找工作的幾點建議,起初我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就在行動中,火急火燎的從了大眾。
如果我能有選擇性一點,有針對性一點,我會不會輕松一點,命中率會不會高很多。
當大多數人都在頭腦發熱時,你能夠冷靜一點,就超越了大部分人。而事實也是如此,大部分人都是從眾投簡歷,面試無準備。
在投遞簡歷之后,我找到過在此公司工作過的過往師兄,詢問關于公司的情況,但師兄的回答卻是“等你拿到了這家公司的offer之后,我再跟你細講”。甚至我在尋求相關負責就業的老師相助時,他們也是說“等你拿到了這家公司的面試通知之后再來找我要相關信息”。不是應該在出手之前就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嗎?
原來大家都是默認這種狀態的:先瘋狂投簡歷,再瘋狂面試,offer越多越好。這種方式不能說錯,但是往往會耗費很多精力,而且命中率較低。有更加科學的和高效的做法,也很簡單,但一般我們不用。
接下來真的需要好好總結了,忙碌,但是需要忙碌的有效率。
也為自己點個贊,真沒想到自己原來可以這么拼——連續兩個月,每周工作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