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百戰網:
有一種職業,不是間諜偵探但專業性卻不輸他們半點,緋聞曝光、外遇被抓、超生坐實……這一系列驚爆人眼球的新聞都出自他們之手——狗仔隊。
這幾天,白百何出軌事件在娛樂圈掀起了軒然大波,張愛朋火了,陳羽凡火了,事件的曝光者——中國第一狗仔卓偉也火了。明星的家長里短大都狗血無聊,我們暫不去評論,而背后狗仔隊的活動更像是一部好萊塢大片,十分精彩。
那么,一茬接一茬的明星緋聞是如何產生的?狗仔隊背后是怎樣的利益鏈條?有著“娛樂圈錦衣衛”之稱的風行工作室又是怎樣神秘的組織呢?我們就一同說道說道。
一項古老的職業
“狗仔隊”作為一種職業行為早在1958年就已經出現,當時意大利人稱之為Paparazzi,翻譯過來應該是“追蹤攝影隊”。1960年上映的意大利電影《甜蜜的生活》中,就描述了一位三流記者在各種交際場所圈兜兜轉轉,企圖尋找一些邊角料,可以說是非常“狗仔”了。
電影《甜蜜的生活》,左邊的男士便是一位小報記者
至于“狗仔隊”一詞,則是香港人開創。雖然不太好聽,但據說一開始并沒有貶義,是用來形容20世紀50年代香港警察部刑事情報科強大的追蹤調查能力,后來被香港記者們發揚光大了,演變成長時間的追蹤、守候名人、藝人、新聞人物,最后干脆追著藝人跑。
以“狗仔隊”采寫“狗仔”報道為主要賣點的,始于《壹周刊》,相信有不少人都曾看過。
香港學者柯達群寫道:“為了獲取名人隱私與行蹤動態,《壹周刊》開創娛樂新聞的‘狗仔隊文化’,組成貼身跟蹤的記者隊伍,或千里迢迢到異國跟蹤偷拍,或喬裝身份進入對方機構臥底察訪,撰寫新聞故事,……不惜侵犯當事人的名譽與隱私權,一向引起頗多爭議。”
最為惹人反感的一次是香港女星陳寶蓮在上海的寓所跳樓自殺,《壹周刊》在陳的家人不知情且不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刊登陳跳樓慘死的照片,該照片“血跡斑斑,非常恐怖”,引發強烈的爭議。然而憑借低俗出位的內容,《壹周刊》在創刊第三年就成為全港最賺錢的刊物。
傳到內地之后,狗仔一詞基本和卓偉等同,作為內地狗仔隊的前輩和領頭人,卓偉曾在多個場合闡述自己的新聞追求,稱自己要在娛樂圈中調查真相,“我認為新聞自由就是,只要是真實的,沒有我不能拍的,沒有我不能寫的,沒有我不能報的。”而這些真相多少都關聯著裙子和褲子。
神秘的組織
2003年,卓偉與攝影記者馮科同時加入《明星bigstar》周刊,他們嘗試著用跟蹤偷拍的方式做獨家新聞,2006年11月,二人聯合成立風行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初只有5人,專門給媒體提供獨家娛樂新聞,如今已經成為讓無數明星聞之色變的“特務組織”了。
在外人看來,狗仔隊的工作跟私家偵探有一拼,但其實他們有著一套專業化的流程。“我們的工作主要有兩部分,一個是前期,就是風行工作室在一線的拍攝報道,再就是后期,我們有全明星探App,還跟愛奇藝合作了兩檔節目,我現在主要負責前期的遙控指揮和后期的采編管理。”卓偉說。
收集線索是工作的第一步,“我們有一些線人,包括娛樂圈的經紀人、制片人、宣傳、娛記等,我們稱為‘暗線’,還有一部分‘明線’,是一些娛樂場所的服務員、保安之類。粉絲們也會給我們爆料,但大部分是假的,需要仔細分析鑒別。還有就是從網上的發帖、明星的微博中發現一些線索。”
據了解,目前卓偉的整個團隊大概有50人,公司分成了采訪中心、App編輯部、技術部、運營等職能部門,但最令人感興趣也最神秘的還是攝影記者。
曾為湖南省射箭隊隊員的馮科是風行早期的攝影主力,現已升級為公司合伙人,負責技術、產品、運營等,而如今的攝影師們多是以90后為主的年輕人。“他們基本都是大學畢業,知識層次挺高的,大部分都是工科生,對娛樂行業比較感興趣,對工作有著一分熱情。”
現在風行工作室有十五六個攝影師,他們有一半駐守北京,另一半長年在全國各地出差拍攝,每周的工作時間都要在八九十個小時左右。“他們的拍攝一是在獲得了新聞線索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跟拍,二是看看當天的活動、劇組有沒有想跟拍的明星,再就是掃街了,去明星經常出現的餐廳、夜店、商區等等,掃到誰算誰。”
攝影團隊被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組都有工作量考核,“因為合作平臺對我們有新聞量的考核,我們也要求攝影小組每個月需要拍到幾條新聞,根據每個月新聞的質量和數量,攝影師的月收入一般有一兩萬。”
卓偉這次能賺多少?
受萬千人唾罵和鄙視,卻依然“頂風作案”,可見狗仔隊背后的利益誘惑是十分巨大的。以卓偉自己透露的消息來看,風行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版權費、廣告費和融資。
1、版權費
2014年,風行工作室因曝光“文章姚笛”緋聞名聲大作,當時卓偉在采訪中透露,主要收入來自于版權銷售。風行工作室當時每月產出120條新聞,每條新聞的平均稿費為2-3000元,即便是“文章姚笛”這個級別的“大料”,有時收入可能也僅為幾千元。
滿打滿算,風行工作室的收入也只有36萬元/月,當時公司15人,人均月薪1萬元/月,加上跟拍的車旅費、線人費等,能保證收支平衡都不易。
工作室會與平媒和網媒建立長期的分銷采購關系,每月提供一定條數的新聞,每條新聞包括數十張照片和幾段剪輯、配音完整的視頻。
如今風行工作室的名聲越來越大,想必照片、視頻的版權費用也水漲船高,在視頻網站上的貼片廣告價格亦是如此。
2、融資
2012年底,風行工作室上線了app“愛娛愛樂”,但由于時機與產品問題,app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狀態。2014年移動互聯網風口到來,卓偉與搭檔自籌30萬元,重新開發了如今的“全民星探”,開發軟件的大風行銳度子公司北京圈圈科技有限公司也順勢成立。
2015年1月,“全民星探”正式上線,同年5月圈圈科技獲得來自聯創永宣的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不過相比同類競品,尤其是頗具人氣的“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的1000萬人民幣融資,“全民星探”的融資額度并不高。
3、廣告
廣告是媒體相對傳統的盈利手段。在風行工作室的app上,可以看到全民星探沒有大多數app都有的開屏廣告,在內容頁也沒有硬廣廣告位。
卓偉在采訪中曾經明確表示,“絕對不會替人拿錢消災”,因為這種行為存在不小的法律風險,拍了照再向人要錢,屬勒索。但是,依然有不少人質疑,卓偉公司最大的收益,應該還是來自于明星巨額的公關費。
其實,狗仔的盈利點很簡單,對于行業內與明星就是雙方名氣獲得和利益的交換。
就像卓偉這次爆的白百何出軌,肯定不是單方面判斷,就花人力財力連續追蹤的。一定是有其他明星“點撥”過,這樣就會在娛樂記者行業里打造出響亮的名氣,不管是誰有什么料都愿意找他交換,這無形中就是“品牌效應”,借此進一步獲得更多的利潤和經濟利益。
娛樂圈里的明星確實每天都會受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這次白百何事件其實完全可以以另外的方式爆出,雙方走一波擦邊球,這樣大家都名利雙收,比如夜光劇本事件.....至于為什么這次爆料這么穩準狠,有觀點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價格沒談攏,第二之前就有過節。
據了解,這次白百何出軌事件的視頻是2月18日就拍到的,一直藏到今天,其實和電影《綁架者》的上映、熱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只能說,最后的利益既得者和這件事絕對脫不開干系。
一個爆點出來,狗仔團隊會先在內部競價,做利弊權衡分析,再決定對其報道的角度。這就要看當事人和對手誰出的錢多了,這時候賺錢的目的就是整個團隊運行的動力。
至于卓偉的收入,或許和他手中掌握的明星隱私一樣,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