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小故事,感覺挺溫馨的。
一個中年男人整理舊物,發現兒時的一堆玩具,士兵們正在排兵列陣。
男人問:“你們在做什么?”
士兵們回答:“我們在等司令回來。”
男人一愣,猶豫了一下,說:“你們的司令不會回來了?!?/p>
“司令死了嗎?”士兵們問。
“不,他只是長大了?!?/p>
故事戛然而止,沒有男人五味雜陳的心理活動,也沒有男人淚眼婆娑的轉身,但是長大聽起來,卻像死了。
每個故事都應該有一個結局,生活給我們的驚喜總是讓人猝不及防,我們都曾喊著要和別人不一樣,后來發現別人果然和我們不一樣。
有的人學習代碼一點就通,有的人看書一目十行,有的人語感很棒。演完上半場陡然發現,上帝一不小心換了劇本,我們從主角一下就成為了蕓蕓眾生里的普通人。
“上了大學就好了”“穩定下來就好了”“讓自己變得更好就好了”都是善意的謊言。安逸無憂是細碎的,焦慮煩惱是冗長的,夢想實現了還會有新的夢想,欲望滿足了還會有新的欲望,麻煩解決了還會有新的麻煩。
這世界有許多規則和游戲相通,外掛會有人開,天賦秉異者也有,但終究是少數。除非是人民幣玩家,否則你在沒有刷滿經驗之前通不了關,你在未經歷時得到的東西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失去。
快樂是嵌在無聊漫長的時光里的,不會因為經過幾年的修煉,歷經艱險,掉血多少滴,就得到系統的獎勵。
作為一個普通人,這么好玩的游戲,找幾個好隊友,找一個自己適合的位置,千萬別玩輸了。
年少的時候,大概你也曾幻想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劍客。隨身攜帶佩劍,身著白衣風度翩翩,匿于黑暗的角落里,刀光劍影,一招制敵,甩給時空一個瀟灑的背影。
長大以后,你的背影出現在一個很普通的大學之中,時間扇了一個耳光之后,留下了瀟灑的背影揚長而去。
你在中考和高考一個個兵不血刃卻硝煙四起的江湖里折磨得蓬頭垢面,最終只是成為了平庸者里并不顯赫的存在。
夢想這個詞不只是會被這個時代過度消費,也會讓人在各自經歷的黯然無奇的青春里,發覺自己消費不起。
理想太豐滿,韓信跳起來有三段。
你去石家莊滿大街溜一圈,看看北國超市,萬達廣場的辦公樓,看看臉上一臉朝氣蓬勃,掛個胸牌晃來晃去,匆匆忙忙,都是年輕人。
當你面對特別真實的生活壓力,比如買房、結婚、看病,你就會發現,什么都是扯淡。
但凡在學校、政府,或者任何跟體制沾邊的地方工作過的人心里都特清楚,基本上只要領導一句話,甚至領導都不用說話,咳嗽一聲,走關系走后門,這事你就得辦。
你認清楚自己真正的位置,認清楚自己真實的能力,自己家庭的實力,然后在這個框子里,去做一顆螺絲釘。
你活得越來越坦然,不是擁有得多了,而是不害怕面對困境和危機了。不是一定要過什么樣的生活,而是什么樣的生活都能安然地過。
想說的話全在草稿箱里,在心里,在夢里,在你轉身之后愛人的眼里。你接受自己是平庸無奇的凡人,時刻努力讓自己遠離平庸。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意識到有些本來難以割舍的事情其實并不重要。時間像一個漏斗,把你的人生積累層層篩選下來,把你現在不需要的過濾掉,只留下一個與以前不同的你。
成長的一個副作用就是,無論看到誰和誰分開都不會覺得太奇怪。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或許是一個正作用,無論誰離開,你都有勇氣去面對新的一天。
這無關優秀與否,也無關感情是否深厚,只是各自的經歷讓你們不斷疏遠而已。你不斷地跟熟悉的東西告別,跟熟悉的人告別,做一些以前從來不會做的事情,愛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人。
成年人是學會了一邊哭一邊笑這個神奇技能的物種,高考失意了,還是要出門談戀愛;辦公室里受了委屈,并不妨礙我要去做指甲;老伴離開了,廣場舞還是要去跳。
以前難過的時候茶飯不思,現在可以一邊流淚,一邊默默地去廚房給自己下一碗排骨面,還不忘加倆雞蛋。以前得不到一個東西會鬧會發脾氣,現在懂得謀而后動,一步一步走過去。
你終于不再相信自己也許能成為數碼寶貝里被選召的孩子拯救地球,不再相信像大雄一樣笨還能有多啦A夢無條件助攻,不再自開主角視角,覺得自己是特別的那一個。
成長就是接受一切現實情況,努力地活下去。
宋朝詞人陳與義有一首《臨江仙》,下闋是: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是在十幾歲的時候,只覺得境界曠美,沒有更多認識。
多年以后,有一天在路上走著,不知不覺想起好像有一句話叫“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一查,才發現是這一首少年時偶然看到的詞。
這一句話,也是我多年來對成長、過往、未來,對整個人生最直觀的感觸:
原來已經走了這么遠,原來還要走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