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東宮不穩(一)
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在黎陽兵敗,退到虎牢關后自殺不成,遂從王伯當之諫向西降唐。唐高祖李淵遂封其為光祿卿,爵邢國公。也正是此時隋室最后的兩位皇帝也被弒,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各自自立為帝。
在長安,大唐皇室內部也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皇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威脅,極力拉攏自己的四弟齊王李元吉,企圖要扳倒他的二弟兼政敵秦王李世民。而李世民知道太子暗弱,李元吉陰險狡詐,故而也在努力羅織幕僚招賢納士,為的就是憑借目前的軍功與皇太子一黨爭奪東宮!
在秦王府,李世民一直都在關注著唐室宗親的一舉一動。他知道這些宗室親戚的人心向背直接關系著后續奪嫡是否能夠順利。但是他不僅打算要奪取太子的地位,更想把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作為自己的政敵一次性全部永久解決!
李淵正打算著繼續東進討伐宇文化及,順便收拾一下虎踞中原的竇建德。可是想到三個兒子為了皇太子的位置你爭我奪,他反而不敢堅定地向洛陽方向出兵了。
糾結了很久,他召見裴寂、長孫順德、尉遲恭、秦瓊四人決定再商議一下。等這四位重臣到了宮中,他就憂心忡忡地說:“自古以來皇太子都是國家根本,是動搖不得的。朕現在卻同樣面臨著這一問題。你們都知道,秦王與太子和齊王不睦,這已經是朝野上下公開的秘密了。朕很擔心這個事兒會繼續膨脹起來,另外朕并不希望他們兄弟相殘。所以召見你們聞詢對策。都說說,這個事兒能不能有個好的處理方式?”
長孫順德稍加沉思,奏道:“陛下,太子殿下心思單純,手段也不是那么老辣。臣以為單憑太子很難與秦王殿下抗衡。您不妨單獨召見齊王殿下,恩威并舉,以警示其心。”尉遲恭也表態同意,然后說:“天下尚未一統,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什么樣的人的利益都得為‘逐鹿中原’讓道!臣請陛下速發義兵以東出潼關,如遲則必生變。因為王世充畢竟不是一般人,那也是一世豪杰……”
李淵依然猶疑不定。他此時十分謹慎,因為在他原本的打算里說要把自己的這幾個兒子分別委以重任的!但是現在秦王李世民有軍功,而齊王李元吉與皇太子李建成站在一條戰線上。如此一來一旦骨肉相殘必定會導致朝廷四分五裂,他絕對不希望看到仁壽年間的悲劇再度重演……
那么,他會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