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想要與關羽會面,諸將擔心發生變故,商議說不能去。魯肅說:“今日之事,最好還是當面把話說開,劉備雖然忘恩負義,但是是非還沒有定論,關羽豈敢以他個人私欲,害我性命?”于是邀關羽相見,雙方兵馬停駐在百步之外,諸將單刀赴會。魯肅責備關羽為何不返還三郡,關羽說:“烏林之戰(赤壁之戰),左將軍(劉備)親自上陣,勠力破敵,豈能徒勞,得不到一塊土地嗎?足下還來收地?”魯肅說:“不對,當初我與劉豫州在長坂坡相見之時,你們的部隊不堪一戰,無計可施,志氣低落,想要遠投吳巨,根本指望不了還有今天。主公(孫權)憐憫劉豫州無處棲身,不愛自己的土地,不惜自己的民力,讓劉豫州有所庇蔭,度過患難。而劉豫州自私自利,虛飾矯情,辜負恩德,毀壞盟好,如今已經得手益州,又想兼并荊州,這樣的事,就是凡夫俗子也做不出來,更何況是領袖人物呢?”關羽無言以對。
這時傳來消息,說曹操將攻漢中,劉備擔心失去益州,遣使向孫權求和。孫權令諸葛瑾主持談判,重新確定盟好和約。于是分割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劉備。
諸葛瑾每次出使入蜀,和弟弟諸葛亮只在公開場合會晤,散會之后,從不私下見面。(避嫌。)
4、
秋,七月,魏公曹操抵達陽平。張魯想要率領整個漢中投降,但是他的弟弟張衛不肯,率領數萬人據關堅守,順著山勢修筑城墻,綿延十余里。當初,曹操聽信涼州從事及武都投降過來的人的說辭,說:“張魯容易攻取,陽平城下南北兩山相距甚遠,他們守不住。”等到自己親自到了現場,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嘆息說:“聽他人意見,很少讓人滿意。”
曹操攻陽平山上諸屯,山勢險峻,難以攀登,既不能攻拔,士卒死傷很多,軍糧又將吃盡,曹操消沉沮喪,準備班師撤退,派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去把山上的士兵喊回來。結果前軍夜里迷路,誤打誤撞,進到張衛另一個軍營,營中大驚,霎時潰散。侍中辛毗(pi)、主簿劉曄等在士兵們后面,對夏侯惇、許褚說:“官軍已經占據賊軍要屯,賊軍散走。”兩人還不相信。夏侯惇親自上前,察看情況,然后向曹操匯報,再進兵攻打張衛,張衛等乘夜逃遁。
張魯聽說陽平陷落,又要投降,閻圃說:“如今我們窘迫之下投降,沒有談判籌碼,不如依靠杜濩,投奔樸胡,與他相拒對峙,然后再談判投降,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條件。”于是逃向南山,進入巴中。左右想要燒毀寶貨倉庫,張魯說:“我本來要歸順國家,卻沒有實現我的愿望,如今走避兵鋒,并無惡意,寶貨倉庫,都是國家財產。”于是封藏而去。曹操進入南鄭,非常嘉許,又因為張魯本有善意,派人慰問。
丞相主簿司馬懿對曹操說:“劉備以詐力奪取劉璋,蜀人并未歸附,卻遠征江陵,這正是機不可失。如今我們攻克漢中,益州震動,進兵攻打,勢必瓦解,圣人不能違背天時,但也不是錯失良機。”曹操說:“人吶,就是貪心不足,既得隴,復望蜀嗎!”劉曄說:“劉備是人中之杰,有謀略,但是反應比較慢,他得到蜀地的時間還很短,人民并不支持他。如今我們擊破漢中,蜀人震恐,他們自己都會崩潰,以主公之神明,順勢推倒他,一定是攻無不克。如果錯過這個時機,諸葛亮為丞相,明于治國;關羽、張飛為將,勇冠三軍;蜀民人心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侵犯了。今日不取,必為后憂。”曹操不聽。
過了七天,蜀中投降過來的人說:“蜀中一日數十次驚擾,守將就是將作亂的人斬首,也不能安定下來。”曹操問劉曄:“現在還能攻擊嗎?”劉曄說:“如今已經小定,不能再攻擊了。”曹操于是班師,任命夏侯淵為都護將軍,節制張郃、徐晃等守漢中,任命丞相長史杜襲為駙馬都尉,留督漢中事務。杜襲撫慰開導,百姓自愿遷居洛陽、鄴城的有八萬多人。
柏楊曰:
時間僅隔七天,就從可擊變成不可擊,判斷的正確性,使人懷疑。曹操已興致索然,再次詢問劉曄,不過是要封評論者之口,劉曄揣摩主人意愿,提供一個下臺階的工具。他如果堅持認為可擊,曹操豈會改變主意。
華杉曰:
柏楊也是揣測,對很多歷史事件,我們也只能根據著史者的字里行間來揣測。著史者自己也是揣測,但是他不明說,留給讀者去揣測。我的揣測,也是感覺曹操這回情緒不高,要得隴望蜀,也準備不足。