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本片之后還能對婚姻充滿信心的人,那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了。
金童玉女,一對璧人,在旁人看來簡直天作之合。可是婚后,美好的生活終于卸去偽裝,露出狼狽不堪的真面目。男主丟了工作,不思進取,令女主大為不滿。回到男主的家鄉(xiāng)更是令女主無法適應。隨著婚姻生活的不斷潰敗,男主選擇逃避,開始搞婚外情。一貫追求完美的女主終于忍無可忍,開始用心深沉地編織陷阱,并在精心布置了男主殺妻的劇情之后離家出走。誰知中途出了差錯,遭到搶劫,女主的計劃功敗垂成。在冷酷地利用然后除掉她的愛慕者之后,女主回到家中,繼續(xù)與男主一起扮演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男主看清了女主的殘忍或者婚姻的殘酷,卻無力逃脫。
片中的女主,由于父母對她成長的無恥消費,因而養(yǎng)成了分裂的極端性格,一端追求完美,一端極其殘忍。可即使不那么極端,婚姻中的人們終歸要發(fā)現愛人光鮮亮麗外表下的那副臭皮囊,要面對花前月下時不曾想到過的現實困擾。對于這些,有人如男主一樣選擇了逃避,有人如女主一樣選擇了報復。而最后,很多人還是像這兩個人一樣選擇了繼續(xù)維護表面上的光鮮,讓婚姻的尸體保持虛假的體溫,直到終于腐壞、變質,變成牢籠。所以,影片告訴我們,婚姻無非是控制和忍耐。臺灣干脆就將片名譯作《控制》。
關鍵是誰在控制,誰在忍耐。片中,從小見慣媒體和公眾的女主深諳傳播之道,利用輿論對警方調查施加影響,在警方掌握實質證據之前已將男主判了殺妻罪。回歸后,依然利用輿論將有心逃離的男主套牢,讓他只能配合自己的節(jié)奏表演恩愛的戲碼。男主怕老婆,更怕輿論,雖然一度在律師的幫助下挽回一些頹勢,但終究在女主的脅迫之下,舍不得一身華麗的羽毛,選擇了屈服。
于是,輿論成為兩個人婚姻中的第三者,或者更恰當地說,成為兩個人的媒介。第三者通常是破壞婚姻的,而這個媒介與夫妻一起構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打造出經歷危難、終于攜手走過的模范夫妻。于是,家庭里夫唱婦隨,舉案齊眉,社會上凱歌高奏,歌舞升平。女主重新成為Great Amy,男主也未見得會真的痛苦(或者他根本就是喜歡這種“痛苦”),而人們對于美滿家庭自然喜聞樂見。最終皆大歡喜,也許難過的只有真正關心男主的孿生妹妹一人。
影片主題雖然沉重,但是觀影體驗極佳,節(jié)奏、音樂、鏡頭、表演無不流暢,看了開頭就會一口氣看到結尾,根本停不下來。2014年最佳電影之一,可惜在奧斯卡的提名中受到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